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5年 | 筑牢民生发展的基石——重庆市梁平区左柏水库建设侧记
筑牢民生发展的基石
——重庆市梁平区左柏水库建设侧记
赵洪涛 刘占波通讯员 李开文 文先敬 李海林
“十年有九旱,旱洪并相连;六水外流去,干旱缺水源。”这是重庆市梁平区水资源贫乏和旱洪灾害频发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山丘县,长期以来,梁平地区一直因水而困,当地百姓对于修建水源工程的愿望非常迫切。
2016年1月,一直“喊渴”的梁平迎来了好消息:被列入《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的重庆市梁平区左柏水库动工了。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梁平突出的缺水矛盾,对保障梁平地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用水和改善区域环境将发挥积极作用,当地百姓期盼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想将成现实。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非常重视,把对水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左柏水库从梦想走进现实,正是党和国家顺应民心、关注民生的生动体现。” 梁平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从规划设计到征地移民,直至开工建设,左柏水库建设各方按照目标任务和职能分工,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破解梁平“水瓶颈”、筑牢民生发展基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工程紧张施工
山区高台破解“水瓶颈”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对于地处渝东北山丘区的梁平区而言,水利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梁平地处高台,为溪河发源地。特殊的地质构造,勾勒出“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成片,六水外流”的独特地貌,工程性缺水是首要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梁平区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0.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 140立方米,为重庆市人均水资源量的66.4%,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4%,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3%,处于联合国公布的人均水资源量1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2009年、2010年西南大旱时,梁平更遭遇了严重旱灾。缺水问题成为梁平发展的瓶颈。
来了水留不住,守着水用不上,干渴的梁平一直在期盼,当地政府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筹划左柏水库建设。“梁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差距较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后缺水问题将会更加严峻,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着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的问题上,梁平政府和百姓有着这样的共识。
梁平百姓的期待受到重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2011年,左柏水库作为重点水源工程先后被纳入《重庆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和《重庆市“十二五”水利规划》中。2012年,重庆市水利局把左柏水库前期工作纳入全市“禹王杯”水利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当时的梁平县委、县政府也把左柏水库前期工作列入“重大项目建设年”“水利建设推进年”重要考核内容,左柏水库建设步入快车道。
移民复建公路完成建设
“左柏水库建成后,增加蓄水量1 056万立方米,可有效缓解梁平突出的缺水矛盾。”梁平水务局分管负责人告诉我们,左柏水库下游以浅丘平坝为主,为梁平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工业区。水库建成后,可灌溉农田2.17万亩,可为灌区内8.1万农村人口及重要工业企业提供用水保障,对保障灌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用水和改善区域环境将发挥积极作用,将大大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梁平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水利基础。
不仅如此,左柏水库上游处在梁平西山暴雨中心,是下游洪水主要来源之一。水库建成后,对蓄洪、滞洪、削减洪峰,保障下游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十分明显。
各方合力打造“加速度”
9月,天气日渐凉爽,工程建设也进入最佳时期。在左柏水库工程建设的“临时指挥部”里,项目法人单位——重庆市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召开项目推进会。左柏水库建设涉及“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管道迁复建还有300米没有完工,需要加快进度;对于征地补偿的个别遗留问题,明天要去现场解决……”兴禹公司负责人说。作为项目的法人,像这样的推进会,已经成为每天一次的例会,不论早晚,也不分节假日。
任何一个工程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滞后或者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的开工和建设进度。对于左柏水库建设,“麻烦事”同样不少。
2016年6月,左柏水库初设获得重庆市发改委、水利局批复,批复总投资为56 321万元。相应地,施工招标设计、复建公路施工、天然气管道迁复建施工等随即展开。库区内有2 000多人居住。由于地处山区,为了保证安全,修建公路时,施工单位设置了安全岗哨和警戒标志;地方政府和项目法人单位发布了公告和警示,提前断道,定时放行,有序推进。这既保障了人员安全,又减轻了对库区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兴禹公司现场技术负责人指着新修建的库区公路告诉我们:“现在的公路标准都大大提高了,以后这里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
在左柏水库工程建设中,推进最快的是民房拆迁。左柏水库移民房屋拆迁涉及屏锦、回龙2个镇3个村86户305人。2016年6月1日召开拆迁动员会后,仅用30天就圆满完成了房屋拆迁任务,上演了工程推进的“加速度”,为左柏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很早以前就知道要修水库,一直都盼着。修水库对我们百姓都有好处,以后大家吃水更方便,水源更有保障。”回龙镇山河村八组的村民谢裕霞如今已经搬到了城里居住。这次拆迁,政府一次性给她补偿了30万元,而且还积极帮助她给孩子联系在城里就读的学校,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不论是天然气管道迁复建、复建公路施工,还是民房拆迁,能够有这样的成效,不仅得益于百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各个部门和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形成了合力。”兴禹公司负责人的话一语中的。
征地拆迁现场动员
2016年1月,当时的梁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左柏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长“挂帅”任指挥长,信访、发改、财政、城建、交通、公安、国土、水务、林业等多个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水库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梁平区左柏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左柏水库征地拆迁安置办、屏锦镇、回龙镇及相关单位,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各部门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拆迁工作原则,以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充分发挥屏锦镇、回龙镇及区水务局、国土房管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合力,妥善推动拆迁工作,未出现一例群体性、倾向性信访矛盾纠纷。
自2016年1月动工以来,左柏水库完成了库区86户305人1.2万平方米的民房拆迁和4个工矿企业的拆除,6条10.5公里的移民复建公路完成建设;3.05公里天然气管道迁复建全部完成管沟开挖,管道安装完成90%。各项工作均有力、有序推进,未发生安全事故,为枢纽主体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
工程开工奠基
精品工程凸显“新理念”
“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在左柏水库建设推进中,这样的精品意识深入人心。
“建文明工地,争创大禹奖。”从一开始,项目业主单位就定下了目标。
“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公司狠抓安全和质量管理,不断强化全员安全和质量意识,力争建设精品工程。”兴禹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自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增强全员安全质量意识;狠抓安全质量责任落实,对现场安全质量工作层层把关,实行全员安全质量管理,狠抓现场安全质量工作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加强监控,强化隐患排查整改,把安全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扎扎实实抓好施工安全质量工作。
公司不仅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在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明确,若中标人已经承诺但未成功获得文明工地称号和大禹奖,将缴纳违约金各50万元。
除了质量和安全,对于“精品”的打造,左柏水库建设更融入了新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水利工程,要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去审视。”对于这一点,梁平人有着自己的认识,“水利工程不仅要有工程的基本功能,还要与当地、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融合、相适应。”
梁平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素有“四面青山下,渝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之美誉。近年来,梁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今年9月,梁平区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的进军号角。预示着在梁平1 89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93万梁平人将手执绘笔,勾勒出“山水田园城市、绿色幸福家园”的美丽画卷。梁平人深知,生态是这里最宝贵的财富。
左柏水库工程效果图
以前这里山高沟深,一到雨季山洪陡涨陡落,旱季河沟里甚至会断流。左柏水库建成后,对保证当地生态径流,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都有显著作用。
在左柏水库建设规划中,库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从左柏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可以看出,梁平区属于三峡库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提高防治目标值、严格要求和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十分必要,而左柏水库工程本身水土保持总投资就达到718万元。在施工现场,兴禹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所有的道路施工和开挖部分,将来都要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的植被和面貌。”现在国家已经全面推行河长制,左柏水库又在龙溪河上,工程建设必须以保护河流、保护生态为前提。
不仅如此,左柏水库建设者还有着更远大、更美丽的梦想。“我们力求建设生态型水库。未来考虑将水库打造为水利风景区,在解决水患的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修复,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真正让水利工程造福百姓。”这是梁平水利人的责任担当,更是梁平百姓的美好期待。
2011年以来,梁平区共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5.39亿元,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中型蓼叶水库、小(2)型白沙水库建成投入运行,新增蓄水能力1648万立方米;左柏水库、猎神水库开工建设;中心水库等3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完成4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城乡饮水安全建设成效显著。城区建成日供水3万吨大井水厂工程,建设配水管线21条41.87公里;农村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4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179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14处,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
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整治19个乡镇(街道)河道81.25公里;建成水文信息中心站1个,在中小河流等地建设遥测水位站、雨量站109个,水文站4个,村庄安装无线预警广播218个,建设简易水位站、雨量站360个;同时加强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应急度汛项目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抗旱物资设备购置等防汛抗旱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大灌区项目完成干支渠整治配套327.745公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完成山平塘整治2896口,新建、改造水池188口,改造泵站6座,新建、整治渠道60.43公里。
水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实施文化河等10处小流域及坡耕地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4平方公里;完成红卫、盐井口水库等10处饮用水水源保护、涵养、修复工程建设;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移民后期扶持不断加强。在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建成人行便道、山平塘等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工程160处,库区及安置区受益人数达到12.4万人,其中移民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