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主持脱坑一二一
专门翻了翻故纸堆,才发觉相比评述,模拟主持方面的推文我发的要少多了。我想,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太懒(惭愧~),如果非要找个客观原因的话,或许也可以说我给与模拟主持的难度定位略低于即兴评述、考官提问。模拟主持的考试形式更定式化一些,虽然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仍有考查,但只要经过充分的课堂训练,其实掌握起来并不难。
不过我们需要把现场报道从这里排除掉,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要复杂很多。和模拟主持常常在演播厅录制不同,现场报道需要记者身处新闻现场,对记者的观察发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肢体协调能力,都提出了别样的也是更高的要求。
回到模拟主持。那么,在进行最初的学习训练时,有哪些误区是可以避免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每年在课上我给学生讲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总有人会嗤之以鼻——“不就是要记得加节目头和尾,用节目主持的形式来完成嘛!”话虽如此,其难点在于主持要素完整内容恰切和节目形式前后一致。
即使是最简单的一档媒体节目,也应当至少包含主持人开场白(问好+节目名称)、节目主体、结束语,但在练习中,我总是能发现学生们丢三落四。要不就是忘了说节目名称,要不就是开场白或结束语太冗长,造成喧宾夺主,削弱了受众对节目主体内容的关注。
而形式不一致则最常出现在广播节目模拟主持的考题中。学生们在培训阶段普遍缺乏对广播节目主持的专项训练,因此,一旦考场出现了相关考题,脑子就容易转不过弯,这样的话就屡见不鲜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xx节目”“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xx节目”,别急,还有,好不容易开头说对了,结束语时却说成了“感谢收看”,导致功亏一篑。
口语化可以涵盖语言的表达样式,从具体的技术细节来解读比如像是选用口头语而不是书面语,对于停连重音的处理更趋于个性等等。我这里加上思维二字,是希望艺考同学们不仅仅只理解、做到以上这一点。而应当更深刻的,上升到思维高度,从全局角度来解构和布局口语化在模拟主持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就从逻辑性入手,来做出举例。在即兴评述里如果想要显示出思维的逻辑感,老师会让学生尝试着在表达中加入诸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这样的关联词。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武断的把这个规则照搬到模拟主持里,就会无形中降低主持的口语化。新闻类节目尚可,如若是综艺娱乐节目你也正襟危坐的第一第二第三,保不齐然会让某些观众觉得你有老学究的风范。
但同时我们也要为模拟主持的逻辑表达正名。绝不是因噎废食的要把节目主持里的逻辑关联词全部一刀切,而是可以通过更隐秘的、不露声色的方式,来实现逻辑关联。得益于汉语言的足够强大,我想,这一点实现起来并不难,不过是换一种非书面语的表达方式而已。
如文首所说,模拟主持这堂课的知识点不算多,它更多需要的是学生思维的一致性,当然,也包括对书面语和口头语的正确区分与选用,以及具备恰当的文字段落关联能力等等。如果即兴评述的练习关键在于积累的话,那熟能生巧显然就是为模拟主持量身定制的训练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