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人信札看“南社”的朋友圈

1909年11月13日,南社第一次雅集合影

柳亚子(前排右二) 黄宾虹(后排右二) 陈陶遗(后排左二)

当下回忆文人们的那些事,可以说丰富多彩。

在2019年,是“南社”成立11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革命文学团体,其中的成员就有如黄宾虹、李叔同、陶冷月、弘一法师、白蕉等,还有民国政坛等诸多风云人物。简单来说,是聚集当时高端“技术”人才的社团,也是了解近代知识分子的一扇窗户,为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翻译、科技、宗教、女权等多方面作出了贡献。

管继平在海粟讲堂中提到,110年过去,人们还会说起“南社”的故事,说明“南社”在文人心中巨大的影响力。

黄宾虹的入社书

【直播回顾】海粟讲堂×管继平:南社的朋友圈——谈谈文人信札背后的故事

柳亚子是谁、南社怎么了?

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在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南社”,选择这个地方和“南社”的成立初衷有关联。张公祠是为明末江南十府巡抚张国维建立,他是一位爱国民主代表。“南社”的目标就是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提倡民族气节。

社团第一批社员为17人,其中年纪最大的是黄宾虹45岁,年纪最小的是柳亚子22岁,而社团鼎峰时期社员达到1180余人,大部分以南方文人为主。

从左至右: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当时社会还编撰了《南社丛刊》杂志,也因为这本杂志让3位创始人矛盾很大。

高旭在前三次社团雅集时并未参加,第四次雅集中,柳亚子建议更改章程,将《南社丛刊》原有的三头治更改为一头治,并提出由他本人来负责,但并没有得到其他两位创始人的同意,而作废。这也成为他们矛盾升级的导火索。

高旭与柳亚子本就因为自身学术坚持而有异议,后来喝酒中,高旭嘲讽柳亚子,柳亚子因结巴缘故并没有争赢。1912年,在第七次雅集之后,柳亚子在报纸上发声明,将永远退出“南社”。

在“南社”群龙无首之际,家境殷实的姚光挑起主持大局的重担,自掏腰包出版杂志,以书记员的身份维持南社,并与社员商议柳亚子“一头治”方法,得到赞同后去信邀请柳亚子回归社团,却被拒。直到新同意柳亚子提出的“主任责任制”。

“南社”的好景不长,一场唐宋诗之争成为“南社”瓦解的导火索。

图片来源于《南社社友图像集》

1916年1月,京师大学堂读过书的姚鹓雏,在《民国日报》谈同光体之优。柳亚子不悦,同样在报纸上回敬,但因语气太过绝对而引起一批年轻社员的不满,拉开柳亚子实战群儒的争议现象。

这群年轻人中就有一位叫朱鸳雏,他经历坎坷,借住在同学家,刚好看到《民国日报》上的争议,进而加入,直到《民国日报》主编出面压下朱鸳雏的最后一篇文章。

但朱鸳雏内心愤恨,重新在《中华新报》上发布文章,开辟了另一战场。柳亚子见此情况,便在《南社丛刊》中刊登,将朱鸳雏开除社籍公告,并在《民国日报》上刊登此广告。

而《民国日报》编辑成舍我认为,《南社丛刊》主任并没有开除社员的权利,反对柳亚子这一举措,甚至不惜辞职,典当衣物在《中华新报》上号召其他社员将柳亚子驱逐出社。而柳亚子得知后,特别加印一页将成舍我逐出南社的公告,夹在当时已经印好但尚未发行的《南社丛刻》中。

这一举动让广东等地社员纷纷声讨柳亚子,并成立诸多分社,甚至有人主张另起炉灶。因此在1916年,“南社”因为成员争议矛盾逐渐瓦解,直到1923年成立了“新南社”。

十几年后的1936年,柳亚子特别写了一篇“我和南社的经历”文章,里面有为这件事进行道歉。

就从这段争议的源头人物姚鹓雏,我们从现存的文人信札可以看看“南社”的朋友圈。

姚鹓雏与柳亚子:几十年不见的朋友 突然找上门帮忙

毛泽东会见著名诗人柳亚子

姚鹓雏与柳亚子的关系,仅限于在1916年的争论,随后几十年均无联系。海滨少儿美术www.68jiameng.com/special/pcmeishujiaoyujiameng.html

1950年,姚鹓雏给已是中国著名民主人士的柳亚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姚鹓雏说,趁自己年纪尚可,希望为新社会做一点贡献。

潜台词是,想要柳亚子帮自己引荐工作。

姚鹓雏给柳亚子的信件

信件内容:

故旧在远不遗,能否为我通一书于市长,提名作介。廿年暌违,甫一通问,便作此诿諈,无任惭疚,惠子知我,倘勿责邪!

几十年没有联系,突然找上门帮忙是有点突兀。但柳亚子却没有任何间隙的给陈毅市长写了推荐信,说姚鹓雏是“南社”的中坚力量,与我定交40年,希望陈毅市长能帮其在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谋个图书、博物馆职务…

信件内容:

行箧中检得旧友姚鹓雏兄六月十三日一笺,特以奉阅。姚君为“南社”诗人眉目,与弟订交四十年,长于文学,其最近行履,则沈尹默、汪旭初暨宗兄翼谋耆老皆知之甚详。甚盼我兄罗致之于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或畀以图书、博物馆职务,必不为羊公之鹤也。”

但因当时姚鹓雏居住的松江,为苏南人民政府管辖,陈毅并不能越俎代庖,而没有马上落实。不过这两封信说明,过去文人胸襟和鼎力相助的态度。

陆澹安、周瘦鹃、郑逸梅、陶冷月、陈巨来:借住

范烟桥致陆澹安信件

陆澹安与居所

陆澹安加入“南社”是在1923年之后。有一封信是“南社”社员范烟桥写给他的,其中提到了一起聚会。

1964年5月16日,朱大可、朱其石兄弟与平襟亚等老辈文人,在上海酒馆为周瘦鹃、陶冷月、郑逸梅举办70大寿的雅集。而当时陆澹安的房子比较大,可以供来自外地的人员借宿,这便是范烟桥在信件中提到的主要内容。另外,信件中还提到,关于周瘦鹃与陈巨来的故事。

陈巨来从朱大可、朱其石处得知雅集的举办,便表示也要来参加。这话传到周瘦鹃耳里,不乐意了,并说,有他无我之类的言语。没办法之下,兄弟俩只能对陈巨来撒谎,雅集取消了。

1年之后,陈巨来在陶冷月的家里看到了当天的合影,才恍然大悟。而在陈巨来后面的回忆文章里,对周瘦鹃也说了很多不痛不痒的话语。

陆澹安草稿本

陆澹安还有一本信件草稿本,他习惯先在草稿本上涂涂改改后,然后誊写至信纸上寄出,对现在来说,这草稿本能保留下来极为难得。

陆澹安曾因改写《啼笑因缘》、《秋海棠》弹词,红遍大江南北,甚至一度被归为“鸳鸯蝴蝶派”。1940年代后,陆澹安将兴趣转至学问研究,先后撰写了《庄子末议》、《列子补注》,并对金石碑版、小说戏曲作大量的考证。

梅兰芳、徐继川与陈毅:帮忙介绍工作

梅兰芳的秘书徐继川,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梅兰芳出名后想要寻找一位懂得诗又精细的人做助手,徐继川便是这样与梅兰芳结识。徐继川不仅仅是助手,在任何场所下,梅兰芳都会带徐继川一同出席。作为大师口述史录的开山之作,梅兰芳《舞台生涯40年》书籍中的文本,就是由徐继川作。

1951年,梅兰芳由上海迁回北京,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徐继川也会一同前往,徐继川弟弟将留在上海照顾家人。为了让徐继川没有后顾之忧,梅兰芳写信给当时文联主席,介绍自己有一位朋友比较精通鉴赏,希望能安排一个工作,但回复是要从长计议。于是,梅兰芳马上又写了一封信给市长陈毅,成功介绍徐继川弟弟入职。

弘一法师与学生:我每月工资105块

有一封信件中,弘一法师给留日的学生刘志平说,他每月工资105块,家用40块,天津家用25块,日常15块,零用5块,剩下的20块就给他当学费。并特别说明,这不是借给你的,别让任何人知道,看完信件后烧毁。

当时刘志平经济十分困难,这样的恩情,他毕生难忘。当得知弘一法师出家时,刘志平表示,以后将由他来供养恩师。李叔同知道他没有积蓄,常寄字画。

在他们的交往中,可以看到李叔为了方便刘志平前往,还特别在信纸上画了地图,在信纸上画衣服样式,方便制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