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书法真迹《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上阳台帖》墨迹,李白书。行草书,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释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上阳台帖》
局部01

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局部02

局部03

帖后宋徽宗赵佶瘦金书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元代张晏跋曰:“谪仙(李白)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时沉香亭,待醉,高力士脱靴,宜多时?大得九年岁在乙巳正月二十五日,集贤学士张晏敬书”
局部04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卷,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
民国时被收藏家张伯驹收藏,建国后张伯驹交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转呈毛泽东的信中,特别写明其中李白《上阳台帖》是赠送给毛泽东个人的。因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所收礼品一律缴众,所以毛泽东在1958年还是割爱把《上阳台》送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上阳台帖》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惟一的一件传为李白的墨迹,即是《上阳台帖》。 观此帖面目,与古人评论相一致,诗如其人,书亦如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