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迷走及副神经的行程与分布(收藏慢慢看)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
含有5种纤维成分:
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
②副交感纤维,起于下泌涎核,在耳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腮腺,支配腮腺分泌。
③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的舌咽神经下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咽、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中枢突终于孤束核,传导一般内脏感觉。
④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也位于颈静孔处的舌咽神经下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孤束核上部。
⑤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很少,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舌咽神经上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耳后皮肤,中枢突人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咽神经的根丝,在橄榄后沟上部连于延髓,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同穿颈静脉孔前部出颅,在孔内神经干上有膨大的上神经节superior sanglion,出孔时又形成稍大的下神经节inferior ganglion。舌咽神经出颅后先在颈内动、静脉间下降,继而弓形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
其主要分支如下:
(一)舌支
舌支lingual branches为舌咽神经终支,经舌骨舌肌深面分布于舌后1/3粘膜和味蕾,传导一般感觉和味觉。
(二)咽支
咽支pharyngeal branches 3~4条细支分布于咽壁,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交织成丛,由丛发分支分布咽肌及咽粘膜。咽粘膜的感觉传入与咽部反射直接有关。
(三)鼓室神经
鼓室神经tympanic nerve 发自下神经节,经颅底外面颈静脉孔前方的鼓室小管下口入鼓室后,在鼓室内侧壁粘膜内与交感神经纤维共同形成鼓室丛,发数小支分布于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粘膜,传导感觉。鼓室神经的终支为岩小神经lesser petrosal nerve,含来自下泌涎核的副交感纤维,在颞岩部前面经鼓小管上口出鼓室,前行出卵圆孔达耳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随三叉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走行,分布于腮腺,控制其分泌。
(四)颈动脉窦支
颈动脉窦支carotid sinus branch l~2支,在颈静脉孔下方发出后,沿颈内动脉下行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将动脉压力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刺激传入中枢,反射性地调节血压和呼吸。
此外,舌咽神经还发出扁桃体支和茎突咽肌支等。
与舌咽神经有关的副交感神经节为可神经节otic ganglion,位于卵圆孔下方,贴附于下颌神经内侧,有4个根:
①副交感根,来自岩小神经,在节内换元后,节后纤维随耳颞神经至腮腺,支配腺体分泌;
②交感根,来自脑膜中动脉交感丛;
③运动根,来自下颌神经,分布于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
④感觉根,来自耳源神经,分布于腮腺,传导腮腺一般感觉。
一侧舌咽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舌后 1/3味觉消失,舌根及咽峡区痛觉消失(因还有其他感觉所以咽反射和吞咽反射障碍多不出现),同侧咽肌无力。
迷走神经vagus nerve为混合性神经
这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
含有4种纤维成分:
①副交感纤维,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属副交感节前纤维,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多种器官,并在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控制这些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②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疑核,随迷走神经分支支配咽喉部肌;
③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下方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inferior ganglion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的多种器官,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冲动;
④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迷走神经的上神经节superior ganglion内,其中枢突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传导一般感觉。
迷走神经以多条根丝自橄榄后沟的中部出延髓,在舌咽神经偏后方也经颈静脉孔出颅,在此处有膨大的迷走神经上、下神经节。迷走神经干出颅后在颈部下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至颈根部,由此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不同。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行,越过主动弓的前方,经左肺根的后方下行至食管前面分成许多细支,构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行于食管下段又逐渐集中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anterior vagal trunk。右迷走神经越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沿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根后方达食管后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继续下行又集中构成迷走神经后干posterior vagal trunk。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食管一起穿隔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后壁,其终支为腹腔支,参与内脏运动神经构成的腹腔丛。迷走神经沿途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分支如下:
(一)颈部的分支
1.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起于下神经节处,在颈内动脉内侧下行,在舌骨大角水平分成内、外支。外支细小,含躯体运动纤维伴甲状腺上动脉下行,支配环甲肌;内支为感觉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腔,分布于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及味觉。
2.颈心支 有上、下两支,在喉与气管两侧下行入胸腔,与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心神经交织构成心丛,调节心脏活动。上支有一分支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分布于主动脉弓壁内,感受血压变化和化学刺激。
3.耳支 发自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含躯体感觉纤维,向后走行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
4.咽支 起于下神经节,含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与舌咽神经和交感神经咽支共同构成咽丛,分布于咽缩肌、软腭的肌肉及咽部粘膜。
5.脑膜支 发自上神经节,分布于颅后窝硬脑膜,传导一般感觉冲动。
(二)胸部的分支
1.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左、右喉返神经的起点和行程有所不同。右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干经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后,由下后方钩绕此动脉上行,返回颈部。左喉返神经发起点稍低,在左迷走神经干跨过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继而绕主动脉弓下后方上行,返回颈部。在颈部左、右喉返神经均走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至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终支称喉下神经inferior largngeal nerve,分数支分布于喉。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喉粘膜。喉返神经在行程中还发出心支、支气管支和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肺丛和食管丛。
喉返神经是支配大多数喉肌的运动神经,在入喉以前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相互交叉,国人统计资料显示喉返神经穿过动脉分支之间者占多数,经过动脉后方者次之,经过动脉前方者较少。在甲状腺手术中,钳夹或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避免损伤喉返神经防止导致声音嘶哑。若两侧喉返神经同时受损,可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是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若干小支,与交感神经的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自丛再发细支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及食管。主要含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同时支配器官的平滑肌及腺体。
(三)腹部的分支
全部由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构成。
1.胃前支anterior gastric branches 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神经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向右,沿途发出4~6个小支,分布于胃前壁,其终支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前壁。
2.肝支 hepatic branches 也由迷走神经前干在贲门附近分出,向右行于小网膜内,参加构成肝丛,随肝固有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等处。
3.胃后支 posterior gastric branches 由迷走神经后干在贲门附近发出,沿胃小弯后面走行,沿途分支分布于胃后壁。终支与胃前支相似,也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后壁。
4.腹腔支 celiac branches 为迷走神经后干的终支,向右行至腹腔干附近,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腹腔丛,伴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等血管分支分布于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消化管。总之,迷走神经分布到硬脑膜、耳廓、外耳道、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心、肺、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等众多器官,是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后,内脏活动障碍表现为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等症状。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和吞咽困难,腭垂偏向一侧等症状。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运动性脑神经
传统认为由脑根和脊髓根两部分组成。脑根起于延髓的疑核,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自橄榄后沟下部,迷走神经根丝下方出脑后,与副神经的脊髓根同行,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此后加入迷走神经内,随其分支支配咽喉部肌。
目前认为组成副神经颅外段的纤维实则来自脊髓根,副神经的脊髓根也是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颈脊髓的副神经核accessory nucleus,自脊髓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后,在椎管内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再与脑根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此后又与脑根分开,绕颈内静脉行向外下方,经胸锁乳突肌深面分出一支入该肌后,终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继续向外下后斜行,于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斜方肌深面,分支支配此两肌。
副神经脊髓根损伤时,由于胸锁乳突肌瘫痪使头不能向患侧侧屈,也不能使面部转向对侧。由于斜方肌瘫痪,患侧肩胛骨下垂。
因为舌咽、迷走、副神经同时经颈静脉孔出颅,所以颈静脉孔处的病变常累及上述3对脑神经,出现所谓“颈静脉孔综合征”。
由于副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处位置相对恒定,表面无肌肉、血管,临床常在此处采部分副神经纤维束与面神经吻合,治疗面肌瘫痪。
注:文章图片来自百度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