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马拉松:一个用5年超越美国50年的马拉松惨案
点击右上角【关注】财税黄金眼头条号,收获更多财税秘籍。
本文共736个字,阅读全文约需要2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聊,马拉松在中国,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生意。
就在最近,一场悲剧发生在我国马拉松赛场上,一场比赛172人参与,却有21人遇难,这场“夺命”马拉松,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关注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马拉松市场的发展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2014年一年仅有51场比赛,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828场,比美国的1500场还多,仅用5年时间,我国就将这个数字足足翻了35倍多,要知道美国作为户外运动大国,1500场这个数字,他们用了整整50年,数量是跟上了,但是急速扩张的同时,能不能很好的保障参赛人的安全,这就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了!这次“夺命”马拉松,我们应该敲响警钟!
不过,这个行业在过去的两年因受疫情影响跌入谷底,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马拉松总消费额达178亿元,马拉松赛事带动的消费额为288亿,马拉松产业年度总产出高达746亿!说马拉松是会跑的“金蛋”一点都不为过。
有些人肯定会好奇:一个跑步活动,怎么会如此赚钱?
我来给你捋一捋,马拉松赛事的收入来源比较多,主要有赛事本身的报名费、赞助费、广告费、政府补贴以及衍生品销售等,2013年北京马拉松单日收益高达3000万,带动相关产业收益超过十个亿,2017年重庆马拉松带来12.5万旅游人次,带动当地消费2.5亿,而2018年直接将这个数字翻一番,达到了惊人的5.8亿。
由于马拉松参赛人员大多为中产阶级,这类人群有时间也有钱去消费,一开始赛事报名费基本都是意思意思收个50-100元,但是随着越多越多人参与进来,黄牛怎么会错过这种赚钱的好机会,像“北马”、“上马”、“厦马”等热门赛事,有些报名费都炒到了一两千的天价。
另一方面,那些赞助商又怎会不眼红这优秀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特步、耐克、阿迪达斯甚至连瑞幸都花过重金赞助过各种马拉松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本可以借着马拉松获利,但是资本更有义务保障参赛者的人身安全,在马拉松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健全保护体制,而不是一味地大肆扩张,“跑一次马,认识一座城”,促进全民健身才是马拉松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