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欧阳江河北大演讲:现代诗歌很迷人

“我可能会结合好几种东西重叠在一起来讲现代诗歌中的看与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随意,但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互动,抓住一种比较清晰的线索。”

在近日“现代诗歌与文化”讲座上,知名诗人欧阳江河一开场,就略带神秘地给大家抛出悬念。

欧阳江河的讲座信息量非常大,不仅涉及了音乐方面的理论,汉语发音知识,还援引大量的古今诗歌,从诗歌批评理论,诗歌创作思路等角度来阐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中的音乐性已经发生变化。”欧阳江河的演讲中不断穿插着他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在他看来,看与听结合,看与听可以转化。

欧阳老师认为,“韵”是寄予在诗歌中的全人类共有的诗歌音乐性的产物,因为它的存在,诗歌结合了看和听两个因素,即既是一种空间现象,又是一种时间现象。“在理解音乐的时候不仅要从听觉的角度考虑,还要将声音里面思想的线条尽可能清晰的抽象出来,享受视觉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也是一样。”

欧阳江河在谈到宋词起源时,为听众们勾画了一副诗意的场景。“宋词的起源在于一种缺席感和失落感,”欧阳江河认为,就像一个男子走过女子的闺房,在纸糊的窗户前驻足,偶听女子的情语,想象两人会面的对话情景,情意朦胧。“纸糊的窗户是看不透但不隔音的,阻碍的视觉但不是听觉。”

而“玻璃物质化的诞生是一种现代化的标志”,玻璃取代了纸糊的窗户,视觉的阻碍变成了听觉的阻碍。时代物质的变化带来了诗歌本身的变化,宋词的起源意境已无法再表达出来。正如欧阳江河在《我的玻璃工厂》中所说的那样:“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从脸到脸,隔开是看不见的。”欧阳江河总结说:“古人描绘声音,想象场面;而现在玻璃的阻隔下,我们要描绘场面,而想象声音。”

从语言上来看,欧阳老师认为,古代诗歌反口语,白话诗放弃了传统的僵化形式。白话与韵结合起来把现代诗歌的绘画因素推向了极端。

在欧阳江河看来,“现代诗歌只是原本地呈现,不说明也不定义,而这正是其的迷人之处。”

编辑:商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