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及苏母教子

春风不语千山绿,

桃李无言自成蹊。

东坡居士,其才其品,千古一人。究其成因,其母功不可没。人们把苏母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还有曾子母亲,欧阳修母亲,岳飞母亲)。

其母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豪门望族。错落有致却不喜奢华,珠宝首饰不戴,绫罗绸缎不穿,整日与诗书文章笔墨琴棋为友。

十八岁时,她嫁给了家境一般文名颇盛的苏洵。到苏家后,侍候公婆、照料家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全然没有富家女之娇奢习气。苏洵祖母年过七旬,脾气乖戾,家中老小敬而远之。程氏端茶送水,洒扫捶背,老太太整日一个乐。

程氏共生子女六个,只存活了苏轼与苏辙。她万般疼爱却从不娇纵,一直以严育儿。

苏家有一片小园林,花卉草木,景致优雅。某日苏轼带着弟弟来到花园,试图捕打美丽的黄鹂,程氏教育他们,人应以善为本,须得有一份慈爱之心。只有从小爱长辈、爱兄弟、爱家庭,爱伙伴,长大才会爱民族、爱国家。这爱,不仅于人,且应及于物,及于大自然。为此,她订下严格规矩,不许伤害有益的花草与虫鸟。苏家的庭园,从此成为小鸟蝴蝶们最安全最热闹的栖息嬉戏场所。彩蠂飞舞,莺啭燕唱,分外迷人。

美的心灵,从人之初始。这种爱,逐渐成为苏轼一生事业的支持与人生的精神支柱。

孩子们要成才,光有爱心远远不够。高尚之气节与远大之志向,是推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程氏深明此理,从苏氏兄弟两三岁起,程氏便每日设立功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从历代诗书典藉中找出许多著名仁人志士的史传故事作为教材,给孩子们授课讲学。她对孩子们说:“读书识字,不是为求官,不是为谋食,也不是专为求取名利,而是为了知事明理,学会做人。要正直、刚毅。能做到这一点,我死而无憾了。”一次,她给孩子们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自幼刚直,他上书弹劾奸党却反遭诬陷,被处死刑。临刑前,他劝母亲不要悲伤,范母说:“人以气节为本,气节在,寿命长短又何足惜?性命与气节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应舍命取义。你今天为义而死,母亲为你高兴!”讲到这里,程氏热泪盈眶,概叹不止。小苏轼望着母亲,认真的说:“娘,我长大以后,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从此,苏轼兄亲处处以范滂为楷模,把节操作为处世立身之本,更加奋发学习,以求成为一个为大家所尊重敬仰之人。

孩子们六岁入学,与别的孩子不同,放学后,一习完功课,程氏就要苏轼兄弟找扛上锄头,带上树苗,去祖茔种松树。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荒芜山岭,点点变绿。十几年过去,黄土坡不见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蔽日,变成了绿色海洋。从此植松一直是苏轼兄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劳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劳动,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十岁起,苏轼与弟弟来到城西寿昌学院求学。兄弟勤奋苦读、聪明颖异,为全院所赞。学校离家较远,孩子们中午自带饭食在学校用膳。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拿出饼,那个端出馍,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唯有苏轼兄弟,只有一碗一碟。碗里盛的是白米饭,碟里装的是几块白萝卜与一撮雪白的盐。兄弟两人,萝卜蘸盐,吃得有滋有味。天天如此,先生有些不忍,说:“苏轼,到我这来吃些菜吧。” “读书很辛苦,带些好吃的来吧。” “不用。我娘说,粗食布衣为养性之本,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 于是,白米饭、白萝卜,白盐粒的“三白宴”,便成为苏轼兄弟午餐的雅称。吃的是“三白”,可论学习,苏氏兄弟却是文品、书品、人品倶佳之“三佳”。“万棵松”与“三白宴“,是程氏刻意谋划的育子之道。

程氏之育儿,如春风春雨,润物而无声。

居家一本育儿经,
万古相传到如今;
从来傲懒总败人,
更有志高方成名。

(0)

相关推荐

  • 东坡故事4: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善良而有气节的人

    闲不住的苏洵再次远游后,苏轼和苏辙的教育依然还得他们的母亲程氏操心.程氏是大户出身,从小喜读书,深明大义,对两兄弟的成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她反复告诫两个儿子,不发宿藏,不残鸟雀.古人喜欢用坛坛罐 ...

  • 她让“三苏”扬名立万,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母亲

    理论上来说,有多少成功的人才,就有多少成功的母亲.如果一家兄弟都很有作为,他们的母亲更是荣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之中.然而,论及培养孩子最成功的女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应该榜上有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三章

    第三章 主要讲苏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一章的阅读要点: 一.超凡的家教. 父亲对他的严格管束. 说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背书!可以说今天一般的学生比起苏轼的用功程度不及其十分之一,他不仅要背下来经史子 ...

  • 东坡故事1:一个不靠谱的爹和一个伟大的母亲

    公元1036年的腊月十九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却诞生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叫苏轼.出生的地点有些另类,名叫纱縠行,是当时四川眉山的丝绸交易中心,这个地名今天依然存在. 如果将苏轼的生日换算成公历,则是103 ...

  • 『乡音歪歪』尹母教子

    尹 母 教 子 策划:孔淑茵 播音:孙进学    制作:朱学岭 本作品经过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编辑:庞里地  朱学岭 文字编辑:孔淑茵  任翠霞  邓伟娜 博野乡音:乡情.友情. ...

  • 孟母教子的实质与当代意义

    设立中华母亲节是传播孝文化,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高端对话"活动4月25日下午在孟子研究院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孟子研究院.中国孟子学会.邹城 ...

  • 孟母教子:从故事到传统

    "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流传较少的是"忧齐",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迁""断机",最有噱头的是"杀豚&quo ...

  • 【诗词楼阁】良母教子家国兴

    文/胡东虹 良母教子家国兴 多年前有位香港歌手叫陈美玲,当时她唱的<原野牧歌>家喻户晓,后来在电视里再看不到她的身影,若干年后在相关资料里看到对她介绍:她三个儿子相继被世界一流名校斯坦福大 ...

  • 苏母公园

                                                                                                    ping ...

  • 谈教育:陶母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家风有多重要

    作者:乔永胜 陶侃,东晋时期名将,以优异的战功和政绩博得世人的称颂.历史上记载,"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路不拾遗". ...

  •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聊展:重温“欧母教子”

    从欧阳修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位满怀慈爱仁心.淡泊自守的母亲,在她的熏陶培养下,欧阳修养成终生勤奋.刻苦治学.宽厚谦和.体恤民情.廉洁奉公等优良品格,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是刻骨铭心的 ...

  • 剧评‖不是苏母,就别妄评!

    都道东风薄情,哪知东风自有恼?一剧<都挺好>演出后,人们对苏母颇有诟病,对苏父怒其不争,对明哲.明成不只是微词,指责是铺天盖地,最后又把所有原因归结于原生态的家庭.殊不知,家庭是社会最小的 ...

  • 苏母公园:解读“一门父子三词客”背后的女人

    苏母公园:解读"一门父子三词客"背后的女人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2020年11月15日,我们第三次到眉山,追寻"一门父子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