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 姜文来了,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71篇文章
— 始 —
一、鬼才
电影圈形容姜文是影坛的“稀有动物”。这话真是够准确的。好多导演是植物,温温顺顺,带着乡愁。可是姜文是动物,元气淋漓。而且他还不是那种嗅觉和听觉都退化了的动物,比如人。姜文的听觉和嗅觉异常敏锐,他说:“我听马斯卡尼的音乐,像一团火儿,把天点着了,想抽根烟,白日梦,跟着走。你能闻到那味儿的程度,景色能看到,对话能听到。”他甚至觉得电影非得自己能闻到味儿了,才能拍,闻到了,他就有信心比谁都能拍得好,因为别人闻不到,他能。
看姜文,就和看世界杯一样。本来跟自己也没啥事,可也一直很热情。看姜文的电影,很多人看完就骂,骂完还看。有的人听到姜文两个字,就一定第一时间买票去看。这和世界杯一样。有的人,别人踢得好坏,都无所谓,甚至一场世界杯都不看。有的人却代入感强,自己喜欢的球队小组被淘汰出局后就有骨气不看世界杯。也有的人,一场世界杯几十场比赛,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星随时改,目的就是获得参与感,第二天饭桌上有谈资。
姜文的电影,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或者可以标签化的,那就是“姜文”两个字。姜文对电影的表现力有自己的理解,他知道电影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刚出道还是生涩期的《芙蓉镇》也好,后来有姜文和张艺谋双重特点的《红高粱》和《有话好好说》也好,都是典型的有看头的电影。《芙蓉镇》时,因为刘晓庆太出名了,姜文自然而然得到了刘晓庆的星光加持。等姜文自己做导演,拍了很多票房和特色都很鲜明的电影后,有人就开始不喜欢了。没办法,代入感不强的观众还是很多,他们不愿意进入姜文的世界,尤其在当下娱乐快餐化的时代,他们也不愿意进入一个不具体的时空。所以,看不懂姜文,就开始骂姜文。越骂,票房越好。这就是个人品牌的给予姜文电影的好处。《鬼子来了》得到好评,这是我自认为姜文的巅峰之作,但可惜由于未公映,审核也一直为通过,受众范围太小。直到《让子弹飞》,这个鬼才一样的姜文,才活了。电影票房需要“姜文”这个牢不可破的位置。就跟很多电影需要“冯小刚”,甚至最近几年需要“徐峥”等标签化的模块化生产。问题是,姜文不一定满意自己的作品,他也纠结,也想超越。观众倒是无所谓,你超不超越无所谓,我继续买票就好了。
二、关于“跑偏”
我记忆深刻的是姜文1995年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选的一个自己的意象化复制品夏雨扮演的马小军,以及宁静、陶虹的表演,告诉了正青春的我们什么是青春。这样的故事,20多年后,冯小刚才用一个“青春”做标题的《芳华》,重新致敬了一番。虽然冯小刚时代拍摄技术提升很快,但更青春的,显然是姜文。他把高粱地里的那份躁动和无惧,保持并传递到自己的第一部片子里,确实阳光,真的灿烂。
《邪不压正》上映时,正值世界杯期间,一则视频很有趣:“内马尔在赛场内被侵犯,他使出他的招牌翻滚,一路滚到汉堡店,原来假摔是为了买汉堡。”这是一则汉堡广告。从汉堡广告的角度看,这个视频的意思是汉堡比足球重要,可谓是创意新颖,主题突出。可是,如果你忽略汉堡广告的意图,从足球比赛的角度看——你踢球是为了赢球,中途却被汉堡诱惑,买了汉堡丢了足球,这不是跑偏吗?
可想想人生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可有人偏偏在路上对森林里的鸟语花香着了迷,以致忘了死的终点——而这跑偏,竟然真的就是人生真谛。
归纳总结一下:内马尔踢球翻滚,你以为是足球比赛,结果是汉堡广告;汉堡公司希望你买汉堡,你却领悟到人生真谛。这就是姜文的脑回路。你以为他拍《邪不压正》是宣扬人类大义大过私人恩怨,结果好玩的细节压过严肃的正片。电影看下来,留在脑海里的不是人类大义与个人利害的抉择,不是青春少年在爱情滋润下的成长,而是连续不断的情节逆转、突如其来的幽默以及对世事独到的看法,以及那些可爱的裸奔与充满意象的翘臀。正如包饺子不是为了吃饺子,而是为了吃醋才包了饺子,姜文拍《邪不压正》看似是宣扬人类大义,其实是为了他的那些观点看法、那些灵感火花,自然包括彭于晏的裸奔、许晴的翘臀。不是裸奔翘臀衬托个人成长、光明正义,而是个人命运的变故引出裸奔翘臀。看似宏扬大义,其实在表达自我;看是邪不压正,其实是正不压邪。
调料美过正餐,旁逸斜出大于主题脉络,是姜文特有的逆反翻滚。这翻滚不是内马尔的,而是姜文自己的,不得不说这跑偏是反电影的。几千年的文学史,百年的电影史,历史的规矩都告诉人们,讲故事要主题突出,而姜文偏偏要突出细节:规矩告诉人们,人物情节要围绕主题,而姜文偏偏要让主题围绕情节。这种有意的跑偏,明显不是肤浅的为逆反而逆反,因为姜文的电影里一切电影教科书经典元素:情节升华,戏剧冲突,身份成长——都具备,这就堵上了所有说他胡闹的影评人的嘴;这种逆反是那种看透了电影的人才有的趣味。看电影过程中,仿佛能在每个情节里听到姜文说:“电影不就那么回事吗?我给你们来个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开拓电影可能性的勇气,这是一种面向电影未知的无畏。这种勇气和无畏的基础是修养而不是无知,所以姜文的电影会给人孩子气的纯真乐趣,让人有一种彻底摆脱束缚的愉悦感。他的幽默不是赵本山郭德纲式的,也不是周星驰冯小刚式的,而是马尔克斯魔式的。他更像是中国的大卫·林奇。
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人的知觉思维总是趋于简化,如果细节过多,无法形成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有散漫的感觉,让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主题是故事之下的隐喻,隐喻给观众的快乐是解谜,如果没有谜底或解不出谜底,会让观众失去解谜的快乐。从这个角度看,姜文还有很多路要走。可是加一个高度就并非如此,因为他不是做果汁而是酿酒,也许姜文不是没有谜底而是谜底太深,不是没有隐喻而是隐喻太深。
有的电影只有一层故事,这是玩票。有的电影故事之下有隐喻,这是常规。有的电影故事之下有隐喻,隐喻之下还有隐喻,隐喻之下还有隐喻,这是姜文。这裸奔翻滚式的对电影表达形式的开拓精神本身不就是姜文电影一以贯之的隐喻主题吗?情节意外,包袱惊喜是表象,他真正的追求是跑偏,是翻滚,是裸奔,是好玩。他隐喻之下的那个隐喻坚定不移,那便是“裸奔才有明天,翻滚才有未来,跑偏才是正道,有趣才是天然。”我们只有记得那句“为了吃醋才包了饺子”才能真正理解姜文,才能真正理解电影,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电影不是为了宣传,是为了好玩,人生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活。
三、民国三部曲的意味
姜文的民国三部曲,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让子弹飞》讲述了革命者带领着泥腿子们干革命,推翻了黄四郎的压迫,让泥腿子们重新站了起来的故事;《一步之遥》讲述了以老三为代表的革命元勋背叛革命,在大上海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的故事;《邪不压正》则讲述了更多的泥腿子们在自我觉醒之后,毅然决然的愤而复仇、来捍卫革命果实的故事。
姜文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纯爷们,恩,纯的!民国三部曲就是对文艺界的拨乱反正:让颠倒的乾坤重新端正过来:谁是真正的革命者?谁又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谁来保卫革命的果实?《邪不压正》更是酣畅淋漓的将前两部曲串连在一起,用独具特色的姜式风格将背叛革命的人批判得淋漓尽致,最终,姜文更是用李天然的复仇来昭告天下:背叛革命者,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只可惜,审核机构的呆瓜脑袋根本看不懂姜文先生的革命隐喻,愣是让姜文站着把钱赚了!
姜文用《让子弹飞》这样的杰作来缅怀一位伟大的革命前辈,用《一步之遥》这样的杰作来刻画从革命到背叛的一步之遥,更是启发人们从被压迫到觉醒反抗其实也是一步之遥;正因为此,才有了觉醒之后的《邪不压正》,才有了革命者在克服自我的恐惧之后,愤而高举复仇的旗帜给予背叛革命者以致命的打击:背叛者必须付出代价。
民国三部曲,注定会成为姜文先生的不朽之作。尽管无数人看不懂《一步之遥》,甚至还将《一步之遥》扣上了最垃圾的烂片之名,这不是姜文先生的悲哀,而是吃瓜群众的悲哀!同样的《邪不压正》,有些人依然不过将其作为文艺片去解读,这样的理解是粗浅的,是没有理解到姜文先生从第一部《让子弹飞》开始,就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真正的革命者正名、为扭曲了的舆论拨乱反正。甚至这样的努力,也不是直接从《让子弹飞》飞跃到《邪不压正》,而是必须经历《一步之遥》,通过夸张的描述与巧妙地隐喻让人们理解革命者老三是如何背叛革命的,让人们理解普通人的从麻木到觉醒又是如何开始生根发芽的。当人们读懂了《一步之遥》之后,才能够真的理解姜文先生在《邪不压正》中所不厌其烦描述的群众的觉醒与革命的复仇。
张麻子曾经对黄四郎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只可惜,张麻子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革命的老三最终背叛了革命,成了新的黄四郎呢?难道所有人都站起来,公平不好吗?于是,革命的老二摔死之后,革命的张麻子成了孤家寡人,并最终被背叛革命的老三杀死了。这一情节在《邪不压正》里面描述的很直白,那就是朱潜龙杀死师父并为师父立像,以师父的传人自居,背叛革命的人传承了革命者的衣钵从此开始了挂羊头卖狗肉,于是世间所有的罪恶都可以扣到张麻子这个最初带领大家革命的人头上,仿佛这一切现实都是他当初革命的初衷似的:没有人会相信:老三背叛了革命,路已经走歪了。
革命者死了,黄四郎又活了,这就是《一步之遥》开篇中姜文唠叨的那句话: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于是,从革命到背叛革命的一步之遥瞬间完成了,从迷茫到觉醒的一步之遥则在艰难的酝酿着,并一直持续到《邪不压正》里面,李天然最终在关巧红的帮助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自我觉醒之路,为师父复仇,让背叛革命的人死无葬身之地,当他成功复仇之后,关巧红离开了她。革命儿女,有着比儿女情长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是抵抗异族的入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影片戛然而止,更多世间的离愁别恨还在继续,复仇者李天然与觉醒者关巧红,能够斗得过朱潜龙这样的背叛者和隐藏着的无数的汉奸们吗?我相信姜文先生说得是对的,那就是:邪不胜正!
四、姜文来了
大戏剧家梅耶荷德有个警句:“艺术就是把葡萄变成葡萄酒。”作为姜文的影迷,他旗帜鲜明不做行活儿的态度让我们几年才能翘首盼到新作,他追求自己主观上的真实,不惜要所有细节极尽妥当。他的拍片速度之慢估计只有王家卫能与之并论。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这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把葡萄酿成酒,而不仅仅满足于做鲜榨葡萄汁。而且这酒让人微醺入梦,浑然忘了岁月长,衣衫薄。直至晨光熹微,才渐次从中醒来,带着模糊又不真实的印象。与爱情一样,电影也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
费里尼在他的自传《梦是唯一的真实》中写道:“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幻想情境里,可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点,没有人能真正捕捉到真实的世界。”可是,我们喜欢艺术家的杜撰和扯谎,喜欢他们释放自己的想象,喜欢他们把自我的梦公之于众。也许,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很多人活在梦中而不自知。梦才是唯一的真实,谁说不是呢。王朔曾说“姜文是一个有自己态度且旗帜鲜明的人,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可能,真是这么回事儿吧。
— 终 —
【作者简介】
『要在最好的年纪,活得无可代替』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倾诉树洞ID: lonesometown
新浪微博ID:爱浓时你若在场
若转载或复制本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