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为什么要祭祖?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又一年清明,
归家途中,遇雨,
想起杜牧那句诗,格外应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离家还有几里地,
透过车窗,望见有人在扫墓,
未听得哭声,却觉格外心伤。
早些年,未曾亲历过死别,
常将各种祭祀,看的无关紧要。
如今,因为有牵挂的人,
去了另一个世界,
遂开始借祭祀寄托思念,
也终于懂得了,清明祭祖的意义。
01
祭拜先祖,慎终追远
清明祭祖,
是为了慎终追远。
清明,作为三大鬼节之一,
却不被冠以“鬼节之名”。
只因祭祀的是祖先和去世的亲人,
重在表达孝思亲情。
小时候,每当清明将至,
爸妈就会提前备好许多白色纸钱,
再挑个“好日子”,
带上哥哥和我去上坟。
到了祖坟,先拿镰刀把杂草除去,
若坟头有损坏,还要添土。
爸爸还会砍些食指粗细的竹枝,
把白色纸钱挂上,再插到坟头,
每祭拜一座坟,就会向我们介绍,
这墓里埋的是哪位先祖,
他的叔叔,爷爷的大伯……
在林语堂看来:
中国人对于这种祖先之灵并不十分视同神道,
而不过当他如在世的老长辈一般侍奉,
并不向他祈求福佑,也不求他治病;
这种崇拜仪式不过是对已死的祖先表示敬意的典礼,
不过借这一天使全家团聚一次,
并纪念祖先对这家庭所贻的世泽。
清明扫墓祭祖,只是在回望过去,
记住先祖,记住来时的路,
寻觅归属感,给未来点一盏灯,
这叫慎终追远。
02
因不舍,而怀念
清明祭祖,
是对亲近亡者的不舍和怀念。
爷爷去世前,
祭祖只是个仪式,
那些坟墓里住着的不是念想,
而是一个个有些亲切的称呼。
后来,爷爷离去,
祭祖才变得具象化。
杜鹃花开了,春草绿了,
在外委屈了,遇到难跨的坎了,
都想和他说一说。
开始迷信,期望真的有“鬼“,
关心狭窄的坟墓,他住的是否舒服?
烧过去的纸钱是否够用?
那些积蓄已久的情感,
需要一个倾诉的时机,
清明正好。
风暖天朗,去野外扫墓,
添一抔土,放一束鲜花,
痛痛快快哭一场,
将不舍和思念付之泪水。
最无助的时候,
想到一句话:“真正的死亡,
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只要还记得,纵使生死相隔,
爱的人,就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03
生死淡看,珍惜当下
中国人不擅告别,死别尤甚,
但总有一天死亡会降临在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既然无法逃避,就勇敢面对,
于是有了清明、中元、寒衣,
这些都是在提醒活着的人,
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爱与珍惜。
 
在我的老家,清明节当天,
是要去踏青游玩的,
而扫墓祭祖,在这之前已做了。
想想,这是很中国式的达观,
知晓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却不悲观,而是转向珍惜。
趁万物生长,花繁叶茂,
尽情去赏春光,
不辜负,也不虚度。
对人生也是如此,死亡既是必然,
那就活好每一个当下。
去爱、去关心父母,莫要留下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
的遗憾。
珍惜,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明扫墓,除了祭祖,
也是在告诉活着的人,
生命短暂,莫要空等,
来日不方长,且行且珍惜。
异乡漂泊的日子
没有归属感,很孤独,
清明了,若得空,
回趟老家,扫墓祭祖。
史铁生说: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
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
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一家人齐聚,
给先祖们挂纸,添土,
再听一听,家族的故事,
望一望,故乡的山山水水,
去见见,那些住在心里的人,
给自己一个疗愈灵魂的时间。
就让清明成为一个童话,
生者与逝者相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
一个记得,一个就永远活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