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些人的故事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幼年读此诗,脑中浮现的是世外桃源、美酒佳酿。而今再读,却是欲语泪先流。
当孩子问起“我们为什么要扫墓?”“人为什么会死?”等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回答?不妨以清明节作为契机,给孩子来一场“生命教育”。
以尊重的态度,给出正面的回答
父母要尊重孩子面对“死亡”这一话题时产生的反应,向孩子正面地解释死亡这一现象。
你可以说:“孩子,死亡就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再呼吸,不能吃饭,也不会再动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当有人想念他的时候,就可以抬头看星星。”
谈论死亡时,我们也要保持平静
不拿“死亡”来恐吓孩子、吓唬孩子,应该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生活中遇到小动物去世、植物枯死等等,也可以用作素材来教育孩子。
你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有恒定的生存规律,植物生长到一个阶段就会枯萎、凋零,然后重新融入泥土,结束它的一生。动物和人类也是一样,每个人都会变老,然后死亡。”
借助绘本或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死亡
生死学大师库伯勒·罗斯曾经在他的书里提到,通过绘画和游戏的过程,有助于儿童更好的理解和面对死亡。
那些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和绘本,肯定能够帮上忙。当然,故事也是很好的选择。下文中,我们还将重点推荐故事给大家。
充分相信孩子的内化能力
孩子对死亡的疑惑通常始于4岁左右,此时他们的自我思考意识开始建立。但并非能完全理解我们的解释,当孩子提及时不回避话题,孩子不愿提及时,也无需再展开,更不必刻意进行情绪疏导。
31日下午,31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其中27人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指战员,4名是地方干部。
27名牺牲的消防员中,1位80后,24位90后,2位00后,最小的仅18岁。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19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3人重伤……
很多牺牲,原本可以不用发生。
很多生命,原本可以好好地活着。
又是清明,希望大家在祭奠亲人的时候,能保护好环境,安全用火,尽量少用火,以鲜花替代纸祭。
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
我们不希望,他们以命换命。
2020年6月,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
在交涉和激烈斗争中,我方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英勇牺牲。
老人的女儿叫黄文秀。
研究生毕业后,她奔赴偏远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