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克己真功夫——《论语》悟读【182】
谦无不吉,人之道;
让无不利,仁之道。
《论语》第八篇第一章: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悟读】
虚己,进德根基;谦让,克己功夫。
泰伯,又称太伯,系商末西岐君主古公亶(dan)父长子,才识卓绝,德行无边,助父亶治西岐,深得民心。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之子即姬昌(周文王)。古公喜欢姬昌,泰伯想尽办法来承顺父意,偕仲雍出走南方,“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史记》】。
据载泰伯前往无锡梅里避居,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泰伯也因此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成为吴国第一位君主,死后传位于二弟仲雍。
钱穆先生 《论语新解》点评道,先生说:泰伯可称为至德了。他三次让了天下,但人民拿不到实迹来称道他。
宽容和谦让,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在武王克商之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武王克商后成为天下共主,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华夏部族的文化,以“周礼”为核心,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
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认识其重要性。为人处世,须有一颗大海般的辽阔之心——宽容;还须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大脑——谦让。
谦让克己,最是人生功夫。
礼让天下,需要多么大的一个胸襟,堪称一种伟大的人格。纵观历史,为争夺天下,多少人骨肉相残,血雨腥风;为蝇头小利,多少人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泰伯拥有至高之道德,孔子的赞美,名至实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