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水浒之四十六——围绕天降石碣的两首诗

围绕天降石碣的两首诗

《水浒传》小说第七十一回描写:宋江在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后,计点大小头领共有一百八员,于是提出“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兄弟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仙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就行超度横亡恶死,火烧水溺,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众头领都称道:“此是善果好事,哥哥主见不差。”

于是确定建一罗天大醮,由公孙胜负责具体醮事。

当日公孙胜与那四十八员道众,都在忠义堂上做醮,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满散。宋江要求上天报应,特教公孙胜专拜青词,奏闻天帝,每日三朝。却好至第七日三更时分,公孙胜在虚皇坛第一层,众道士在第二层,宋江等众头领在第三层,众小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众皆恳求上苍,务要拜求报应。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做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攒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有诗为证:

蕊笈琼书定有无,天门开阖亦糊涂。

滑稽谁造丰亨论?至理昭昭敢厚诬。

这一首诗有的版本写作:

忠义英雄迥结台,感通上帝亦奇哉!

人间上帝皆招报,天眼何时不大开。[i]

取过石碣看时,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众道士内有一人,姓何,法讳玄通,对宋江说道:“小道家间祖上留下一册文书,专能辨验天书。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以此贫道善能辨认。译将出来,便知端的。”宋江听了大喜,连忙捧过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良久说道:“此石都是义士大名,镌在上面。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却是尊号。若不见责,当以从头一一敷宣。”宋江道:“幸得高士指迷,拜谢不浅!若蒙先生见教,实感大德!唯恐上天见责之言,请勿藏匿,万望尽情剖露,休遗片言。”宋江唤过圣手书生萧让,用黄纸誊写。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观看良久,教萧让从头至后,尽数抄誊。于是有了一百零八名英雄排座次。

这首诗在金改本(第七十回)中被删除,在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中为第七十一回。作者在这一回中,围绕天降石碣的故事情节写诗,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称之为“石碣诗”。

在不同的版本中,“石碣诗”有两种。

我们先看石碣诗一:

蕊笈琼书定有无,天门开阖亦糊涂。

滑稽谁造丰亨论?至理昭昭敢厚诬。

我们再看石碣诗二:

忠义英雄迥结台,感通上帝亦奇哉!

人间上帝皆招报,天眼何时不大开。

这两首诗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

我们先看石碣诗一,这首诗对于天门开,降石碣这件事持嘲笑态度,认为蕊笈琼书说不定有没有,天门开阖也是糊涂事。是谁编造了滑稽的“丰亨论?至理昭昭,竟然敢于捏造事实。《汉语大词典》有“蕊书”和“琼笈”。“蕊书”亦称“蕊简”,指道教经籍。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道书曰蕊简,佛经曰贝文。”[ii] “琼笈”一指玉饰的书箱;二指仙人的名籍。[iii]

“丰亨论”,是指蔡京的“丰亨豫大”之说。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五》:“自蔡京以丰亨豫大之说劝帝,穷极侈靡,久而帑藏空竭,言利之臣,殆析秋毫。”蔡京为相,不思治国,而是挖空心思博取皇帝欢心,徽宗想粉饰太平和嗜好玩乐,他就借用《易经》“丰亨,王假之”、“有大而能谦必豫”的话,提出“丰亨豫大”的口号,说宋朝的礼乐制度和宫室规模,都同国家的富强和徽宗君德之隆盛不相称,需要扩建宫室,装修得无比富丽堂皇。

对此,宋魏了翁在《代南叔兄上费参政》中评论:“自丰亨豫大之名立也,而财用日耗。”元袁桷的《书彭忠毅汝方赠官诰后》说:“呜呼,丰亨豫大之说行,驰致靖康长驱,中原皆望风迎降。”《朱子语类》评议:“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天降石碣”是《水浒传》小说中的重头戏,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前奏曲,也是排座次的依据。作者既然把“天降石碣”作为水浒故事的一个重要情节来加以安排,那么这个故事的相关赞语就应该与整个故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该互相矛盾。而“石碣诗一”的通篇意思是对于天降石碣的怀疑与嘲笑,是与小说的主题思想相背离的。这是自相矛盾,等于作者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这首诗令人不可解之处还在于,蔡京提出的“丰亨豫大”之说与“天门开降石碣”这件事并无直接联系,“石碣诗一”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似乎也不对头。

我们再看“石碣诗二”,这首诗对于天门开,降石碣持颂扬态度,认为天门开,降石碣是英雄们“感通上帝”的奇迹,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报应,天眼随时都在开张。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互相契合,是一致的。

通过“石碣诗一”和“石碣诗二”互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石碣诗一”的自相矛盾与荒诞不经。然而现在出版发行的大多数《水浒传》小说,在“天门开降石碣”故事中采用的都是“石碣诗一”。

至于这种情况始于哪一种版本,出于何种原因,尚属疑案。

关于“天降石碣”,明朝李贽先生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他在《水浒传回评》(第七十一回)中说:“梁山泊如李逵、武松、鲁智深那一班,都是莽男子汉。不以鬼神之事愚弄他,如何得他死心塌地?妙哉!吴用石碣天文之计!真是神出鬼没,不由他众人不同心一意也。或问:'何以见得是吴用之计?’曰:眼见得萧让任书,金大坚任刻,做成一碣,埋之地下,公孙胜作法掘将起来,以愚他众人。曰:'这个,何道士恐怕不知。’卓吾老子笑曰:既有黄金五十两,人人都是何道士了。不然,何七日之后,定要恳求上苍,务要拜求报应哉?可知已,可知已!”[iv]

今人张恨水先生沿袭了这种观点,他在《<水浒>人物论赞》中说:“宋江欺骗梁山诸盗,妄托天降石碣,书一百八人为星宿下凡,而自列为首,以示彼为领袖,属于天命,籍坚众心,天本无降石碣之理,此吴用计,萧让所书,金大坚所刻,其负梁山一百零四人,不下于宋吴也。”[v]

“愚弄”也罢,“妄托”也罢,宋江、吴用却通过这种做法对内巩固了梁山阵营的内部团结,对外树立了上应天星的神圣形象。所以,在这以后,罗真人和智真长老都认可宋江等人是星宿下凡。最后,宋徽宗也给予了认可:“寡人久闻梁山泊宋江等,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更兼英雄勇猛,人不可及。今已归降,作为良臣,到于京师。寡人来日引百官登宣德楼。”

在《水浒传》小说中,道教贯穿始终,小说通篇所表现的是道教与政治的结合,小说作者力图通过道教来诠释社会现象。从小说第一回误走妖魔到第十五回的七星聚义,再到第四十二回的九天玄女显圣,再到七十一回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再到第八十八回的宋公明梦授玄女法,直至第一百回的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说的都是道教现象。在小说中,道教神祇九天玄女多次显灵。小说中出现的道教大师有张天师、罗真人,道教信徒有公孙胜、樊瑞、髙廉、包道乙等人。

看《水浒传》小说,从嘉佑三年(1059年)到宣和元年(1119年)是六十年。嘉佑三年误走的妖魔到宣和年间开始作怪了,于是有了梁山好汉的聚义造反活动,到了宣和六年,这些妖魔星君到人间“历劫”之后大多数又归于寂灭,“煞曜罡星今已矣”。这就是《水浒传》故事的宗教解释。然而,这样的解释是否顺理成章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水浒传》小说描写的这些道教故事情节呢?“圣人以神道设教”,在我国的历史上由来已久。陈胜吴广的狐鸣、鱼书和刘邦的斬白蛇起义,都是成功的案例。到了唐代,统治者以佛教来收拾民心。宋代的统治者则主要以道教来驾驭民众。从宋真宗的祥符封禅到宋徽宗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这是一脉相承的“圣人以神道设教”。宋真宗的祥符封禅获得了一些成功,而宋徽宗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走向了失败。史家认为这是“不思修本以制敌,又效尤焉,计亦末矣” 。[vi]

清末民初小说批评家管达如曾将英雄、儿女、鬼神视为中国通俗小说的三大要素。管达如《说小说》:“英雄、儿女、鬼神为中国小说三大要素,凡小说作者,其思想大底不能外乎此。且在一篇之中,三者错见,不能判别其性质者;又有其宗旨虽注重于一端,亦不能偏废其他二种者;此皆社会心理使然。”[vii]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互补,成为民间流传的习俗,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想,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信仰唯心论的社会里,要写一本书给大家看,其中不可避免要有一些神仙与妖魔鬼怪,作者也不可避免地要“以神道说故事”。

中国社会是一个儒、释、道长期并行的社会,民间信仰中也是兼收并蓄。《水浒传》小说的作者比较客观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这种信仰现象,小说中虽然有关于佛教的描写,如五台山的文殊院、东京的大相国寺、扬州的金山寺等等,但是主要是写道教。小说的作者既描写了北宋时期道教的昌盛,也描写了“以神道设教”的荒谬。如此说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水浒传》小说在描写“天降石碣”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两首意思截然相反的诗歌。

郑振铎、王利器于1950年至1953年校订《水浒全传》时,主要依据天都外臣序本和杨定见本,注释中所说的“全传本”即杨定见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这就是说,石碣诗一应该是出自天都外臣序本(包括容与堂等版本)。石碣诗二出自全传本(杨定见本)和芥子园本。天都外臣序本产生于十六世纪末,杨定见本产生于十七世纪初,由此可以说明,石碣诗二是石碣诗一修改后的文字。至于石碣诗一的作者为什么要自相矛盾,这仍然是一个谜。

老龙子诗云:

碣诗两首不相同,读罢令人百惑生。

设教神仙从古有,宋吴计赖入云龙。

又一首:

蕊简琼书疑有无,开阖天眼亦糊涂。

宋吴设定欺人计,行道替天好汉服。


[i].人民文学出版社本1954年出版的《水浒全传》(第1208页)注释十一:“蕊笈琼书定有无”一诗全传本、芥子园本此诗作“忠义英雄迥结台,感通上帝亦奇哉!人间上帝皆招报,天眼何时不大开。”

[ii].《汉语大词典》九卷第560页。

[iii].《汉语大词典》四卷第649页。

[iv].见朱一玄刘毓忱所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第181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v].见《中国作家别解古典小说》第63页。

[vi].见《宋史·本纪第八·真宗》。

[vii].参见《文艺争鸣》1988年第四期。

(0)

相关推荐

  • 程毅中:《拦路虎》的入话诗及其时代

    <拦路虎>的题目见于罗烨<醉翁谈录>的<小说开辟>杆棒类,现存洪楩清平山堂刻本<杨温拦路虎传>,文字简朴,有许多宋元人语言的特征,应即此本. <醉 ...

  • 常征 ‖ 清代“杨家将”小说、曲艺和戏剧

    有清一代,"杨家将"故事大致是沿着三条道路继续向前发展的.这就是(一)宋.金,元.明时代留传下来的曲艺.戏剧中的故事,(二)"杨家将"长篇小说所提供的故事,和( ...

  • 杜贵晨:一种灵石,三部大书——从《水浒传》《西游记》到《红楼梦》的“石头记”叙事模式

    引  言 从<水浒传><西游记>到<红楼梦>(以下或简称"三书"),三书因题材内容.主旨倾向.叙事风格等迥异而分别被视为不同流派小说的代表. & ...

  • 都是历史惹得祸——《水浒传》里为何并存着两个梁山泊(之三)

    上回,我们讲了<水浒传>小说中存在着两个梁山泊的矛盾现象.那么,<水浒传>小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先来说说历史上梁山泊的变迁史. 首先,在宋朝的时候,这梁山泊到底是 ...

  • 文学的魅力

    昨晚看了马悦的纪实散文<有句话儿对党说>,感触很深.在人生的旅途中,马悦是幸运的.由于那种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和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个性,使她的价值被王书记所认可,并提拔到学校去教书,从此开启了 ...

  • ​宋朝三大将门

    ​宋朝三大将门 一.杨家将杨业.7个儿子杨延昭.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孙子:杨文广. <杨家将>中穆桂英.杨宗保.<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射雕 ...

  • 常明:招安以后(《水浒璅语》之四十一)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这个过程非常详细,包括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冲突,燕青和李逵在东京汴梁城里教训高俅的属下李虞候的喽啰,并且用李虞候取代了和宋江喽啰产生冲突的那个厢军 ...

  • 行吟水浒之十六——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水浒传中酒文化>一书前言 辽宁省葫芦岛市法学会  吴玉平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这个题目是我在2010年提出来的. 我从2010年开始深入学习.研究& ...

  • 行吟水浒之三十六——李俊之远见卓识

    李俊之远见卓识 李俊在小说第三十六回出现,作者描写: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冲波跃浪立奇功.庐州生李俊,绰号混江龙.李俊后来 ...

  • 行吟水浒之四十——卢俊义

    卢俊义 <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描写,卢俊义被请上梁山后,众好汉连日宴请,三四十日.回家途中,遇到燕青.燕青诉说,李固已和娘子做了一路,卢俊义不信--回到家中,方才举箸,只听得前门后门喊声齐起 ...

  • 行吟水浒之四十二——正史野史皆有名之张叔夜

    正史野史皆有名之张叔夜 研究<水浒传>小说,不可以不了解张叔夜.不论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的记载中,张叔夜都与梁山好汉的故事有着密切关系. 据<宋史>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 ...

  • 行吟水浒之四十四——昏德公赵佶(五首)

    昏德公赵佶(五首) (一) 瘦金书法流传久,工笔鸟花色调清. 可叹风流为国主,金人却道昏德公. (二) 元和年里一通碑,字里行间神道飞. 枉信天仙堪治世,五国城里不能归. (三) 迷恋书法与寿石,强敌 ...

  • 行吟水浒之四十五——“子猷访戴”与“ 袁安高卧”

    "子猷访戴"与" 袁安高卧" <水浒传>小说(百回本)第七十一回描写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以后,"一向无事,渐近岁终.纷纷雪落乾坤,顷刻银装世界 ...

  • 行吟水浒之四十八——《水浒》之酒店诗

    <水浒>之酒店诗 <水浒传>小说中的酒店,大约有几十处,其中配以诗词描写的有十余处.这些酒店是水浒故事的重要场景,是江湖好汉活动的舞台.这正是: 梁山把盏说衰宋,水浒交杯辨世风 ...

  • 行吟水浒之四十九——头脑酒

    头脑酒 百回本<水浒传>小说第五十一回, 描写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说的是雷横的故事: 再说雷横离了梁山泊,背了包裹,提了朴刀,取路回到郓城县.到家参见老母,更换些衣服,赍了回文,径投县里来 ...

  • 行吟水浒之四——江湖好汉歌(十二韵)

    关于排律的探讨与尝试.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