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是当下很多人追随的主要代表,那我今天来说说王铎的五个套路

原创书法微评2019-01-10 13:09:27

当下书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王铎热,很多专业书法家,乃至江湖书法家,还有很多书法培训班,整天抱着王铎不放,其实这没有错,古人的东西,研究一家就能胜出。但王铎书法有五个很重要的套路,你们一定要明白。

1、浓墨要用活

浓墨是最常见的用墨方法,但是浓墨要表现出来厚重感、“吃”进纸里,气息上还要通畅。用浓墨,一定要避免死、滞、浮。

死就是墨色沉闷,没有灵光和精神。苏东坡所说的,“须湛湛如小儿睛乃佳”,就是在讲这个问题。滞就是墨色臃肿,没有筋骨,没有力气。浮就是线条无力、虚弱,没有立体感。

2、淡墨要自然

在用淡墨方面,董其昌也是高手,但是董其昌和王铎用淡墨的创作方法是不同的。董其昌以禅入书,追求的是平淡轻逸的感觉,所以多用水兑墨用淡墨书写。而王铎的创作思想与之不同,习惯于“一笔书”的方式,据说王铎在创作时,必须蘸饱浓墨,再蘸清水(或先蘸水再蘸墨),水和墨都达到饱满的状态,才开始书写,一次可以连续书写十余字至墨枯再蘸墨,会出现墨淡对比很强烈的“块面”。所以要出现创作上墨色的变化,不要养成写一个字蘸一次墨的习惯。

3、涨墨要妍美

涨墨是王铎的创造,因为在此之前,书家用墨讲究水墨调匀,而王铎反其道而行之,水加墨或墨加水的方法,就是对用墨的彻底颠覆。古人说用墨,“润则有肉,燥则有骨”,涨墨本身就是润墨的一种极致,而润墨的控制需要非常小心,写的太快,墨不如纸,写的太慢,则容易写成“墨猪”,见墨不见笔。

总体来讲,润墨一类的控制,对书写者还是有很强的能力要求,相对来讲,速度还是需要快捷一些,要写出笔墨互渗,笔中见墨,墨中有笔的效果,字形上要表现出来丰腴饱满之感。

4、燥墨要险绝

孙过庭《书谱》中讲到:”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就是说,燥墨一般要表现出来飞白、枯笔、渴笔的状态。这种墨色可以为作品增加老辣、痛快的笔意。但是燥墨的出现,不能刻意,所有墨色的变化都要在自然书写中产生,才能表现出枯润对比的意境。

王铎对于燥墨的运用也多有选择性,草书作品喜欢”一笔书“的方法,由浓到枯,由润到燥,一派自然天机。行书作品则是虚实相间,没有草书作品那么夸张。

整体来看,其墨色的变化出现的节奏韵律与自然情感的流露、笔墨纸自身反应有很大的关系,在自由挥洒中完全流露。

5、用墨须懂知白守黑

墨为黑,只为白,阴阳相生相克,处理好黑白,也就能把握好整体的章法。想当年林散之请教黄宾虹用笔用墨之理,黄宾虹先生说了些很深刻的道理:

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

王铎的书法,本身就擅长于布白,其中字的大小、正侧、位置、连断、轻重等都看似无规则而又和谐的组合在一起,用墨上的变化枯涨相间,变化多端。纵向上看每一行都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横向上对比每一行,又避免了雷同,且能够”左右逢源"相互关照。墨色淋漓尽致的表现能力,让整体作品能够虚实相生,协调统一。

从历代名家真迹可以看出,颜真卿、苏东坡、刘墉、康有为、沙孟海等都是浓墨的典范;董其昌、王文治、傅山和林散之都是淡墨的高手。而王铎在用墨方面可谓集大成者,干湿浓淡枯轮番上阵,五彩皆备。

纵观书法史,也没有出现对于墨色控制如此华丽的书家,将用墨作为一种书法表达的语言,为作品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意境。再加上线条、结字上的丰富变化,创造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王铎的开创性着实让人振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