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韩信被吕后诛杀时,为何张良和萧何不出手救他
兔死狐悲,韩信被吕后诛杀时,为何张良和萧何不出手救他
刘邦拿下天下后,问群臣,我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大臣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且爱护别人,但是陛下攻下城池后,愿意将城池分封给人们,肯和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不愿奖赏有功之人,不愿和别人同享利益,所以陛下成功了,项羽失败了。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食,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功则必取,我不如韩信。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我有这3位人中俊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却不重用。
刘邦的作战指挥才能,远不如项羽,和项羽的交手时,他败多胜少,还在彭城之战中,创造了56万大军,惨败给项羽三万骑兵的战绩,但因为刘邦有萧何、张良和韩信,他最后赢了项羽。萧何在后方,为刘邦筹措粮草,招募兵马,让刘邦能东山再起;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绝境重生,化险为夷,度过困境;韩信四处征伐,帮助刘邦下了三秦、韩、赵、燕、齐等地。
韩信、张良、萧何是刘邦夺取了天下的主要功臣,但同时,他们也因为在楚汉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功高盖主,让坐上皇位的刘邦,开始忌惮他们,尤其是韩信,他打仗特别厉害,刘邦及其手下的大将,没有人能打过韩信,所以韩信想造反,有很大的几率,可以取代刘邦坐上皇位。
刘邦寝食难安,放心不下韩信,所以他听从陈平的计谋,以游览云梦泽为借口,让楚王韩信来觐见自己。韩信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带着项羽兵败后,逃到他麾下的楚将钟离眛的人头,前去觐见刘邦,但这并没有让刘邦放过他。刘邦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绑缚了起来,带到了洛阳。
到洛阳之后,因为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还对自己立有大功,而且也没有韩信谋反的证据,所以刘邦赦免了韩信,只是将韩信贬为了淮阴侯,让韩信在洛阳生活,随时处在自己的监视和掌控之下。后来,刘邦率兵平定陈豨之乱时,传出韩信和陈豨暗中联络,准备帮助陈豨夺取天下,所以吕后当机立断,联合萧何诛杀了韩信。刘邦率兵回到洛阳时,韩信已被吕后诛杀了。
刘邦夺取天下,靠了韩信、萧何和张良3人,他坐稳天下后,放心不下韩信。张良和萧何,也同样功高盖主,让刘邦放心不下。刘邦、吕后诛杀韩信的刀,在杀掉韩信之后,很可能会砍向张良和萧何,所以他们两人看到韩信被杀后,可能会“兔死狐悲”,为何他们当时不救韩信。
刘邦在擒拿韩信,吕后在诛杀韩信时,张良始终未发一言,不曾为韩信求过情,而萧何不但没有设法救韩信,还联手吕后,将韩信欺骗到长乐宫中,让吕后将韩信杀掉了,还诛灭韩信三族。
当时张良和萧何不救韩信。一是韩信打仗能力太强,对刘邦而言是个严重的威胁。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他替刘邦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从来没有输过,即便是不可一世的项羽,也在垓下之战中,输给了韩信。更重要的是,韩信很有野心,他替刘邦拿下齐国之后,韩信并没有率兵前来帮助刘邦,而是要刘邦封他为齐王后,才肯出兵帮助刘邦。
从韩信向刘邦讨要齐王之事可以看出,韩信的野心很大,想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他还不完全忠于刘邦。韩信的带兵打仗能力很强,汉朝将领不是他的对手,如果韩信野心膨胀,想要夺取天下,将会成为汉朝的心腹之患,所以张良和萧何为了大汉的利益,也将韩信视为隐患,但他们未必支持刘邦杀掉韩信,而萧何帮助吕后诛杀韩信,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打消刘邦对他的猜忌。
二是他们救不了韩信。刘邦拿下天下之后,异姓诸侯王不断造反,陈豨等人造反,刘邦还能对付,但实力最强大的韩信造反,刘邦恐怕会丢掉江山,所以他不会给韩信夺取汉朝江山的机会。刘邦杀韩信,不是因为韩信有什么过错,而是因为韩信能力太强,威胁到了自己的江山,所以不论任何人求情,刘邦都不会绕过韩信,而如果张良和萧何为韩信求情,还会让刘邦以为他们是韩信的党羽,对韩信更加放心不下,要执意杀了韩信,张良和萧何恐怕也会牵连其中。
明知道救不了韩信,可能还会将自己牵连其中,所以张良就选择了置身度外,萧何则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还帮助吕后诛杀了韩信。韩信被杀后,张良、萧何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了自救,张良放弃了权力,及时隐退了。萧何为了打消刘邦,将自己家族中的健壮男性,都送到了刘邦军营。同时,他故意抢占百姓田地等,让百姓痛恨他。萧何通过自污,损害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让百姓痛恨他,不支持他后,他就对刘邦构不成威胁了,所以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