【散文】阎锦文/知青屋的那些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版
阎锦文
1969年,几个十七八岁的镇江知青,先后下放到姊妹桥插队落户。
刚到乡下,我们被分散在小队干部家里搭伙。安云和建生姐弟俩,住在贫协组长开富家低矮的东厢房里。我与智森,在负责给社员读报纸的老李家搭伙。老李家6个女儿,便让我们俩在村上小学的教室里搁床睡觉,早揭晚铺。破瓜之年的大姑娘红儿,小学毕业就在生产队挣工分。烧灶种菜我们不会,就承包水缸挑水,有空还会帮着红儿洗碗刷锅。
姊妹桥群山环抱,农户居住分散。除去那座小学,清一色干打垒的土墙,茅草的屋顶。房前搭灶房猪圈,屋后安粪缸,便是一户人家。
茅草屋朝南那爿泥墙上,会留出两个透气的方洞。洞上嵌着上下左右共计16个榫的木头窗框,框中隔有一档一档的竖杆。不装窗扇,遇上狂风暴雨,拣块塑料布或是一顶破草帽,临时遮挡起来。
快要过年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从傍晚一直飘到第二天半晌。银装素裹的山村里,连个狗脚印都没有。社员们各自窝在家里,点着烤火盆,男人炖肉烫酒烧茶,女人拾掇针头线脑,孩子们尽情顽皮撒欢。哪儿也去不了的我,蜷曲在几乎没有热气的被窝里,遐想着有家的温馨。
刚过正月,县知青办就把每人120元的安置费和0.3立方米的建房木材,拨给生产队。我父亲陪着生产队长堂顺,拿着公社的介绍信,到地区建材公司特批了1200块洋瓦。在运输五站当调度员的国平他爸,想方设法从镇江砖瓦厂把洋瓦免费送到姊妹桥。
给知识青年盖房子那阵子,生产队几乎天天开早工。男人上山放石头,妇女去窑场挑砖,今天稻茬田里切土坯,明天挖塘煮石灰,后天卡车上卸瓦……。社员们一个个就像自家盖新房似的,跟着忙前忙后。
进宅那天,安云的妈妈,国平的爸妈,永安的哥哥,各自带着镇江家里烧的好菜,翻山越岭赶到姊妹桥。国平妈妈屋里屋外边转悠边念叨:“谢天谢地,孩子们总算有个安身之地了!”
知青屋四间两披。前临土路,后依荒山,东面是竹园,西边挨着生产队的碾场和仓库。安云姐弟俩住东边那间。我和智森、永安、国平、德先5个小伙住西边两间,中间堂屋堆放农具和杂物。那阵子,姊妹桥的知青屋风靡乡里,公社和大队陆续来搞了几次观摩。
知青屋里,除去水缸米缸和大灶,就剩几张竹床面搁在土坯跺上的铺和一人一个小木箱。我们几个不知天高地厚,先在屋梁上栓起吊环,锄头把穿上磨盘当石担子。继而,又就地取材在大门外竖起单杠和双杠。堂顺队长脸红脖粗地大骂我们说:“有力气,不好好下地干活,就他妈的一群小流氓!”
搬进了知青屋,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从柴米油盐到一日三餐,都得自己料理。烧锅的柴火,得腰间别两把镰刀,肩上扛根冲担,自己上山砍了往家挑。第一次砍柴,我特意换了崭新的解放鞋。上山不一会,一根竹签从鞋底戳穿脚背,鲜血直流。无奈之下,只能“众人拾柴”。无论走到哪儿,枯枝竹根烂树桩,统统拣起来捧回家烧锅。
大队会计说:“你们知青点盖房子把木材指标用超了,就不能发买水桶和粪桶的票。”于是乎,隔三岔五就得去邻居家借桶挑水,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嫌烦,脸色也不好看。从煮粥烧饭焐汤罐,到洗脸洗脚擦身子,哪样都离不开水。思来想去,干脆拿脸盆一趟接一趟地到塘里舀水往家端。这一端,就是几个寒来暑往。
在屋后那块空地上,反复试种些耐旱的瓜菜。因为没有粪桶,生产队就没给知青户安粪缸。因为缺肥,人勤地也懒,就是不见那些瓜菜蓬勃。心怀怜悯红儿妈,偶尔给我们送两棵腌咸菜或是一小把山芋藤。除此之外,冲碗酱油汤,蒸碗鸡蛋羹,便是奢侈。
起初,每人每顿拿出等量的米,凑在一口大锅里烧粥煮饭。舀粥有干有稀,盛饭有先有后,夹菜的筷头子有大有小。几个人合用一盏煤油灯,谁都抢着把灯靠近自己的床头,看书亮堂些。俗话说:心无完美,各有芥蒂。最终,“各吃各”替代了一口锅里搅马勺的是是非非。
一次次地经历“粥少僧多”的招工或上大学。争先恐后的欲望,心照不宣的竞争,莫名其妙的落榜,无中生有的猜妒,彻底撕裂了知青之间原本十分浅薄的相互怜悯。那颗扎根农村的心,随之被一次次地摇撼。那帮知青兄弟,野猫拖鸡似的潜回城里,干点临工杂活,养活自己。我却莫名其妙地守着空落落的知青屋,度过五个春夏秋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姊妹桥的插队知青,陆续返城安置后,生产队把知青屋卖给了我们的邻居长山。长山的两个儿子,先后在知青屋里娶妻生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997年的春节,丢官闲赋在家的我,特意重回姊妹桥的知青屋里小住。跟乡亲们一起去田间地头看越冬的小麦和油菜;一起翻山越岭去撵野兔和山鸡;一起灶上锅膛忙着煮饭烧菜。大碗喝酒小杯品茶之间,一起笑谈曾经的瓜田李下和乡村过往。
2016年6月,服从仑山蓄能电站建设的需要,姊妹桥一户不落地拆迁了。知青屋留给我的那些记忆,依然刻骨铭心。
作者简介
阎锦文 壬辰龙 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理事,喜欢把生活里的酸甜苦辣麻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搅合在一起。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作品同等质量下,订户作品优先刊登!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一稿多投者,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温馨提示:投稿请附个人生活照及150字以内简介。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