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临证 ▏冯献周论治湿剂上焦宣痹汤
病机十九条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薛氏医案》:“肺主皮毛而在上,是为娇脏,形寒饮冷则伤肺。若湿热之邪郁滞于肺,则肺气壅塞不畅,宣降失职,或气逆动膈而为呃逆,或气机郁滞而不行为胸闷,或气逆挟痰上壅而为咯痰,或清气闭郁,气道痹阻,痰气互结而咽喉中不爽,湿热郁阻气机,气不开则湿不化,湿不化则诸病难去。《本经》谓:“治湿热郁阻气机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
《温病条辨·上焦》的宣痹汤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而设。上焦宣痹汤方均为轻清流动之品,具有轻开不伤气,苦泄不损胃的特点,善调肺气而开上痹,对于肺气膹郁所致诸证,均可酌情应用此方。
上焦宣痹汤方多用于湿热痹阻上焦而致的咳喘、咽痛、呃逆,最常用于湿热痹阻肺络之小儿咳嗽,此方以苦辛的栀子豉汤结构配伍通草、川贝母等通利之品开宣上焦肺气,被后世温病学家成为苦辛通法。此方为治疗上焦湿热所致哕症所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湿热咳嗽等症中表现尤佳。湿热郁结上焦,咽痛不爽者,加栀子,炒川贝,杏仁则疗效更佳。
方中枇杷叶味苦降泄,性寒清热,入肺经善清肺热,降肺气,化痰止咳平喘,入胃经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故能理气化痰;郁金味辛能散能行,入血分能行血凉血,入气分可行气解郁,化湿解郁;射干泄热利咽,善降火祛痰;通草轻清淡渗,善走上焦入肺经,能开泄水之上源而通调水道,引热下降而利小便,故利上焦之湿。正如叶桂所言:“....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博,势必孤矣。”使湿从下分利,不与热相搏,热自易解;香豆豉质轻辛散,善宣郁热。枇杷叶与射干配伍能降气化痰浊;郁金配豆豉,宣痹通阳化浊;诸药合方,宣泄上焦而祛湿热之邪,理气化痰能除胸咽之疾。综上所述,枇杷叶、射干微苦降逆,郁金、豆豉,微辛通痹,加上通草利上焦之湿,诸药共奏解郁开气,化湿清热之功。全方轻清宣透,既宣散郁火,又通降肺胃之逆,且宣利三焦湿热。常用以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痹、心悸多汗和眩晕等病症,症见上焦湿郁有热,胸咽自觉痹阻,临床亦适用于符合上症的流行性感冒、鼻炎、咳嗽、咽喉炎、肥厚型慢性咽炎、梅核气、食管炎,亚甲炎等疑难杂病,上焦湿郁有热的很多病证都可以适用。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可合用三香汤,《临证指南医案》谓:“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由募原以走中道,遂致清肃不行,不饥不食。但温乃化热之渐,致机窍不为灵动,与形质滞浊有别,此清热开郁,必佐芳香以逐秽为法。”治湿热客于募原,气机闭阻,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或肝肺气郁,潮热胸闷。
张文选谓宣痹汤有甘露消毒丹类似的功效,可以视作甘露消毒丹的轻剂,用治甘露消毒丹所主的咽痛、咳嗽、哮喘等病证,有理想的疗效。
“咽中不爽”关键证机,是肺气郁结、上焦痹阻的特征性表现,“咽中不爽”是喉咙的干痒痛、咽部异物感、咽痒导致咳嗽、喉咙有痰粘着出不来、喜欢清嗓子这些症状,包括咽喉刺激引起的打嗝、想呕等情况,都可以用上焦宣痹汤,有多种邪气绞结的情况,也可以化裁应用,
风寒偏盛加点辛温的细辛、荆芥,防风。风热加薄荷,牛子,僵蚕。如上焦郁热较甚,胸中烦热者可加入栀子、黄芩等。火毒化脓合用银翘马勃散。对气分痹结,呃逆,胸闷较甚者,可与四逆散,菖蒲、瓜蒌皮合用。阴津受伤。症现喉干夜甚,声音易嘶哑,脉细、或寸脉沉,舌红或干。可加芦根、知母、花粉、天冬、麦冬、玄参等。如上焦湿阻气痹较盛,可加入杏仁、白豆蔻、苏梗等;如咳势较甚,可加入紫苑、冬花,炙百部等;如小便不利,可加入滑石、芦根、薏米,车前子等。气痰偏重,咽中似有物阻,咳浓痰、其色或白或灰,或舌苔厚腻可加半夏厚朴汤等。湿邪郁闭为主:症现咽中似有物阻而昼夜无轻时,胸闷,善太息,口粘不干,咳声重浊,或晨起咯灰黑色痰,恶心干呕,舌苔厚、白腻或灰滑,咽暗红。可加藿香梗、蔻仁、厚朴、茯苓、滑石等。
临床上咽喉异物感,第一个想到用半夏厚朴汤,如没有效果的,喉咙可能就更干,然后更痛了,碰到所谓的梅核气,不要只想到半夏厚朴汤。还有个湿热上焦的上焦宣痹汤。咽壁有滤泡或者漫肿,则不是半夏厚朴汤证而是宣痹汤证。郁热的咽喉异物感,喜欢咳咯清嗓子,咯痰不爽,会有点烦,有点口干,咽喉有点红,睡觉有点不踏实,舌象脉象可以没有什么特殊,或者一吃点辣的东西就喉咙痛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