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藏山之五:忠义藏山(中)
走进藏山之五:忠义藏山(中)
所以说,“无藏山,不赵氏”,赵姓的荣耀离不开藏山,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
据说,为了更好地使遍布世界各地的赵姓子孙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现在的藏山景区还将推出天下赵氏免费寻根游藏山活动。其实,我倒更愿意藏山能够推出天下程姓免费游藏山活动,这即是一种感恩精神又是一种传统美德。
藏山祠全祠30多处亭台楼阁,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别具风韵,是山西第二个悬空寺。“藏山灵感大王河东神主正殿”这块匾额,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方丈妙江大和尚亲笔所题。
感觉藏山祠的建筑很有讲究,据资料记载,藏山祠古建筑群大体分两组:以“文子祠”为中心的主体建筑为一组,以先祖庙、三代庙、八义庙、启忠祠等附属建筑为一组。以“文子祠”为中心的主体建筑,嵌于幽深清净、跌岩回环的山谷之中。亭台楼阁皆依山门、牌楼、戏台、钟鼓二楼、东西碑房、正殿、寝宫、梳洗楼等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置院落之外,区别鲜明,是按照宫廷建筑的特征而设计的。
藏山祠创建年代不详, 据资料记载,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藏山祠重修,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祠前“藏孤胜境”牌楼为明代建筑,除寝宫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风格外,其余皆清代建筑。
这座造型优美双层三楹“勾心斗角”式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正面刻着“藏孤胜境”,反面刻有“古晋雄望”。
史载,这是本县籍人士唐代名将张士贵的后裔捐资修建的。“藏孤胜境”漂亮的楼檐,既有飞动之势,又具静态之美,越看越让人心仪。
还让人赞叹的是牌楼旁这株千年古松,高耸的古松苍劲挺拨,直冲云霄,雄姿傲然。尽管三月天,依旧苍翠枝叶纷披,像保护神一样保佑着神祠及身后的藏孤洞。据传,当年程婴在藏孤洞前,每日教赵武习文练武。但赵武年幼贪玩,程婴便把他带到这株古松前,教导他:“松树扎根于岩石之内,沐浴于风雨之中,根深蒂固,冬夏常青,艰难困苦志不移,环境险恶气不馁。若无松树品格,焉能雪赵家之冤!你做人要学松树的样子。”
藏山祠正殿巍峨壮观,位居祠之中央,殿内采用“减柱法”,空间宽敞,充分显示出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正殿中供奉着文子(赵武)塑像及两旁文臣武将,人物比例适度,姿态自如。
正殿后为报恩祠,是一座典型的金代建筑。报恩祠建于天然形成的岩龛内,终年风雨不蚀,足见古人之智慧。特别是纹饰奇瑰的天花板,更是富丽堂皇,引人入胜。
最值得称道的是飞檐楼的登楼远眺,藏山全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这些古代建筑,集建筑学、美学、力学和环境学为一体,极具研究价值。
明宪宗朱见深赐名为“万岁朝廷香火院”
大殿左右两侧有彩绘壁画42幅,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了赵武生平,并叙述了藏孤救赵的故事。壁画色调淡雅,笔力流畅,山水人物,惟妙惟肖,色彩如新。
两旁偏房内,挂满了古色古香的连环画和名人对程婴救孤故事的题诗。
唐朝李白的题诗:“提携裤中儿,杵臼及程婴,空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提携裤中,指当初的庄姬藏婴儿在裤裆内,方躲避搜杀。
东晋陶渊明题诗《程杵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 程生挥剑,惧兹馀耻。令德永闻,百代见纪。”
宋文天祥题诗:“祖逖山河志,程璎社稷功,身谋百年事,宇宙浩舞穷。”
抱孤殿上面的题字“明德崇禋”牌匾,曾为光绪皇帝光绪六年御书,可惜后来毁之,现在这个应该是当年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写的了。
历史上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有N个版本,但主要还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主。查找关于这段资料时,曾经看到这样一段:
程婴假扮郎中把赵孤藏于药箱,不料却被搜查的韩厥发现,然韩将军感念于赵将军为人同时也出于对赵孤的同情,便放程婴逃走。谁知逃走后的程婴偏又带着赵孤返了回来,程婴说:“我把赵孤救走,如果屠岸贾得知,问你要赵氏孤儿,你肯定说是我程婴藏了,那我们不还是难逃一死吗,干脆不走了,你拿程婴去请功受赏!”赵氏听此话当即自刎。韩厥洞察了程婴心思,唱了一句“你又忠我可也又信,你若肯舍残生,我也愿把这头来刎”,也当即拔剑自刎。“本着对人性脆弱的不信任,对秘密安全的坚守”,一时间竟去了两条性命。
为了逃避屠岸贾的追杀,程婴又与公孙杵臼合谋假告发孤儿为由,让人捉拿了公孙杵臼。狡猾的屠岸贾让程婴卖力鞭笞不肯屈服的公孙杵臼,且以“拿细棍子拿大棍子都不是”的为难举动,省察程婴公孙二人的心理。待假孤儿搜出来,屠岸贾狠狠剁了他三刀,公孙杵臼身受程婴违心的鞭笞,在痛苦、耻辱和自制力几乎崩溃的恐惧中触阶石而亡。
纪君祥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与惨酷的死亡和骇人的恐惧,反衬“舍身守密”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在这里,人性的邪恶与善良,道德的矛盾和统一,精神的脆弱和坚强,相互交织。(待续)
作者:李凤岐
◆李凤岐:走进藏山之四:忠义藏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