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要领,写好《清明扫墓》
同学们,每逢清明节放假,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语文老师们几乎都要布置同一篇作文题《清明扫墓》。看到这个题目,小伙伴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紧皱双眉,长长地发出一声叹息——“唉……”大家普遍觉得这个题目不好写,而且在网上,也搜不到一篇像样的例文来仿写。下面,焦老师教给大家四个要领,然后结合一篇优秀作文,帮助大家写好《清明扫墓》。
(教室里,同学们在听老师布置作文题目)
第一,采用顺叙法,按照扫墓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写,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完整。
顺叙法,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能使作文的层次与生活实际相一致,可使文章线索清晰、条理分明、有头有尾、结构完整。“清明扫墓”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顺叙的方法,以“扫墓”为线索串联全文材料,先略写扫墓的起因,再详写扫墓的经过,最后略写扫墓的结果,使文章的结构特别完整。
第二,紧扣题目,合理安排描写的重点,使文章内容具体,形象鲜明。
题目“清明扫墓”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清明”,一个是“扫墓”,写作时必须紧扣这两个关键词,对“清明的环境”和“扫墓的过程”进行详细地描写。描写清明的环境,主要是为“扫墓”渲染气氛,也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描写扫墓的过程,是要紧扣题目的核心关键词,把文章记叙的重点描写的具体、形象、生动,为后文突出主题作铺垫。
第三,文章要在前文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写记叙文,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以议论、抒情和说明为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记叙,是用来串联文章情节、撑起文章血肉的“骨架”;描写,是使文章内容具体、情节生动的“血肉”,如果没有详细的描写,那作文就“瘦成骨头架子”了。议论、抒情,是对前文记叙和描写内容的深化,是一篇记叙文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来揭示出文章的主题。在前文记叙和描写扫墓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情,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揭示出清明扫墓这件事情的意义,给读者以启迪。
第四,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淡淡的哀伤。
清明扫墓,是我国老百姓每年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孝道和思念之情的一种活动。先人已逝,祭祀者早已接受了这一事实,心里尽管哀伤,但不似亲人突然离世那样悲痛欲绝,所以,要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淡淡的哀伤。文中的环境描写、扫墓经过、人物神态等,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淡淡的哀伤之情。
下面,请大家欣赏优秀作文《清明扫墓》,体会我所谈到的以上四个写作要领。
清明扫墓
又是一年清明节。
早晨,天空阴沉沉的,飘起零星的雨点,雨水滴到我的脸颊上,手背上,头发上,那凉凉的感觉,让我觉得这雨点似乎是来自远方的眼泪,把空气衬托得有一丝淡淡的清冷和哀伤。
就在这濛濛的烟雨之中,我提着一篮子贡品,跟随爷爷奶奶去村南的南山上给老爷爷、老奶奶扫墓。
雨丝密密的斜织着,像一块半透明的薄纱,笼罩在天地间,将远处的青松,农舍,小山,渲染出些许朦胧的味道。我们不打伞,就在有些泥泞的小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嗅着泥土和雨水混合的清香,听着雨点与鸟儿和鸣的声响,静静地走着,一路无言。
(小雨中的青松,农舍,小山。)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墓前。这里大概有半年没有清扫过,墓前几绺枯黄的草不时滴下雨水,让我有了草在哭泣的错觉。
此时,爷爷奶奶平日荡漾着笑意的脸上写满了庄重。奶奶轻轻地在篮子里拿出一碗饺子、一碟桃酥、一盘苹果,还有一壶清酒,小心翼翼地放在墓前的石桌上,奶奶虔诚地放下这些贡品,动作是那样轻,犹如绣花针落地,几乎没有声响。此刻,我心中原有的好奇也被这神圣、肃穆的气氛感染,我静静地看着爷爷将酒缓缓地洒在墓前。他们慈祥面孔上深深浅浅的皱纹,是那样沧桑,又是那么平和安静。纸钱燃烧的灰烬像一只只灰色的蝴蝶,在半空中飞舞,盘旋。我听到奶奶轻轻地念叨着:“爹,娘,我们给你们二老送钱来了,请你们收起来,慢慢地花吧!”恍惚间,我隐隐地看见爷爷和奶奶眼中有星星点点的泪光在闪烁……
对于老爷爷老奶奶,我的感觉是陌生的,他们在我还非常小不记事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可是现在,我却感觉他们很熟悉,很亲切,他们的面容,仿佛近在眼前……
这一刻,我明白了:血浓于水,这世间最宝贵的感情是亲情!有些感情会因为时光的流逝,环境的变迁,慢慢淡化,甚至消失在记忆中。可是,亲情,不但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淡,反而会历久弥新,犹如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长,香味越浓。亲人的音容笑貌,更是仿佛刻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怀念故去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生活,不让在天堂的亲人担忧,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为我们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逐段点评:
首段,作者以一个简洁凝练的七字短句点明了时间,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第二段,抓住“下雨”这一天气特点,对“清明”进行环境描写,“来自远方的眼泪”这一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应景而又富有想象力。“淡淡的清冷和哀伤”,恰如其分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本段,是全文第一个描写的重点。
第三段,略写,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第四段,开始写去扫墓的经过。再次写到扫墓路上看到的野外的雨,照应上文。
第五段,写到了墓前。“草在哭泣的错觉”这一拟人句,既新颖生动,又贴切应景。
第六段,作者详细描写了爷爷奶奶扫墓的经过,对爷爷奶奶做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方面的描写,是全文第二个描写的重点,也是描写的重中之重。“纸钱燃烧的灰烬像一只只灰色的蝴蝶”这一比喻新颖生动,富有想象力,又贴切应景,令人拍案叫绝。奶奶扫墓时的“念叨”,特别真实,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第七段,写自己对于老爷爷老奶奶的感觉。
第八段,议论抒情,写自己对亲情的感悟,为下文突出主题作好铺垫。
最后一段,在上文对扫墓经过的描写和对亲情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议论抒情,揭示出全文的主题——“我们怀念故去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生活,不让在天堂的亲人担忧,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为我们感到欣慰,感到自豪”。作者的这番深刻认识,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令人耳目一新。
同学们,上面这篇作文,紧紧贯彻了我在上面提到的四个写作要领:采用顺叙法,按照扫墓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写,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完整;紧扣题目,合理安排描写的重点,对扫墓的过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使文章内容具体,形象鲜明;在前文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睛、突出主题;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淡淡的哀伤。在所有写“清明扫墓”的作文里,这篇文章算是最为成功的一篇,给同学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阳光自信的少年)
读完焦老师的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你一定能写好“清明扫墓”了,期待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