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里安:以色列国父

本–古里安:第一次中东战争,他向自己人开炮,却成以色列国父?

历史的B面

05-26 07:18产品经理,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中东往事01 向自己人开炮的以色列“国父”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这块土地便笼罩在动荡和不安之中。血与火之中,无数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此起彼伏的枭雄构成了长达73年的中东混战史。我们的故事就从以色列国父戴维·本-古里安开始。

1948年以色列的建立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之一。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民族在1900多年之后终于建立自己的国家。在以色列的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建立和以色列实际层面的统一上,以色列第一任总理,被以色列人称为“国父”戴维·本-古里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很难想象现在的以色列是什么样子。

01

从波兰到巴勒斯坦

戴维·本-古里安1886年他出生在波兰普朗斯克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家庭和周遭的环境都充满着浓厚的犹太复国主义氛围。他的父亲阿维多是一名“锡安热爱者”,所谓锡安便是犹太复国主义。本-古里安从小就开始学习《圣经》和希伯来语。

14岁的时候,本-古里安和两名小伙伴搞了一个“埃兹拉协会”。这个协会是干啥的?本-古里安要用它来推动希伯来语在犹太儿童中的使用。结果不到半年,就有150名儿童可以初步用希伯来语进行对话了。

17岁的本-古里安加入了锡安工人党。“锡安工人党”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的政党。本-古里安没有悬念地也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在历史上,犹太复国主义并不是只考虑了巴勒斯坦地区,实际上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乌干达计划”。1903年夏天,英国的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父亲)提出让犹太人到乌干达去建国。而这个计划得到了部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支持,但是还有一部分犹太复国主义者对此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在乌干达这块与犹太民族毫不相干的地方建立一个犹太人家园是对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一种背叛。本-古里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愤怒地宣称“定居以色列才是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它的一切想法都是自欺欺人!”

本-古里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嘴炮主义者,1906年夏天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从波兰来到巴勒斯坦,准备在这里定居下来,实现自己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年轻气盛的本-古里安面对艰难的环境没有后退,当他父亲知道他在巴勒斯坦过得并不好,又苦又累,时常吃不饱,便寄来10个卢布。然而本-古里安立即将 汇票寄回:“钱对我绝对没有用”。

1910年,他被调到工人党的出版物《团结》编辑部,在这个时期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希伯来式的名字本-古里安,以此显示自己的决心。

我们现在的认知是犹太人很团结,不过实际上在早期犹太复国主义内部是有分歧的。一派是在海外的犹太人,另一派是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犹太人。本-古里安代表了巴勒斯坦定居的犹太人,他主张犹太复国主义只能通过在巴勒斯坦的工人去实现,而不能靠流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这个观点让海外流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很不爽,指责他在巴勒斯坦搞“分裂主义”。

当时在巴勒斯坦地区还是阿拉伯人占据多数

本-古里安自然也不示弱,两边的隔阂越来越大。巴勒斯坦犹太工人就准备单干了,决定独自承担复国理想,成立犹太工人总工会。1921年夏,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

02

本-古里安的转折点

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里,本-古里安的路线最开始并不是主流。但是他硬是靠着自己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的工作,使自己的阵营日益壮大,并且改变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29年,本-古里安将巴勒斯坦的两个劳工政党——劳工联盟和青年工人党成功进行了合并,成立了迄今为止以色列党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巴勒斯坦工人党(马帕伊,简称工党)。

这个时期的本-古里安是个矛盾结合体。一方面他显得热情友好,团结和拉拢各路人马;而另一方面,他又好战和容易极端化。在许多问题上,本-古里安和本·兹维、卡茨内尔森等朋友同事对立,使自己处于少数派地位。本-古里安试图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想法也遭到了大部分同事的反对,但是他依旧一意孤行。

而且,这事还就给本-古里安搞成了。

1933年,犹太复国主义第18次代表大会成了本-古里安的转折点,也成了整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转折点。

在这次大会之前,本-古里安飞往东欧,四处游说,竭力争取其他派别的支持。这一过程持续了四个月,成为他一生之中耗时最长的战斗,人们不得不称他为“疯子”。

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正式选举之时,本·古里安的劳工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亚博廷斯基的修正派,从此他成为犹太复国主义劳工派无可争议的领袖;

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他们两人共同支配了后来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42年5月,本-古里安的推动之下,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领导人在美国纽约比尔莫特饭店制订了复国运动的新政治纲领,这个比尔莫特纲领规定,犹太复国运动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国。这个纲领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神圣禁忌,终于宣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就是建国。但是这份纲领却让他和魏兹曼再次产生深刻分歧。尽管如此,本-古里安坚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本-古里安回到巴勒斯坦之后,四处奔走呼号力图让更多人接受这个方案。他提出的移居200万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解决对犹太人大屠杀后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提出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所有犹太人带来了希望。

最后,在本-古里安的努力之下,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指南。而本-古里安的声望也逐步提升,他终于由原先的少数派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主流和核心。

二战之后,美苏两大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支持,世界主流舆论对犹太人遭遇的同情和理解,联合国分治决议的出台,这些都为犹太人独立建国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本-古里安成功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强硬地推动了犹太建国运动,并且最终使得以色列建国成为现实,而不再仅仅停留在人们激昂的口号之中。

事实上在英国结束委托统治之前,以色列建国之路依旧充满波折。

英国人不时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向犹太人挑畔,而美国也向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取消分治方案,建立一种“临时托管制度”。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犹太人内部有声音认为犹太国应暂缓建立,不要激怒各方。但是本-古里安却象以往一样强硬地执行建国策略。他组织建立了全国行政委员会。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以色列才能够快速在英国人离开之后填补权力的真空。而本-古里安后来不顾美国的反对,强硬地在内部通过了建国的决议。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古里安宣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03

打赢立国之战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之后,这块土地上将建立两个新的国家,也就是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这一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在欢呼,都在狂欢。在这一片喧嚣的狂欢之中,本-古里安却格外冷静。他后来回忆到“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以色列建国

当时很多犹太人认为新生的国家最大的威胁不过是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暴动,大家半斤八两没什么好怕的。而本-古里安却清醒地意识到,以色列很可能面临阿拉伯邻国正规军的进攻。本-古里安一面派了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后来的事情证实了本-古里安的担忧。

1948年5月16日凌晨,也就是以色列刚刚建国的第二天凌晨。阿拉伯国家联盟出动了4万多军队,率先向以色列发起进攻,决心用武力毁灭以色列。这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巴勒斯坦这块地区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兵荒马乱之中。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一开始占据了主动,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这个时候,美国站出来帮了以色列的忙。5月17日,美国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议案,根据这份议案安理会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实现停火。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这个时候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以色列过半的领土。

身为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本-古里安充分利用了停火时间重新整军备战,从世界各地采购各种武器装备。结果1948年7月9日阿拉伯军队重新进攻的时候,以色列却来了一波反推,一口气夺取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古里安的军事战略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

当时以色列军队大多是民间武装改编而来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的胜负手已经易位。随后,以色列针对阿拉伯联军主力埃及发动了多次进攻,埃及军队一败再败。埃及的惨败使得整个联军都毫无斗志,最后反而被以色列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在本-古里安的率领下,以色列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赢得了立国之战。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这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

04

向自己人开炮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战,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战争其实有两个战场。一个战场是以色列对阿拉伯联军,而另一个战场则在以色列内部。

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存在着好几支犹太人的准军事组织。有属于左翼的哈加纳和帕尔马赫,还有伊茨尔(也有翻译为伊尔贡)、莱希等右翼组织。

虽然他们都是犹太人,最终大方向上都是一致的,但是这些准军事组织分属不同派别,彼此间意识形态和斗争策略都不尽相同,各派之间冲突不断。而本-古里安知道这样分裂的局面,是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因此,他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整合这些不同派别的武装力量,打造一支属于国家的军队。

本-古里安首先的目标是右翼伊茨尔。1948年5月26日,以色列临时政府组建以色列国防军,禁止除国防军以外的武装组织存在。然而伊茨尔、莱希成员却依然活跃,而政府和伊茨尔之间的矛盾终于在“阿尔塔列拉号”事件上爆发了。

“阿尔塔列拉号”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的四周之内。1948年6月11日,一艘名为“阿尔塔列拉号”的登陆艇开向了以色列。这艘船上有大约1000名移民和大批军火,而这一切的策划者就是伊茨尔组织的总司令贝京。

在这之前,伊茨尔和临时政府达成协议,成员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并且停止海外军火采购活动,原有的军火统一移交给国防军司令官。按照这个协议,这艘船上的军火自然要由新的以色列国防军统一分配。但是贝京却要求这些军火的20%给耶路撒冷的伊茨尔武装,剩下的80%则必须装备给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伊茨尔士兵。

这种在战时赤裸裸挑战政府和本-古里安权威的行为,本-古里安当然要强硬地回击。他在内阁会议上指出:“不会有两个军队,贝京先生……倘若不让步,我们只得兵戎相见!”并向贝京发出最后通牒:“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

见到贝京拒不执行,本-古里安下令军队集结于海港,准备用武力解决这一争端。内阁其他成员都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但是本-古里安坚定地回答“没有任何妥协,我们唯有战斗。”

大概贝京不相信本-古里安的决心,依旧负隅顽抗。6月21日下午4点,本-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阿尔塔列拉号”。在炮击中,军火被毁,数十名伊茨尔组织成员丧生。虽然以色列历史上对这一事件褒贬不一,但是在战争时期本-古里安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才能捍卫政府的权威,才能保证新生的以色列不会成为一个松散的国家。

这一事件之后,本-古里安继续加强对右翼武装的整合。而这些极端分子也非常“配合”,主动给本-古里安创造剿灭自己的机会。9月17日,莱希组织成员在耶路撒冷暗杀了联合国的特使福克·伯纳多特伯爵。事件发生之后,举世哗然。本-古里安借机全面搜捕莱希的成员,并趁机对伊茨尔采取严厉措施。3天之内,以色列政府全面解散了所有地下组织。

搞定了右翼武装力量之后,本-古里安又通过一系列对阿拉伯联军的作战行动,逐步肢解和整编了左翼武装力量哈加纳和帕尔马赫。本-古里安最终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实现了以色列军队的统一。军队的统一也确保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期以色列能够反败为胜,也为以色列军队的正规化和强大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本-古里安是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国防军之父。

05

最后的谢幕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险胜,让新生的以色列暂时存活了下来。但是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周围是数倍于已的阿拉伯人,经济上百废待兴,战争带来的伤痕反而加深了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以色列的生存危机并没有解除。

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本-古里安积极推动劫难犹太流亡者。他的目标是要在四年内把以色列人口的翻一番。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动”又把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最后四年时间里,以色列人口实际增长了一倍,也有说法说4年里本-古里让以色列人口增长了120%。

本-古里安和爱因斯坦

不管怎样,本-古里安最终成功地增加了以色列的人口。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士兵和劳动力,也意味着能填补和开发更多占领的土地。

1956年以色列利用了埃及和英法之间的矛盾,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在本-古里安的策划之下,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虽然最后归还了埃及)。但是这一战又给以色列带来了10年的和平时间,而且为以色列取得了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这期间以色列和本-古里安都迎来了辉煌,本-古里安甚至称这几年是“伟大的年代”。

但是1960年的“拉翁事件”让本-古里安的形象大受打击,他也就此从巅峰滑落,他的道德形象大打折扣。人们开始认为本-古里安一个蓄意报复、把个人意志强加他人的独裁者,党内老朋友与老同事一个接一个与他断绝关系,夏里特、拉翁、果达尔·梅厄夫人等人都对他展开猛烈抨击,反对党也跟着落井下石。

闹到最后,本-古里安干脆和工党分道扬镳,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党——以色列工人阵线。

虽然成立了新党,但是本-古里安沮丧地发现自己在政治活动中处处被人抵制。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政治生命结束了。1970年,本-古里安退出了议会,远离政治。

人生的最后几年,本-古里安身上的好战因子终于安分了。他不再是那个怒发冲冠的斗士,不再是野心勃勃的领导人,终于不再好斗,不再咄咄逼人。他累了,他不想再战斗了,他甚至和当年的死敌贝京握手言和。

1973年12月1日,本-古里安因脑溢血去世,他被葬在萨博代克。在他的葬礼上,没有致词,只有默哀。

本-古里安的去世,象征着以色列一个时代的终结。

本-古里安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斗士一样,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

他对于以色列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更多只是一个理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者更多地是在谈论一个空中楼阁。在大国间博弈,游说不同组织,坚定且毫不后台,本-古里安最终实现了这一梦想,而且是在巴勒斯坦这块犹太人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应许之地”之上。

1948年刚建国的以色列是什么样子?周边一圈恨不得把它们从地球上抹去的敌人,人口和经济数倍于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就几乎要被灭国;以色列内部经济凋敝,各种政治派别,武装组织山头林立;本-古里安手里几乎没有一张好牌,但是他却带领以色列逆转,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成功捏合国内各个势力,实现了以色列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统一的政府,统一的军队,统一的信念;吸引犹太移民,向德国索要巨额赔款让以色列原本空空如也的国库逐渐丰盈起来,缓解了以色列建国初期经济拮据的局面,有助于新生的以色列国家的成长。

本-古里安(中)

本-古里安一手缔造了现代以色列,又一手为它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也是他将以色列打造成了一个整体,增进了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