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装好自己的家?
我们一直在说,家装是件知识高密集的事。可以说,这是一个入门极其容易,但天花板又极高的行业。
如果是整体装修,任何一个房屋,几乎都需要水电木瓦油这些基础施工,一个装修比较好的房子,需要选用很多不错的物料,所以很容易让大家把装修理解成类似这样的等式:好的施工+好的物料=好的装修房子。因此,很多人在拿到一个房子之后,自然也就把装修的执行理解成:装个好房子=好的施工+好的物料。
事实上,左右互换后的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
前一个等式在大家认知里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别人装成后房子的分享照片,从这些成型的样子里多多少少找到了自己认可的内容,总结出的“好的施工”和“好的物料”,这两个也确实是无可反驳的客观条件。但互换后,为什么不成立呢?很简单,“好的施工”和“好的物料”并不是“装个好房子”的所有充分条件。
那什么是“装个好房子”的所有充分条件呢?不管大家是否愿意接受,客观上,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每家都不一样。
在家装上,花更多钱不等于能得到更多,换来更好。很多“省心”、“省时”、“省钱”等等市场上貌似贴心的服务,是只相对于房子装修这个过程而言的,没有基于一家人入住生活需要多年这样的长周期来衡量。所以,即便基础施工还是做那些事,用的还是同样的物料,但目的不同,导向的结果会形成很大的差异。
对于每一个家来说,列清想怎么装房子的所有条件,是非常关键的;然后提出对实现这些条件的要求,以及在不能兼顾时,怎么做取舍的先后顺序;然后再是分配,由谁完成,要完成哪些事项,到什么程度,选什么物料实现,花多少费用和时间,等等。
但,这件事如果是大家自己来做,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潜藏着需要对家有系统的了解,以及未来一家人在新家怎样生活的设想。
对于满足需求的消费,大家都是特别有经验的。像我们现在到一个新的地方旅游,解决就餐问题,大多采用几种方式:
看线上旅游攻略,摘取美食分享的部分做参考;
刷美食App的排行,依赖评分体系和必点菜肴等;
向去过当地的朋友做了解,根据他们的推荐做选择;
在本地打听,找本地人认为的地道美食。
无论选择哪种,或者综合后再做决策,结果都不太差,大多情况,吃完后也算心满意足。
大家熟悉这样的消费,很自然,也会把这样的方式,应用在家装。我们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是夏天,大家都不会忘了要给新家装空调。很多人自己会网上查询各种信息,看其他房主的分享,实地走访向商家了解,等等,做了详细的攻略。然后在需求项里会列出用什么空调(中央空调、壁挂空调等),什么品牌,甚至是什么型号。都已到型号了,应该说是特别清楚的,接下来要做的流程也特别具体,选供应商、定方案、谈价格,然后实施。
虽然,空调到了型号、到了选用哪家供应商,已经是直接结果。但在我们看来,或许,条件都还没有列清。为什么这么说?
这两种的决策逻辑,不一样。
就餐这样的消费,要了解的信息是比较固定的:食材的新鲜度、营养成分、卫生条件、口味(烹饪的结果),再就是对应的价格。上面所列的就餐解决方式,基本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即便是一次就餐的结果不理想,再不去这家吃就成;中饭不合心意,晚饭选对了,照样能吃开心,影响自己的时间周期短。做就餐选择的决策,潜在基于的逻辑是,影响可以是是短期的、体验可以是单次的;哪怕花不小的代价,只为尝鲜,完全放弃食材的新鲜、营养和卫生等,也未尝不可。
但从选空调来说,未来在家里少说会用2、3年,通常要用10年以上,一旦在家里安装后,即便效果不理想,大多人生活里会去适应它,忍受它的不足,去将就自己,形成的影响是长期的,体验上也是多次往复的。所以要选好空调,不能单从空调需求去选空调,需要从家的全面和系统性去做决策。
这类决策,在思路上其实是有章可循的,继续以空调来举例:
我们选空调,根本的需求,是为了调节家里的温度。除了温度之外,太湿或太干,我们也不舒服;空气质量不好,我们同样希望去改善它。所以,如果从空气的角度出发,我们除了温度的需求,还会有其它的需要,理想的状况就是有个东西既能解决空气温度、又能解决湿度、还能同时解决质量问题。
我们选空调,是为它能发挥作用。在炎热的盛夏,大家用空调,基本上会调到20多度,大多会把家里温度维持在22度到26度之间,绝少会把温度调到28度以上。但如果室内外气温是28度,我们大部分人是不会在家里开空调的。大家身体接受舒适的范围,其实是比较一致的,但大家对不舒适的忍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上限和下限。在超出舒适范围后,为什么不马上开空调去调整,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忍受不舒适?所以,实际上,除了身体本身的需要,我们会以主观做判断。可能是希望节省成本,毕竟空调是耗电大户;可能出于环保,为碳中和多做些贡献;可能是顾虑“空调病”;可能是为了锻炼自己和家人,让身体去尽量适应四季分明的气候,“走出舒适圈”。这些都是另外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帮助理清决策的重要性和优先性。
还有就是关联性。从关联性的角度去考虑,很难穷尽。有些关联是很直接的,比如,电路的合理分组;有些关联需要推敲,比如,安装位置的具体排布,有定制柜体、其它设备、出风口朝向,等等;有些关联需要转一两道弯,比如家里的气密性和绝缘性状况,它们其实是空调如何做选择的重要因素;有些关联是基于想要更好、更有质量的生活,比如,我们并不真正想做空调的开、关、温度调节这样的动作,符合我们需要的是进家就能有合适的温度,在基于最适合的温度基础上,它能更经济节能的自动运行。等等,等等。
最最重要的,就是基于一家人多年生活的考虑,这方面需要因人而异,因家不同。装家在过去多年持续的分享里,一直秉承这个认知,在这不再展开赘述了。
大家做决策,也会受限制,比如房屋自身的状况,能够投入的成本,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包纳,信息了解不充分下的选择局限性,以及新事物的未可预知性,等等。
对房主来说,装好一个家的难,还在于,即便通透了解了家方方面面的知识,家装还是一件需要落地实践的事。过程中需要各种角色的参与,同样的物件,在不同的方案下,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在不同的管控体系下,安装的完成度不一样;在不同的服务体系下,得到的保障也不一样。
看到这里,并不是要为难大家。在怎么装好自己的家上,大家有相对容易、结果会更好的选择:就是来找装家。
我们的服务要简单说起来,主要就是帮房主做这几件事:
在跟装家服务人员的持续交互过程中,确定怎么装好这个家的所有条件;
根据每家不同的限制,理清轻重和落实实现的有限顺序;
在确定需要实现的需求上,明确实现的程度,了解得到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向房主输出可落地的方案,推荐匹配适合的物料、供应商、其它需要参与的角色等;
通过一项项细化确认的事务和方案,事先能充分感知一家人未来在新家能怎样更好的生活。
对于新了解装家的朋友,应该有如何信任我们的问题,我们其实是透明的,这些年,我们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以及做到的结果怎么样,都可以从这里了解: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如果你对装家的服务感兴趣,那就来吧,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