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连:《金瓶梅》疑难词辨析——与杨琳先生商榷
一 本字与借字
(一)题起、胡柴与瞎拽
第一回:题起当时西楚霸王,姓项名籍,单名羽字。
杨文:题的言说义来自手的动作义,具有相同引申轨迹的还有“拉”“扯”“掰”( 瞎掰) “拆”“拽”等,这些原本表示手的动作的词也都引申有言说义。
厦门话中“拆”有分析、说明的意思,吴语中的“拆空”指没有根据地瞎说,山西忻州话中“拆拆道道”指东拉西扯地闲聊。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这和尚甚不知礼,怎么敢满口胡柴?”“胡柴”义为胡说、胡扯,柴的本字应为拆。
天津话中称夸夸其谈地显摆为“拽”,如:“别瞎拽了。”此义也是来自拉扯义。故言说义之题的本字应为提。[1]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闽南方言常用小词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汉语大词典》
二 形误与音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明代银丝鬏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协状元词汇研究》
三 方言词的读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方言存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汉语大词典>研究》
四 词的训释与文本理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写作范例辞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文作者 孟昭连 教授
[1]杨琳:《<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1),《文化学刊》2017年第4期,第32页。
[2]周长楫编:《闽南方言常用小词典》,福建人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又见周长楫、欧阳忆耘著《厦门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22页。
[3]吴连生等编著:《吴方言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年,第271页。
[4] 徐珂编:《清稗类钞》第五册,中华书局,2003年,第2240页。
[5]徐新:《苏州闲话》,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4页。
[6]杨增武主编;张光明,温端政编纂:《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第347页。
[7](清)傅山著:《傅山全书》第十一册“《红罗镜》晋阳川方言”条,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50页。
[8]傅山有“学海”之称,仅训注类的著作就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
[9]马春莲,林达编著:《河洛大鼓传统大书选》,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22页。
[10]唐云岗著:《唐云岗散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2页。
[11]夏柒月著:《爱情是个懒东西》,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4页。
[12]婉约著:《把你留在时光里》,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07页。
[13]《爱跩文的人》,衡阳人民广播电台编《历史故事选》,第273页。
[14]小米拉著《公主耍你铁了心》,珠海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15]李荣著《方言存稿》,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65页。
[16]杨琳:《<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1),《文化学刊》2017年第4期,第33页。
[17]梅节:《新刻金瓶梅词话校读记》第一回,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10页。
[18]杨琳《<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2),《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第43页。
[19](宋)王得臣《麈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5页。
[20](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卷五“娶妇”,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52页。
[21]《孔府档案史料选》十一,山东友谊出版社,1988年,第242页。
[22] 李申著:《徐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第218页。
[23] 龚新贞主编:《嵩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18页。
[24]张克宣等编著:《咱嘞河南话》,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年,第140页。
[25]韩石山:《装模作样,浪迹文坛三十年》,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页。
[26]吴振清:《河北、天津方言中元曲词语例释》,《语文研究》1997年第1期,第38页。
[27] 曹延杰编著:《德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1年,第151页。
[28] 张凯著;董业明,张雁主编:《枣庄方言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5页。
[29]何茂活著:《山丹方言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0页。
[30]曹金刚等主编:《延庆方言》,北京市延庆县广播电视局,1994年,第28页。
[31]李行健:《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研究与近代汉语词语的考释》,《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
[32]张远芬:《〈金瓶梅〉与鲁南方言》,《明清小说研究》第四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第183页。
[33]李申,王本灵著:《汉语大词典》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28页。
[34]李漪云:《行者笔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15页。
[35]杨琳:《<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1),《文化学刊》2017年第4期,第36页。
[36]如《写作范例辞典》(81页)、《现代汉语形容词辞典》(206页)《新编小学生词典》(579页)《小学语文词语手册》(273页)《小学生多功能词典》(351页)《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词语手册》(710页)。
[37]杨琳:《<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2),《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第42页。
文章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文学与文化》,2021,第一期。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