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292)【博雅论道】2021届高三高考冲刺金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推荐算法是计算机专业中的一种算法,通过一些数学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如今推荐算法已成为网络文艺与受众传播之间的第一位“鉴赏者”,从哪些内容分发给什么样的用户这类个性化推荐问题,到一些文艺作品排行榜,都是数据分析和算法运行的结果。算法基于对个体艺术趣味和文化身份的分析,满足个体对文艺作品娱乐消费、艺术欣赏的需要。
算法推荐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也不能无视算法对网络文艺作品的接收者造成的消极影响。
推荐算法也可能放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等,甚至掺杂了资本等因素,这样的推荐就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了,而可能是算法控制者所需要的。这意味着,算法作用机制下网络文艺作品的推荐,在被读、被看、被听之前,已经被算法判断和筛选了。换言之,算法正在更深层面隐秘地进行价值建构。
算法改变了网络文艺作品的接受模式,也在影响网络文艺作品的接受者。通过数据计算认定用户“真实需求”,算法保障推送内容落点精准。但是,弱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算法,还不能“聪明”地洞察出个体深层、复杂的文化需求,长此以往推送重复内容,用户难以体验艺术作品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不利于艺术对人类精神、情感的陶冶,也不利于丰富和提升人的文化生活质量。
用户享受平台个性化、高效便捷的推荐,是以放弃和出让对文艺作品的选择权为前提的,并导致用户在被动的处境中,衍生媒介使用风险。推荐内容,极易引发用户对网络内容的过度使用。推荐源源不断,且能持续转换为新的、有吸引力的内容,让用户欲罢不能。很多用户在厌恶、拒绝平台推荐之后,还是会重新回到推荐模式,因为面对海量信息的铺天盖地,算法能最快捷地为用户解决选择问题。推荐算法可能加剧用户的网络沉迷与成瘾。同时,推荐算法对用户的划分,在社会结构层面上很可能加大数字时代的人群分化,加宽数字鸿沟。
(摘编自赵丽瑾《网络文艺的创作与传播别陷入“算法”出不来》)
材料二:
人工智能与算法不仅重构传播图景,也在通过整合资源与关系,重塑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算法时代,刚刚重获主体性的文艺用户,似乎又面临被困于智能数据系统的危险。那么,如何在保证网络文艺增长速度的同时,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这个问题既是当下文艺界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当下文艺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命题。而努力提升全社会网络文艺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人文素养:要有延续千年文脉的底气
从源头上看,由于网络文艺创作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海量作品的背后是大量的低端制造,存在不少突破底线的“粗鄙化”作品。再加上资本推动下的商业逻辑,网络文艺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快餐文化特征,片面追求娱乐至上的网感和“爽感”来换取流量、迎合市场,导致一些作品价值混乱,缺乏基本的人文情怀和终极价值。
网络文艺尽管是一种新型文艺形态,但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在新媒介技术、时代生活、传统文艺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只有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主体自觉关注现实,紧贴时代,延续千年文脉,发扬和继承千百年来的中国文艺道统,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就,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网络文艺精品。
二、网络审美素养:提高辨识能力
有论者指出,中国文盲接近扫除,而“美盲”却大有人在。我国的美育是个短板,这也许是个不争的事实。人类文艺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创造和提供美的享受,并由此塑造健全人格和建设美好社会。网络文艺在审美领域提出新的时代课题,这就要求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
三、社会责任素养:全产业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网络文艺产业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庞大的网民基数和受众规模。一些企业以全IP运营的泛娱乐策略,为文化产业产值的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不过,片面追求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义导向,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如盲目追星、拜金主义等,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人格塑造甚至身心健康。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网络作者的人文自觉、用户的审美能力提升和法律法规的规训与惩罚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网络文艺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从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辐射产业的运营和管理层面,自觉提升社会责任素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网络文艺阵地需要有个性、有理性的声音。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网络文艺领地,才能拥有一个融合大众文化、通俗文化、青年亚文化、粉丝文化在内的活力无限、生态平衡的网络文艺家园。
(摘编自李安的《网络文艺素养,你我都要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法通过分析个体艺术趣味和文化身份,对用户做出个性化的推荐,因而算法成了网络文艺与受众传播之间的第一位“鉴赏者”。
B.由于资本因素,推荐算法可能放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这样的推荐就不是用户所需要的了。
C.用户在享受平台个性化、高效便捷的推荐同时,放弃和出让了对文艺作品的主动选择权,容易衍生媒介使用风险。
D.只有网络文艺阵地具备了有个性、有理性的声音,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活力无限、文化融合、生态平衡的网络文艺家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法推荐对网络文艺作品接收者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是算法控制者或弱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不“聪明”算法造成的。
B.算法能快捷地为用户解决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的选择问题,且能持续转换为新的、有吸引力的内容,让用户产生依赖。
C.造成海量网络文艺作品背后的大量低端制造,不少突破底线的“粗鄙化”作品的存在,网络文艺创作的开放性和低门槛难辞其咎。
D.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具备了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就可以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快手中发布的“大傻”系列作品,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穿着、夸张的方言演绎“傻子”的行为,完全出于搞笑的目的。
B.某些网络小说刚开始发布,故事走向和结局已经被读者看透猜准,作者就添枝加叶,拉伸情节,盘绕故事线,兜圈子灌水。
C.齐橙的《大国重工》主动连接传统文学,把传统文学题材延续发展到网络文学的崭新平台和庞大体量中,内涵很丰富。
D.《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芈月传》等网络热门小说,还未进行史学考证与文化审视就已经转化为网络影像作品。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网络文艺时代,用户的主体价值在数据系统中非常容易迷失,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寻访万年稻源
赵丽宏
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也许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证明一万年前此处的先民已经开始了稻的耕种。这颗小小的稻粒,像是一粒乌金的雕塑铭刻了时间,让人想象岁月的悠长和大自然的神秘,更让人联想人类文明的道路是多么遥远漫长。
这是在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在这些坑坑洼洼中,曾经埋藏着远古的谜团。是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
蒋乐平说:“考古行为的奇特之处,就是将古人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但当这个古人是一位改变历史的巨人,那你是否也有可能化身为巨人?”种植水稻的上山古人,都是最普通的凡人,但他们的劳作,却深刻影响着文明的进程。考古学家也是普通人,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打开远古之门,解开历史的谜团时,他们也和那些古人化为一体,让人类更清晰准确地回溯自己的来路。蒋乐平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不辞辛劳的行动力。山野的阳光和风霜,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走遍浙江的山水大地,锲而不舍地寻找先人的足迹。而浦江的上山遗址,是他作为一个考古学家的幸遇之地。他在浦江跋山涉水,在上山寻寻觅觅时,感觉和这片土地上的先人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默契。曾经被很多人忽略的器物和迹象,进入他的视野之后便燃起耀眼的火花,指引着他追根寻源,走向历史的深处。
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历史之门由此被打开,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在和自然的相处中,我们的祖先不断探索着求生之道,探索着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
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主体是两栋类似茅屋的简朴建筑。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浦江的朋友们陪着我参观,一路介绍着,如数家珍。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有大口陶盆,还有陶罐。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排列整齐的点,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
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
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浦江友人笑着对我说:“在这里散步,你可以想象,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一万年前。”
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地平线上逶迤起伏的山影,这是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浦江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阖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9日,有删改)
文本二:
舒晋瑜:您的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能否谈谈您的散文风格和语言风格?您写散文,秉持怎样的文学追求?
赵丽宏:评价自己的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我评价,也未必准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应该由读者来评价。不少评论家评论过我的散文,有些评论使我心生共鸣,也有些评论使我产生困惑。我想,一个写作者,还是应该随心所欲。散文是非虚构的文体,写作者必须有真诚的态度,真诚是散文的灵魂。至于语言风格,也许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年轻时曾经讲究文采,追求过绮丽的文风,曾经不断地求变求新,希望在文体上有所创建。写了几十年,回头看看,是一条曲折迂回的路。现在的写作,越来越归于平淡质朴,用简单平实的文字,可以抒发深挚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曲折的思想,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吧。
(选自舒晋瑜陈仓《赵丽宏:写作要让人在困厄中也能看到希望》)
6.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篇聚焦已经碳化的万年古稻,“黑色”却“熠熠生辉”,“最不起眼”却“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突出了其历史价值。
B.袁隆平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既点明了上山的历史,也强调了上山的国际影响力,并流露出袁隆平的惊异之感。
C.文本二是舒晋瑜对赵丽宏的访谈,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丽宏的散文虽有获奖,但他却能很冷静地评论自己的文字并自我剖析。
D.在赵丽宏看来,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他年轻时追求绮丽的文风,现在却希望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两次使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万年古稻,第一处将其比作“一粒乌金的雕塑”,第二处将其比作“钻石”“乌金”。
B.文章标题«寻访万年稻源»,因而作者重点介绍了上山博物馆的万年古稻和考古现场,忽略了考古学家寻找先人付出的努力。
C.文章描写上山博物馆周围的环境,重点描写了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的大片稻田,使用拟人的修辞增加了环境的画面感。
D.文章结尾作者面对浮雕产生了“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某种联系”的疑问,这样写能够引发读者的遐思。
8.请结合文本一相关内容,分析作者重点提及的考古学家蒋乐平在文本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9.文本二中赵丽宏对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何认识?请从中任选一个角度,评论《寻访万年稻源》的语言风格。(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
(选自《宋史·郑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B.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C.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D.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熙宁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可更改。
C.疏,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即臣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
D.司农,中国古代掌管水利、营建等事的副官,此处指管变法事务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知恩图报,欲忠于王安石。郑侠审讯光州的疑案,王安石很赞同他的处理意见,郑侠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正直敢言,多次反映时弊。郑侠向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王安石置之不理,他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爱惜百姓,坚持为民言声。郑侠将难民的情况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于是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了一部分新法。
D.郑侠忠于职守,却被同僚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认为他忠诚可嘉,将他流放到英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4分)
(2)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4分)
14.王安石欲任命郑侠为检讨,但郑侠却拒绝了,请结合文意分析郑侠拒绝出任该职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独漉篇(节选)
李白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锈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注]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独漉”在今河北,传说它遄急浚深、浊流滚滚,即使在月明之夜,也吞没过许多行人。断犀象:言剑之利。鸱鸢:指凡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漉水深泥浊,李诗拟之,喻安禄山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雄剑挂在墙壁上时时发出龙鸣;这把断犀象的利刃,闲置得都长满了锈斑。
C.“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直抒胸臆,格调低沉,于悲慨之中尽展豪放不羁。
D.神鹰在云梦泽放猎,它对鸱鸢一类的凡鸟看也不看,对它们没有一点兴趣。
16.有人认为本诗节选部分涌动着李白的“英雄气”,你是否认同此观点?请结合本诗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     ,     ”两句利用诗人的贫困体验,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而格外蓄势。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     。” 
(3)“月”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苏轼写赤壁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与现实和解后的自我宽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仙人球之所以浑身是刺,为的就是“不许别人碰,严拒他人管”。你若好心去扶正它,这个混不吝的“刺儿头”就必定会刺伤你,倒不如让大自然的平衡之力去摆平它。事态发展果然如期所望,(    ),竟然还有闲心开出一大朵美丽的花来。噫吁嚱!我非但没挨到刺,还可安闲自在地赏花。

仙人球摆脱了人类窠臼,涌现出难以想象的姿态,宛如无数稚气顽童。只有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才能有幸欣赏到奇形怪状的美。这盆仙人球就是大自然的拙朴之作,突兀的长相让人有种奇妙的感受,如同看到上海豫园那座瘦、透、皱、漏的“玉玲珑”泛出的独特之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仙人球重新达到均衡稳态

B.重新达到均衡稳态之后的仙人球

C.仙人球在重新达到均衡稳态之余

D.在仙人球重新达到均衡稳态之后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来说,对于退化湿地,     ,但黑龙江流域(中国部分)的退化湿地,仅靠自然恢复,会因生长季短、气温低等自然因素而历时长、自然演替慢。同时,在破坏严重而丧失湿地基本特征,缺少水源、湿地种质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地段,仅靠自然力量难以实现自然恢复,此时,     。因此,     ,首先需要解决哪些湿地可以自然恢复,哪些需要人工辅助,甚至开展人工重建。

研究表明,垦殖侵占、道路阻隔、沟渠排水、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是黑龙江流域(中国部分)湿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其中,人为干扰通过改变、阻断河湖沼间的水文和生物连通驱动了湿地退化。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现已成功探索出利用土壤种子库和生物完整性特征判定湿地退化程度和恢复策略的方法。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变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高考冲刺金卷语文答案

1.B(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由于资本因素”错误。由原文“推荐算法也可能放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等,甚至掺杂了资本等因素,这样的推荐就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了,而可能是算法控制者所需要的”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2.D(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D项,“就可以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错误。由原文“这就要求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可知,青少年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是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选项武断绝对。

3.C(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先提出“如何在保证网络文艺增长速度的同时,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问题,引起注意,接着提出“努力提升全社会网络文艺素养是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观点,A项,例举的是粗鄙化的网络文艺作品,不能作为论据。B项,例举的是套路化的网络文艺作品,不能作为论据。C项,例举的是关注现实,紧贴时代,延续千年文脉,发扬和继承千百年来的中国文艺道统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可以作为论据。D项,“未进行史学考证与文化审视就已经转化为网络影像作品”不利于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不能作为论据。故选C。

4.(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比喻论证,将网络文艺比喻成“水”“木”。举例论证,列举片面追求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义导向产生的负面影响。

5.(6分)(示例一)同意。首先,推荐算法能放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等,甚至掺杂了资本等因素,这样的推荐可能是算法控制者所需要的,算法能在更深层面隐秘地进行价值建构。

其次,算法改变了网络文艺作品的接受模式,也在影响网络文艺作品的接受者。再次,用户享受平台个性化、高效便捷的推荐,是以放弃和出让对文艺作品的选择权为前提的,并导致用户在被动的处境中,衍生媒介使用风险。这些,都会使用户的主体价值在数据系统中迷失。(示例二)不同意。首先,算法技术是为人所用的,是人们的工具,我们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就不仅不会迷失自己,反而会借助强大的智能手段提升自己。其次,我们致力于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就能在根本上杜绝用户主体价值的迷失。6.B(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鉴赏的能力。B项,“并流露出袁隆平的惊异之感”错,题词表达了袁隆平对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的赞叹。

7.B(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忽略了考古学家寻找先人付出的努力”错,文章并没有忽视这一点。

8.(4分,每点2分)考古学家揭开了万年古稻的谜团,让人类更清晰准确地回溯自己的来路。文章中考古学家陪同作者参观,以考古学家的第一人称叙述能够清晰展现考古学家与先人之间相似的精神品质。【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问题是“文中出现的考古学家有何作用”,首先要在文中找到有关考古学家的段落,再思考考古学家在文中的作用。考古学家的身份是万年古稻的挖掘者,让我们回溯自己的来路,将来也能解开各种谜团,让我们更了解历史。从考古学家在文中的话的作用看,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体会到考古学家与先人之间的相似精神品质。

9.(6分,每点2分)赵丽宏说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年轻时讲究文采,追求过绮丽,求变求新;现在的写作,越来越归于平淡质朴。(2分)(示例)«寻访万年稻源»语言平实质朴,沉稳不失活泼。(2分)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比喻、排比等修辞的恰当使用却让描述对象生动呈现出来,同时在平实的表述当中流露出作者的历史之思,耐人寻味。(2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鉴赏文章的能力。题干共有两问,第一问,在文本二中筛选信息即可。第二问,“任选一个角度,评论«寻访万年稻源»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作答时结合第一问赵丽宏对自己的语言风格的评价寻找评论点。写作评论时,要观点鲜明,还要在文本一中找到印证之处。此问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0.C(3分)【解析】“扶携塞道”为状中结构,是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项。“羸瘠愁苦”为并列结构,是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B项。“悉绘所见为图”为连动式,是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项。“城民至负瓦楬木”为主谓结构,是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所加标点为: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11.D(3分)【解析】D项,“中国古代掌管水利、营建等事的副官”错,司农是中国上古时期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12.D(3分)【解析】“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13.(1)(4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关键词:“取”“利民便物”“行”各1分,句意1分)(2)(4分)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关键词:“反覆”“袖”“寐”各1分,句意1分)

14.(3分)郑侠认为王安石总把晋升官爵放在前面,以此来对待士人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他拒绝任检讨一职。

【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是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想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进入京城。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于新政听到了些什么,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不高兴,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自己的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发表的言论,无不是把晋升官爵放在前面,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从熙宁六年七月起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治他以重罪,合适吗?”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

15.C(3分)【解析】C项,“低沉”错误,诗句格调昂扬雄迈,尽显李白豪放本色。

16.(6分,每条3分,意思对即可)确实涌动着豪迈的英雄气。报国无门、国耻未雪的悲愤。雄剑挂壁闲置生锈,安禄山之乱尚未平定,建功立业无从谈起,以问句抒写心中悲愤之情。为国雪耻的自信与豪迈之情。诗人以神鹰击鹏的典故,抒发自己投身平治“独漉”、驱除叛军的无限自信和豪情。

17.(6分,每空1分)(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衾”“娇”“缦”“檐”“尊”“酹”。

18.C(3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能力。上文“事态发展果然如期所望”指“让大自然的平衡之力去摆平它”,由此可知仙人球长正了,长正是正事,而下文“竟然还有闲心开出一大朵美丽的花来”中的“闲心”一词,说明开花与生长同时进行,由此可以排除B、D项;“在

19.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和原文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A项,拟人。C项,夸张。D项,借代。

20.(3分)若你好心去扶正它,这个混不吝的“刺儿头”就必定会刺伤你,倒不如让大自然的平衡之力去摆平它。【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存在“若……就”这一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为“你”“刺儿头”,两个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的前边,因而把“若”提到“你”的前面。

21.(6分。1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是首选人工辅助恢复变为必要手段开展湿地恢复【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中的补写的能力。处,根据下文“但黑龙江流域(中国部分)的退化湿地,仅靠自然恢复会因生长季短、气温低等自然因素而历时长、自然演替慢”“在破坏严重而丧失湿地基本特征,缺少水源、湿地种质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地段,仅靠自然力量难以实现自然恢复”,可知此处应该填“自然恢复的方法”,同时依据“一般来说”可知,此处应填“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是首选”;处,根据下文“哪些需要人工辅助,甚至开展人工重建”可知,应填“人工辅助恢复变为必要手段”。处,涉及本段的论述对象,即湿地恢复问题,因此可填“开展湿地恢复”。

22.(5分。三个句子一句1分,语言连贯2分)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已成功探索出判定湿地退化程度和恢复策略的方法,即利用土壤种子库和生物完整性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题干要求将画线的语句变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即长句变短句,需要作答时抓住画线句的主干,层层剥离,最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此句的主干是“探索出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属于状语,表明的是方法路径,可单独成句;“利用土壤种子库和生物完整性特征判定湿地退化程度和恢复策略”是定语,可以单独成句,然后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序。

23.(60分)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文题中的两则材料都是家书,各有侧重。材料一选自«傅雷家书»,表现的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的忏悔,在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一个“不懂做爸爸”的爸爸的自责,也能读出傅雷敢于向儿子承认错误的勇气,以及想要弥补的决心。此材料指向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如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果,家长寻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成长

【参考立意】

家长要反思家庭教育。家书是亲情沟通的重要媒介。家庭教育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勤于沟通,融洽亲子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