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山村日记”,道出了“上下村便民群”为家乡栽植果园的故事
清冷的春夜,月光如水。朦胧中的山脊村落如画笔下的痕迹,静的让人窒息。然而,村里近日发生的一件事,在我的脑海里如涟漪般地涌动着……
2017年4月2日晚,我的微信消息一个劲地响,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我们“上下村便民群”(上下村是指崔喜沟、龚家围两个自然村)里的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清明节外出务工村民回村聚会的事情。群里准备回村的乡亲们最后决定,把聚会要花的钱捐出来,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那就是栽植一个果园。于是,题为《美化家乡自愿捐助活动》的捐款活动在“上下村便民群”里拉开了帷幕。
从即日起,崔喜沟、龚家围两村人发起美化家乡自愿捐助活动,捐款多少不限。具体细节将另行拟定,捐款实时公开。这次活动,往小了说是为了恢复家乡生态、美化家乡环境,为生我养我的土地留下永远的记忆!往大了说是为后辈儿孙做点有实质性的事,也为国家的整个生态恢复做点贡献,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4月5日起,组织“上下村便民群”里的乡亲们,发起此次捐助活动,望大家都能为家乡的美化献一份爱心。谢谢务工他乡、外面拼搏的乡亲们的大力支持!
随后,我接受到了李清龙的第一笔捐款500元。李清龙外出务工近三十年,在二连浩特市摆了个卖帽子的小摊。他是我儿时的玩伴、初中同学,他的第一个带头捐款和反应之快,让我着实感到意外。不由得跟他微信私聊,想了解他的内心,追寻他的思想。他说 :“我虽然村里没有承包土地,但我的根在村里,我的梦在村里。国家政策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多年外出也没为家乡建设做过什么事,现在有这个机会捐点款为美化家乡做点贡献,也是我的梦想”。是啊,他的举动,是他心系家乡梦牵故土的情感和责任的表现。他的行为和举动触动了上下村外出民工的心,代表并体现出许多外出农民工的思想和认识。他们不忘故土,热爱家乡,传播着正能量。
200元、300元、1000元……两村外出的民工陆续用微信发来了捐款的红包。每个红包上面有四个字的留言 : 美化家乡!每收到一个红包,我都回复他们一声 : 谢谢你们。他们的回复多数是三个字 : “应该的”!看到每一个发来的捐款红包,我都觉得沉甸甸的,是那么有分量。看到红包上面的留言,看到到他们给我的回复,我的心情似乎被化成了水,在胸腔里涌动,眼睛里打转!
4月3号晚上,村里召开了村民会议,宣布了美化家乡捐款活动的消息,并说明了捐款建一个果园的事项。在村村民对外出民工的捐款举动深受感触。一番议论商讨之后,村民们主动提出,义务出工出力把果园建成。散会后,七十岁的村民老尹,把上下村微信群的电话,发给了在包头市打工的儿子,并建议他儿子参加捐款活动。第二天老尹的儿子就要求进微信群并捐了款,支持美化家乡的自愿捐助活动。崔喜沟村嫁出去二十多年的张秀清、张秀莲,户口迁走多年的潘金、张玉美,他们都为家乡的美化捐了款。在村年纪较轻的村民也参加了捐款活动。
果树苗拉回来后,选地定距的、挖坑栽植的、开着小四轮拖拉机拉水浇树的。两村村民争先恐后,几乎全部出工,就连五十多岁的偏瘫残疾人,也在用一把手拿着铁锹为果树添土围坑。尤其是七十四岁的老党员何云福、六十九岁的老党员李福录,带头出工,早出晚归。仅四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近四十亩的果树栽植。完工后第二天,何云福和李福录两位老党员,又拿着铁锹去查看果树的栽植情况。检查果树是否有栽植不到位,或浇水露坑露根的现象,深怕影响了果树的成活!
让人感动的是,两个村外出务工的乡亲们,本来是打算清明节回乡聚会的。当有人提议“花钱聚会不如把钱捐出来美化家乡时”,群里的乡亲们马上响应,取消聚会,把省下来的钱全部捐了出来,为建设家乡尽责任和义务。他们说:“不管我们人在哪里发展,我们的家乡是在龚家围和崔喜沟。我们的根在家乡。家乡的美化建设,我们当然义不容辞的出一份力量。这次捐助活动,不仅传递了正能量,也为小山村增添一道小小的风景 ,为后辈儿孙做了件好事,也为村民未来的增收和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乡亲们的这一举动,不仅仅显示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也体现出对生态的重视、对政策的理解,也体现出村民极强的凝聚力。
乡政府、村委会对美化家乡的捐助活动非常重视,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植树过程中,乡政府和村委会的领导、干部们几次来现场指导,并为这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
截至5月4日,这次捐助活动的所筹集资金三万多元,已全部用于果树栽植。为了恢复生态、美化家乡,崔喜沟、龚家围两村走了异地搬迁、整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说是国家和政府给了这两个村子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乡亲们也及时抓住了这有利的机会,为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生态的恢复添砖加瓦。相信他们今天的举动必定为明天的收获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参与也见证了这次活动的全过程,在和外出的乡亲们就有关这次活动的聊天中,几次被他们简单纯朴的言语感动的落泪。在外面打拼的乡亲们: 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夜深了,月已没落在山脊的那边。山沟的小村,依然那么平静。乡亲们或鼾睡或入梦,嘴角一定都挂着浅浅的微笑!(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