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退热三十法
小编导读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皆可出现。发热的原因很多,外因多为六淫、伤损、饮食不节等,内因多为情志不畅、过度劳累、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等。治疗发热的方法多样,王道瑞教授总结了三十种。
01辛温解表退热法
凡风寒之邪所致外感发热,无论其有汗、无汗,皆宜发汗逐邪以退热。但不可大汗,以防伤津损阳之弊。治疗用麻黄汤、桂枝汤、香苏饮等方,药取麻黄、桂枝、荆芥、紫苏叶、防风、白芷、藁本、生姜、葱白等品。
02辛凉解表退热法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之邪不仅侵犯肌表,而且易从口鼻而伤至肺金。肺为娇脏,最忌火灼。故治宜辛凉轻清透散,祛邪而不伤津。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药取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前胡、银花、连翘、豆豉、蝉衣、葛根、柴胡等品。
03祛风除湿退热法
风湿之邪,或风寒湿三邪侵犯肌体,邪易滞留肌表,以头身重楚为特征。其治既要辛温祛风散寒,又要苦温和甘淡除湿。常用神术散、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麻杏薏甘汤、羌活胜湿汤等方。药取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苍术、藁本、荆芥、细辛、薏苡仁等。
04解暑化湿退热法
夏暑外感,因贪凉而易夹湿,故治之以清热解暑为要,兼以化湿和中。常用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藿香正气散等方,药取香薷、藿香、佩兰、豆豉、银花、连翘、薄荷、黄连、黄芩、荷叶、厚朴、苍术、扁豆花等。
05芳香化湿退热法
湿温之邪困遏于肌表,上焦肺卫不宣,治宜芳香宣化,表里之湿兼治。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方,药取藿香、佩兰、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厚朴、豆豉、通草、茯苓、泽泻、滑石等。
06辛凉甘润退热法
外感温燥,肺津受损,宜辛凉透邪,甘润生津。常用桑杏汤、桑菊饮、清燥救肺汤等方。药取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前胡、桔梗、贝母、麦冬、沙参等。
07和解少阳退热法
邪在半表半里,半表之寒未解,半里之热已生,故寒热往来交作。治当和解之,以仲景柴胡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汤等,药取柴胡、桂枝、生姜、黄芩、枳实(壳)、芍药、半夏、薄荷、石膏等。
08辛寒清气退热法
凡热在气分,或阳明经证,悉可用此法。即以仲景白虎汤为主方治之,药取石膏、知母、寒水石、山栀、芦根、竹叶、粳米等。
09通腑泻热法
胃肠热结,腑气不通。六腑以通为顺,以通为用。治宜釜底抽薪,荡涤腑实。方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剂,药取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牵牛子、羊蹄、何首乌、玄参等。
10苦寒解毒泻热法
热扰胸膈、心火亢盛、肝火上炎等证,皆宜苦寒解毒泻火以除热。常用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导赤散、当归龙荟丸等方,药取山栀、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大黄、木通、竹叶、板蓝根、大青叶、夏枯草、决明子等。
11宣肺清热法
邪热壅肺,肺不宣降,热而喘满,治宜清肺宣肺。常用麻杏甘石汤、桑菊饮、《千金》苇茎汤加味等,药取杏仁、麻黄、石膏、芦根、桑叶、菊花、连翘、银花、鱼腥草、黄芩、山栀、贝母、瓜蒌、桔梗等。
12清利肝胆退热法
热郁肝胆、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等证,其治当苦寒泻热,化湿利胆。常用龙胆泻肝汤、蒿芩清胆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山栀、黄柏、板蓝根、青黛、大青叶、蒲公英、羚羊角、夏枯草、青蒿、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茵陈、竹茹等。
13清利湿热法
湿热为害,蕴结三焦,内扰脾胃肠道,治宜清热利湿。常用杏仁滑石汤、甘露消毒丹、王氏连朴饮、茵陈蒿汤等,药取滑石、黄芩、黄连、黄柏、山栀、茵陈、石菖蒲、木通、泽泻、薏苡仁、杏仁、竹茹、白蔻仁、厚朴、苍术等。
14清气凉血退热法
气分血分皆受热灼,治当气血两清。常用化斑汤、玉女煎、凉营清气汤等方,药取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犀角、山栀、竹叶、芦根等。
15清营泄热法
凡热入营分,邪传心包,皆宜凉营清透,泄热解毒,叶桂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常用清营汤、导赤清心汤、清宫汤、神犀丹等方,药取犀角、丹参、玄参、生地、竹叶、黄连、连翘、银花、麦冬、丹皮、木通、莲子、豆豉、紫草、板蓝根、天花粉等。
16清心开窍退热法
热陷心包而致窍闭神昏,或痰热闭窍等,皆当凉开窍闭,清心豁痰。常用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药取犀角、牛黄、冰片、麝香、羚羊角、黄连、黄芩、山栀、滑石、石膏、郁金、石菖蒲、朱砂、玳瑁、天竺黄等。
17镇惊退热法
“重能镇怯”,因惊恐得之,当重镇安神,调达气血。常用磁朱丸合四逆散服之,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药取朱砂、磁石、琥珀、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柴胡、枳壳(实)、芍药、黄芩、桂枝、半夏、茯苓等。
18解郁舒肝退热法
肝经郁热,皆宜疏解理气,调和气血。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丹栀逍遥散、大柴胡汤等方,药取柴胡、香附、川芎、郁金、青皮、枳壳(实)、芍药、当归、丹皮、山栀、黄芩、薄荷、桑叶等。
19凉血化瘀退热法
凡瘀血化热、热与血结(蓄血),或热入血分,而成瘀者,正可按叶桂所说“只须凉血散血”,即施此法。常用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犀地清络饮等方,药取丹皮、赤芍、桃仁、犀角、生地、大黄、丹参、山栀、水蛭、虻虫、牛膝、益母草、三七等。
20消食导滞退热法
饮食不节,宿食内停,积而化热,必当消导通腑,涤热外出。常用枳实导滞汤,木香槟榔丸、保和丸等方,药取黄芩、黄连、连翘、枳实、槟榔、青皮、木香、陈皮、莪术、神曲、白术、苍术、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大黄、牵牛子等。
21涌吐退热法
痰浊、宿食积于胸膈胃脘,蕴结化热,温温欲吐者,当从吐法,所谓“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常用瓜蒂散、盐汤探吐方等。
22滋阴泻火法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多施此法以苦寒泻热,甘寒咸寒滋阴壮水。常用黄连阿胶汤、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方,药取生熟地黄、山茱萸、阿胶、山药、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白芍、龟板、知母、黄柏、黄芩、黄连、鸡子黄等。
23养阴清肺退热法
肺热阴伤,热灼肺络等,皆宜甘寒凉润,养阴清热。常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经汤、沙参麦门冬汤等方,药用生熟地黄、玄参、贝母、丹皮、芍药、百合、麦冬、桔梗、沙参、山栀、芦根、黄芩、薄荷、连翘等。
24补肺滋肾退热法
肺肾阴虚,金水两竭,治当咸寒滋肾,甘凉清润肺金。常用月华丸、秦艽鳖甲散等方,药取生熟地黄、天冬、麦冬、阿胶、鳖甲、知母、秦艽、地骨皮、青蒿、贝母、獭肝、龟板、沙参、山药等。
25滋补肝肾退热法
肝肾阴亏,耗伤精血,一要养其阴液,二要滋补精血。常用杞菊地黄汤、左归饮、一贯煎等方,药取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山药、龟板、麦冬、何首乌、菊花、当归、阿胶、知母、丹皮等。
26养阴透热法
邪留阴分,余热作祟,且正气已虚,当扶正养阴,透邪外出。常用青蒿鳖甲汤,以生地、鳖甲、丹皮、知母、天花粉之类滋阴扶正,取青蒿、秦艽之品透散清解阴分之余热。
27养血育阴退热法
血虚,阴亦损,阳凑之而发热,宜当补血育阴。常用四物汤、补肝汤、归芍地黄汤等方,药取熟地、当归、芍药、丹参、鸡血藤、阿胶、川芎、枸杞子、何首乌、酸枣仁、桑椹等。
28甘温益气退热法
气虚而卫阳不足,故发热且伴形寒恶风,治当益气升阳,甘温除热。常用东垣补中益气汤类方主之,药取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苍术、当归、陈皮、山药、茯苓、炙甘草、柴胡、升麻等。
29补益气血退热法
气血两虚,低热迁延,治在心脾,补气养血。常用归脾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等方,药取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酸枣仁、川芎、丹参、炙甘草、龙眼肉等。
30表里双解退热法
凡表里同病而发病者,皆宜此法,即外散表邪,内清泄里热之治。常用防风通圣散、三黄石膏汤、双解散、凉膈散等方。药取荆芥、防风、麻黄、薄荷、柴胡、山栀、黄芩、黄连、大黄、芒硝、石膏、连翘、滑石、赤芍、甘草等。
上述诸法,不是孤立的,在临床应用时往往紧密相连,甚至一个患者要施治多法才能痊愈。因此,医者要圆机活法,随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