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的那些事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提过"赵家的"。因为阿Q姓赵,财主赵太爷当然姓赵,赵太爷有钱有势,当然看不起满头长过癞疮,满身是臭虫,光棍汉一个,还想调戏吴妈的穷鬼阿Q,如果阿Q是他家门,那就大大的丢赵家的人了,所以,不准他进赵家的们,所以阿Q进赵老太爷家,说他姓赵,赵老太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屑地说,“呸!你也配姓赵”?这句话煞是恶毒,就是今天,先富起来的赵家人,家有财产数百亿,但有个似阿Q的到他家去,喊个本家,也能出现:呸!你也配姓赵的话。

话说鲁迅《阿Q正传》中提到的不配姓赵,出于什么意图?为什么不拿姓李姓王姓张的说事,偏拿姓赵的说事?鲁迅没有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过,也许是没时间,也许是鲁迅翻阅中国历史,拿赵家做例子很有代表性?我也读了二十四史,后资治通鉴,后来我思量了一下,赵家的确实较为典型,不妨试举几例:

赵匡胤为后周柴荣殿前都尉使,掌握兵权,后周幼主还是孩子,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干脆做件黄袍穿上就得了。然后让人家从龙椅上下来,他自己坐上去,可是后来想想不好意思,请当初策划人喝一次酒,然后说我这皇帝当的不大够意思,你们都是好样的,假如哪天也做件黄袍穿上我怎么办?大家一听,惊的一身冷汗,明白其中意思,纷纷去官。接下来,赵家的开始欺负被消灭了的国君之妻,比如花蕊夫人,纳入宫中享用,南唐后主李昱先生的夫人小周后,每次召见,当众奸淫,弄得小周后回到李昱身边抱头痛哭。

中国的成语典故很多,产生于各个朝代,宋朝也是先进文化朝代,唐诗宋词,凡读过书都晓得一些。当唐朝的七律发展到极致,宋朝难以超越,就发明了词这个玩艺儿。赵光义做了皇帝数年,自己觉得干的不错,在殿前议事说,我与唐太宗哪个有能力?当朝文武百官莫敢发声,只有一人自言自语地说:唐太宗三千怨女放出宫,四百死囚来归狱。还好,赵光义没有责备那个说直话的官,让人制皇帝御览一千条,每日读一篇,但斧光烛影却是千年之迷。

宋朝重文轻武,中出了名的。比如抗金时,竟然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冤案,韩世忠质问时,还弄了个'莫须有’,即岳飞可能、大概有谋反的意思吧?想想看,赵家的是聪明还是糊涂?即不聪明,也不糊涂,但就是不地道,还是杯酒释兵权的延续,只是岳飞不知道想过没有,在这个时候停下来攻打金国,察言观色,见好就收,也许不会弄得身首分离,终老朝廷。在这一点上,为后来者所借鉴,所以宋之后再无汉,是有道理的。

北宋灭亡 ,徽、钦二帝被俘,赵构见死不救,对自己的父亲哥哥在金营当牛作马,赵家的女人任金人奸淫,根本就不当回事。这一点,赵家的太不够味了。再到后来,南宋再无抗金之雄师,后金越发的贪得无厌,南宋朝廷每年向金国进贡大量金帛布匹牛羊,但还不过瘾,每年要大宋选五百名美女供金人享用,最后还不过瘾,听说少帝之母皇太后年轻貌美,竟然让送给金国,所以只好让其南逃,金人不依不舍,一直追到广东。

南宋迁都杭州,那是偏安一偶的成语来历,许多有识之士盼恢复中原,比如名篇陆游《示儿》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代表了多少热血之士恢复大宋江山的迫切心情?可是,赵家的就是不争气。后来还出了个贾士道,听说人家死了,陪葬有个好腰带,将坟挖开也要系在自己的腰上,南宋不亡天理不容,最终,陆路秀夫携少帝投江而亡。诗人林升总结了南宋灭亡的原因大约是这样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鲁迅在阿Q正传中提到赵家的,中国那么多朝代,有刘家的,曹家的,孙家的,司马家的,杨家的,李家的,朱家的,怎么就没有提到这些,偏偏拿赵家的说事,是不是鲁迅忘记或者忙于其它写作,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上来?是值得探索一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