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三河梓里村邓氏族群纪略》前言与后记

《大埔三河梓里村邓氏族群纪略》

(【附:旧寨村邓氏族群】)

前  言

本书的编印,可说是在添林先生的倡议和组织下完成的。编纂族谱,不同于撰写小说,容不得半点虚构。古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米”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解决“米”的问题上,添林、奕济、奕灼、光太等宗亲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族谱材料。我虽然也做了些找“米”的工作,但主要还是负责“炊事”,主要是框架的设定、文字的录入以及材料的处理、编排。

本书可说是以村为单位的各支系邓氏族群的总谱。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几年来,我们虽然为采集资料花了大量的时间,但仍存在资料严重欠缺的问题。早期的族谱、家谱(下统称“旧谱”)为数甚少,现在只在梨輋、大黄屋塭里、曾邓屋的志事堂、桥背头、宫前湾找到一些。光太先生提供的其所在系统的族谱材料,有不少是其多年前披荆斩棘去上祖墓碑上抄录下来的。因此,其中有不少也属于旧谱的内容。从共时性方面来说,本书所记的材料,不单旅居外地的宗亲的材料极为稀缺,便是现在村中的宗亲也有不少人的材料存在许多缺漏。这是本书的一大硬伤。

采集材料固然不易,而对材料的处理也颇费时日。处理材料,最难的是甄别真假。今人的记述与旧谱所记往往有很大出入。好几次费了不少功夫编定的内容,都被旧谱轻而易举的推翻,不得不从头再来。例如,曾收到这样的材料,记“十世林伟公(简庄)思纵,生七子,日扬、春鸣、怡逸(日隆、果轩公)、日祥、日顺、日敏、日桓”。于是将日隆公一支归于斯(思)纵公系统。后从找到的旧谱得知,怡逸公与日隆(果轩)公并非同一个人。日隆(果轩)公实为斯(思)声公第三子。于是“拨乱返正”,将日隆公一支“回归” 斯(思)声公系统之中。像这样因为找到旧谱而不得不“返工”的事做了不少,可谓事倍而功半。

另外,多本旧谱甚至同一本旧谱对同一人物事件的记述也往往并不统一,有些甚至互相抵牾,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考证以辨别正误,实在无法确定正误的始作存疑处理;旧谱往往蛀蚀严重,保存得较好的又往往存在书写潦草、难以辨识以及错别字屡见迭出的问题,如此等等,都给录入和编辑带来诸多困难,耽误了不少时间。此外,在编辑本书期间,我亦先后因修订内部版《大埔进士录》、参编村志《乡梓故里》、编辑大埔中学1967届高中同学纪念册和编辑个人诗集《芙蓉书阁诗抄》等等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本书的进度。

我长期旅居在外,受命负责本书的编辑工作,实在是勉为其难。种种客观原因,加上本人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以致旷日弥久,直到今天才总算勉强完成了任务。

本书的错漏肯定很多。这是毋庸讳言的。至于本书的价值,我想,就现在而言,可说是聊胜于无;着眼于将来,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它能激发起我村邓氏宗亲的热情,早日编写出高质量的梓里村的邓氏总谱来。

邓旺林  2019.09.23于广州

后  记

去年9月写出本书的《前言》后,以为本书的编辑工作终于可以告竣了。没想到后来又陆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材料,而在加入这些材料的同时,又发现原来所记的内容有多处必须修改,否则有可能会造成对读者、对今后修谱人的误导。于是又花了不少时间去做补充和修正等方面的工作。

编辑本书已历时多年。很多宗亲都在期待这本书的面世。这本书一天不印出来,我们便时有芒刺在背之感。距写出《前言》的时间又过去半年多了。不能再拖下去了。今天是武汉“解封”的好日子,就选在今天来正式结束本书的编辑工作吧。

书中的错漏肯定仍有不少。但我们不可能等到把它们全部解决后才将书稿付印。而书稿一经印出,也就生米煮成熟饭了。不过,我们相信,书中存在的错漏,以后是会有机会得到补救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意见,多多批评指正!

本书能够编成出版,离不开许许多多的朋友、宗亲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或提供材料,或出谋献策,或出钱出力,且往往兼而有之。在此,我代表全体主编、副主编们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邓旺林  2020.04.08上午于广州

【附记】

本书主编邓旺林(执笔)、邓添林,副主编:邓奕济、邓光太、邓奕灼。

读书文化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书号:ISBN 978-988-77830-4-6 / K.4.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