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 | 辛苦的咖婆(散文)

辛苦的咖婆

文  / 金忠 
(安徽铜陵)
2021.05.20

咖婆(枞阳县水圩一带的方言,即指外祖母,也有的地方称“姥姥”)去世已经三十年了,最近老是想起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身影,她老人家在我记忆里仿佛就是一段心酸的眼泪。

咖婆1896年出生在枞阳县水圩的一个耕读世家,1992年去世,享年九十六岁。毫无疑问,咖婆是一个高寿老人,可是我想起她的人生经历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催感。母亲生前常谈起咖婆的生世并告诉我:妈妈这一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多么困难都把咖婆带在身边,要求我们这一辈的都要孝敬咖婆。

咖婆姓谢讳名素珍,在家排行老大(记忆中母亲老家来的人都喊她“大姑”)。咖婆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许配给吴咖桥(今周潭镇吴桥村)的一个吴氏男人,那人年纪轻轻的就得了痨病,都知道他不久于人世,家里不舍得咖婆嫁过去,直到二十八岁才出嫁(那时候姑娘等到二十八岁出阁是极其少见的)。果不出所料,咖婆二十九岁,在我母亲出生八个月时就开始守寡。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封建观念浓重的耕读世家的女儿,许配了人家是不能改口的;丈夫死了是不能改嫁的。她父亲(我的曾外公)看她一个人带个女儿,又是一双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生计太难,于是就把我的咖婆召回娘家,在祖产里划出一块田地,一间住房,给了半斗稻种,让她带着女儿(我母亲)单独生活,自食其力。

母亲告诉我,咖婆为了谋生还有两门手艺,一是女工,再一个就是在陈瑶湖“张小卡子”。女工大家都知道是做针线活;“张小卡子”就是坐着菱角盆用丝网在水里捕鱼,到市场上换点油盐等日常开销。不知道现在可有人做这种活了,我小的时候还看到过丝网捕鱼的劳作。母亲告诉我,1954年长江发大水,长江大堤破了,咖婆就是靠“菱角盆”自救的,也是那年逃水荒后我们家才从枞阳移居铜陵的。

我对咖婆的记忆是她六十八岁那年开始的,大约是1963年或1964年,那时我五、六岁,父亲去世了,咖婆带着我在家门口开荒种地,有人问她多大,她说自己六十八岁。咖婆种了多少地我记不准确,只知道在长江边和门口的水塘边有好几块地方是我家的“菜园”,种了毛豆、豆角、西红柿、茄子、辣椒、高粱、玉米、白菜、菠菜、盐须菜(香菜)、茼蒿、苋菜…家里还养了鸡和鸭。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家里吃不完的菜,除了送一部分给邻居,咖婆就让我和妹妹拿到街上去卖。那时蔬菜便宜,只卖几分钱一斤。几十年过去了,咖婆教我卖菜的几句话清晰的像昨天说的一样:“菠菜你喊八分钱一斤,有人还价六分,你也卖,家里等钱买盐呢!记住不能少秤。”记忆中我家很少买蔬菜,平时吃的都是咖婆开荒中出来。长年劳作成了习惯,咖婆直到八十八岁,还颠着一双小脚扛着锄头开荒种地。后来家搬到市区,无地可种才作罢。

为我母亲、为孙辈带孩子,咖婆无怨无悔。咖婆一生只生了我母亲一个人,守我母亲一个人,但是她却带了许多孩子。我母亲天生奶水不足,六个儿女几乎都靠咖婆用迷糊喂养。我父亲去世时我妹妹只有一周岁,母亲为了家庭的生存,白天总是上班,妹妹硬是咖婆用米糊一勺一勺喂大的。后来我大姐生小孩,咖婆又去服侍月子带孩子;我二姐的三个儿子都是咖婆服侍月子带大的,这中间付出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咖婆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总是笑盈盈的面对我们、面对生活。在我们家里,哪里脏哪里累哪里难哪里就有咖婆劳作的身影,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是咖婆带着我们完成,咖婆像是我们家永不知倦的保姆。

绣花、做鞋、做衣服是咖婆的拿手活。我们小时候棉衣单衣棉鞋布鞋都是咖婆做,她还给新出生的每一个曾孙辈做老虎头的绣花鞋,做的非常好。她那一代人有她那一代人特有的观念,她说“小伢穿虎头鞋好,辟邪,容易养大”。那时家里穷,咖婆做的老虎头绣花鞋都一双等不到一双穿掉了,若放到现在,每一双都堪称“传统手工艺品”。可惜当时没有收藏意识,一双也没有保存下来。

去年到水圩办事我才知道谢姓在水圩是个大姓,有谢氏宗祠和谢安广场。当地的朋友告诉我,水圩谢氏宗祠名气很大,号称皖江第一宗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枞阳历史上是桐城县的东乡,这里还有“星火桐东”,“圣地水圩”的美誉。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在我的印象里,咖婆从未提过自己婆家情况,那是她心中的痛;也很少谈娘家事,要说也只说幼年时父母对她很呵护,成年后兄弟对她很照顾。

回忆咖婆不是为了谈家史叙家谱,我历来认为祖上先前怎么“阔”,与尔何干!事实也证明,大的风浪来了,什么“家谱”“族谱”都不是“护身符”。我想说的是咖婆出生在耕读世家,从小也娇生惯养,当她失去丈夫的依靠、失去家庭的庇护之后,为了生存,为了减轻晚辈的生活负担,在我父亲去世之后,为了帮助她唯一的女儿---我的母亲支撑一个家,她展现了生命的巨大韧性;咖婆从来没有说过要与命运抗争之类的话,但她从未向命运低过头;她不屈不挠、勤勉得让我一想起她的身世就心酸;在日常生活中,咖婆从来不考虑自己,总是微笑着替晚辈着想,为晚辈付出;在翻看咖婆的照片时,感觉每一张都好,都是那么慈蔼。我想:这些大概就是中国老人永不消弥的品质吧!

有一位作家说的好:“全世界的父母,在战争和变革面前,永远只有一个目标:

为了孩子,干什么都行!”

看到这句话,我又想起了咖婆。


——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0)

相关推荐

  • 大年初三,6个女儿回娘家,30多位晚辈齐聚一堂,吃饭很热闹

    大年初三,6个女儿回娘家,30多位晚辈齐聚一堂,吃饭很热闹

  • 清明缅怀配朗诵||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

    清 明 缅 怀 朗诵:碧海蓝天 清明 文/马彦 清明   一个特别的日子 心中存积的温暖 就这样狠狠被你剥夺 曾是似梦似幻的年月 阴郁的心情并未走远 无论黑天还是白夜 你的身影仍在眼前闪现 为花儿剪枝 ...

  • 赵 侠丨地瓜饭

    女儿爱吃零食,今天下班又给她捎了点她爱吃的麻辣擀面皮.正吃得津津有味,女儿问我:"妈妈你小时候都有啥好吃的,说给我听听看我爱吃吧." 是呀,我小时候后没记得有啥零食可吃,那时候物资 ...

  • 【阅读悦读·散文】周志华《粉红色的记忆》

    [作者简介]周志华:笔名蒲公英,内蒙赤峰人,酷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作品散见于<赤峰文学><琴泉>等微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时光从不因我的贪恋 ...

  • “浙江国宝”!这座鲜有人知的江南古村,跨越千年却依旧美若初见

    三面环山,南部有一条溪流,自山中流下,环绕村落,蜿蜒汇入大楠溪江水系.西南有芙蓉崖,奇峰耸立,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 位于楠溪江畔的芙蓉古村简直就是藏在深闺的"桃花源". @周锦盛 ...

  • 如何来理解耕读世家这个词语?耕是什么?读又是什么

    如何来理解耕读世家这个词语?耕是什么?读又是什么

  • 金忠 | 魅力后海 (散文)

    魅力后海  文 / 摄影 / 金忠等  (安徽铜陵) 2021.01.15 驴友们喜欢把九华山后山自然风景区称作后海."苍山如海"嘛,更何况这里还有一根矗立如柱的山形叫" ...

  • 金忠 | 黄山挑夫(散文)

    黄山挑夫  文 / 金忠  摄影 金忠 刘建章 瑞雪等 (安徽铜陵) 2021.04.28 这次爬黄山是从前山慈光阁徒步上山的,走不多远就遇到了一位黄山挑夫,这人很 健谈,可能是看我满头 白发,一定要 ...

  • 金忠 | 山岭上的“红飘带”(散文)

    山岭上的"红飘带" 文  / 金忠  摄影 /  金忠等 (安徽铜陵) 2021.05.20 有人把杜鹃花(亦称映山红)比喻为山岭上的"红飘带".今年春天我们在 ...

  • 金忠 | 登南岳 悟变迁(散文)

    登南岳  悟变迁  文 / 摄影 / 金忠 等  (安徽铜陵) 2021.04.03 徒步穿越衡山,是我们水露云涧户外群有纪念意义的事. 这个户外群从建立时起,大家就把三山五岳当作一个阶段性目标.这六 ...

  • 金忠 | 简单易记米公祠(散文)

    简单易记米公祠 文  / 金忠  摄影 /  金忠等 (安徽铜陵) 2021.05.20 铜陵到无为县城(现在改无为市了)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一道去的老谢是无为县城关人,他说这里好吃的有"无为 ...

  • 金忠 | 在阅读中感悟“孤独”(散文)

    在阅读中感悟"孤独"  文 / 金忠  (安徽铜陵) 2020.02.20 这里所说的"孤独"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寂寞.无助等含义:也不是指自 ...

  • 金忠 | 我从五松山旁走过 (散文 )

    我从五松山旁走过 文  /  摄影  / 金忠 (安徽铜陵) 2021.07.27 话题是复旦大学文学院一位教授两次在铜陵讲学引出来的.他讲学的内容是"李白与铜陵","李 ...

  • 金忠 | 在 《年谱》中读懂诗篇 (散文)

    在 <年谱>中读懂诗篇  文 / 摄影 / 金忠等  (安徽铜陵) 2021.01.21 "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更容易回忆. ...

  • 金忠 | 我随山哥看三峡 (散文)

    我随山哥看三峡  文 / 金忠  摄影 / 茗山子等 (安徽铜陵) 2020.12.24 真的非常感谢山歌!今年12月5-10号,他给我发了两百多幅"走三峡"的照片,使我着着实实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