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姜珮珮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过程。小学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探究一般从半独立探究逐步过渡到独立探究,从单一问题的探究过渡到复杂问题的探究,从参与局部的探究过渡到全过程的探究。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中,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案例描述:

在教三下科学《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时《种子变成芽》时,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通过观察种子,认识种子的一般构造,并且知道怎样使一粒种子发芽,为播种作好铺垫。在动手观察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剖课前准备的种子,并观察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们立即开始行动起来,一会儿工夫,那一颗颗种子已经是遍体鳞伤、四分五裂了。学生们在解剖后发现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皮,里面有两片“肉”(能吃的部分),还有一个小小的芽。

就在我带领孩子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解剖后种子还能发芽吗?”这个问题是我意想不到的。到底解剖后的种子还能不能发芽,长大?我停顿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表扬了他,“你提的问题很好,说明你很会动脑筋,观察得很认真。”我又对其他学生说,“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能说说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认为解剖后的种子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发芽了;有的孩子则认为种子虽然被解剖了,但只要它没有被破坏得太厉害,还有可能发芽的;还有的孩子说那个小芽如果还在,就能够发芽。那么,到底“解剖后的种子还能发芽、长大吗?”孩子非常热烈地开始了辩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此时,我只能把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给改了,面对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探究欲望,我临时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沿着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地探究。接下来我准备把课堂交给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我参与了孩子们的小组讨论,并适时地提醒他们“选择有可能会发芽的种子进行实验”、“如果要让这样一些种子发芽,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注意把观察的结果随时进行记录”马上,就有孩子提出“必须要有土壤,一般种子都是种在泥土里的”、“要经常给种子浇水”、“还要给它加强营养,先要把它的伤养好”、“多去看看,别让虫子给咬了”……每一组孩子根据自己的设想,动手开始培育他们小心呵护的已经受伤的种子。他们按照自己的分工,各做各的事,有的去学校的花坛取土壤、有的去取水、有的在找能够栽培种子的容器……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没有下课而结束,相反却表现得更强烈了。因为我发现他们在课外继续延伸着这种探究热情:在课间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围在花盆边议论着什么;经常看到孩子们给种子浇水的身影;捧着花盆晒太阳的情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孩子们有了收获:花盆里的被解剖过的种子竟然真的发芽了!孩子们喜出望外,望着盆中各种各样的幼苗,互相交流自己的成功经验。(当然也有实验失败的小组)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了接下来一节课的思路。在这堂课上,我先让各组互相观察劳动成果(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意识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受,说说种子发芽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正是因为有了先前的亲身体验,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个个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事后,我发现有个别学生还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探究性的实验。

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上完这个内容以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其实,这种现象我在以前的课上也碰到过,只是那时由于种种原因被自己搪塞过去了,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看来,那简直就是犯罪,不觉心中有愧。

我认为:在我们现在的科学课上,每课都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应该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及时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让他们对问题进行质疑、讨论、推测、验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此来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

另外,我觉得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案例中,学生围绕到底“解剖后的种子还能发芽、长大吗?”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在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活动空间的同时,我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和指导,让他们明确应该研究什么,什么更重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动手实践。否则,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得不到落实,学生“经历”的过程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思想。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重视,他们正努力“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例如,他们做的种种猜测,以及最后对这些猜测的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的“严谨”的态度以及科学地进行记录等等。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亲身体验,才有了一个相当“科学”的结果,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再其次,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还要具备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多阅读教材、多研读课程标准,多了解和预设学生,多准备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尽量满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需要。

最后,我觉得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探究结果体验的机会。要根据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0)

相关推荐

  •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内容2.种植我们的植物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 ...

  • 无法预约的美丽 ——办公桌上的大南瓜

    校园的早晨是静谧的.乳白色的的雾气弥漫在校园,像一条轻薄的丝巾轻轻围着教学楼.不久,太阳露出了笑脸,雾气慢慢散去.阳光泼泼洒洒,准随着孩子们轻快的脚步.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我和几位老师站在楼前平台看 ...

  • 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孩子就会出现!| 荐读

    三好网 三好网--值得学生.家长.老师信赖的中高级教师1对1在线教育互动平台! 4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民小编说 随着"内卷"成为社会热词,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教育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展开 ...

  •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林淑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 ...

  • 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 ...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孙中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课堂上教师的单向灌输过多,师生.生生的双向或多向交流过少,学生向外输出的知识过少,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在这方面我们 ...

  •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宋天华 波利亚曾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的任 ...

  • 智慧社区服务领域,有着“再造一个淘宝”的空间? | 论道网观察

    " 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 "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 ...

  • 微信里有一个免费无限相册空间,用了以后不用担心手机内存不足

    微信里有一个免费无限相册空间,用了以后不用担心手机内存不足

  • 115㎡现代轻奢风,多功能儿童房,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本案业主是一家三口,夫妻从事金融行业,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在沟通方案的过程中,业主表明满足一家三口居住之余,希望给逐渐独立的女儿一个功能齐全的居住空间.对空间的要求在不动原主墙体的基础上作出改变 ...

  • 提问技能九: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提问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那些停留在"是什么"上的问题,可以说,很难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