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唱-- 幸登菩萨顶
幸登菩萨顶
没想到能上来。
已经从多个角度仰望过她。太高了,好多楼梯,那是我爬不到的地方。
远远地仰望她,心里早就默默膜拜过。
“菩萨顶”,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那日从“显通寺”出来,就听到司机吆喝去菩萨顶的声音,以为车只能到那一大排的楼梯下面,就没有接话。
今日,想着或去黛螺顶(寺)转转,因为有缆车可乘,与客栈老板聊了一会儿,他说,黛螺顶的缆车不是封闭式的,大姐您乘坐有危险。不如去菩萨顶,有公交车可以到后门,不用爬太多楼梯。
于是,向公交车站走去。
车站不远,站点就叫黛螺顶。看了车站的牌子,6路车可到达菩萨顶,2元。可是,等呀等,等了一个小时,6路车还没有来。有一辆路过的小巴司机在那里招呼,说:你们不用等公交车了,等不来的,下面堵车厉害,公交车上不来了,要去哪里?我答:菩萨顶。他说:10块钱,上车。
我上了车,帮着他叫,10块钱,去菩萨顶,一起走呀。
又上来三人。车开动,司机说:现在天天堵车,公交车堵在路上,一天也等不到了。更何况今天下面出了三起车祸,路全堵死了,不会有公交车了。
我说:这样啊,难怪等了半天不来呢。你不说,我们也不知道呀。
车开得很顺利,之前也一直看着前路车很多,这会儿,一路上畅通无阻,尤其是上山的时候,简直没有别的车,太顺利了。路也修的非常好,新砖石路,很好走。
司机说:简直奇怪,昨天是上面堵,今天是下面堵,反正天天堵,完全没有规律,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堵,这会儿山上又没有车,太少见。
哈哈,好开心,这一刻,太顺利了。
司机说,我们是到菩萨顶后门,在山顶,不用多爬楼梯的。回来还可以在这里搭车,我也会在这里拉人。
那就太好了!
说话间菩萨顶后门就到了。
下了车,直接爬到后门的入口,10元,门票。
进门。
真好看呀,前面是长长的上坡,两侧有漂亮的房子,色彩鲜艳。
开始拍照。
一直拍到下一个入口。
才算进入寺院。
先看到一排转经筒,拐过去,就是大文殊殿,菩萨顶最重要的佛殿,上香拜佛的人一层又一层。“一台圣境”四个大字在中间,香炉,上香的人们,巨大的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面有一只湿脚印,相传是因嘉庆皇帝立的碑不该在他祖师爷康熙立的碑左前方,属于大不敬,文殊菩萨为了惩罚他,在他所立的碑上踢了一脚,留下这个数百年不干的湿脚印。
再向前走,到达“大雄宝殿”,殿前有三副对联,其中一副写的是:“真容容真真容真,灵就就灵灵就灵”,越念越有回味。
旁边另有一院,幽静极了,原来是“御碑院”,院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观之威然,真是皇家气势。院内的门窗雕花都特别精美,我爱极了这些图案,全拍下来。此院就在大雄宝殿院边上,那边香烟缭绕,人群蜂拥;只隔了一道门,这边,幽静至极,游人罕至,实在有趣。
而我,爱极了这幽静的所在,在这院子里流连,不舍离去。或许当年清皇登菩萨顶朝拜时就住在这小院里吧。
(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顶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再向前走,就到了大门入口,下面是108阶高高的台阶,人群还在奋力向上爬来。
山门有四个大字“灵峰胜境”(康熙题写)。
视野广阔辽远,山下,可见数家寺院,宝塔,缆车,房屋和一排排的车辆,是熙熙攘攘的尘世。
这一寺,走得慢,看得细,一点儿不累。
整整转了一圈,又从后门出来。
正巧遇到送上山来的那位司机,他有一顶独特的斗笠,很特别,把他与其他司机区别开来。我们相对一笑,他说,我刚上来不到一分钟。哈哈,好巧,那就上你的车吧。
回到客栈,还有半日的清闲。
这一天,是悠闲又丰盈的。
我拜过菩萨顶了!
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 喇 巴 乍 纳渧(音)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寺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代表皇权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自此菩萨顶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庙宇。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
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菩萨顶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寺庙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虽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色泽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