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苦涩童年

人到了中年之后,总是割舍不下曾经的岁月,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到了新时代的今天,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事情,总会触及到心灵的伤痛,不由得想起过去的一些苦难经历和曲折人生。

几天前到县医院办事,碰到了这么一件事: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由于小时候吃糖多了,患了牙病,找牙医那儿处置,医生说,牙齿是保不住了,需要拔掉两颗牙,然后再镶假牙。陪他到医院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他母亲,另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姑娘,像是患者的小妹妹。一阵诊断之后,需要到门诊楼的窗口办理交费手续,这个小伙子看完牙病却坐在椅子上发呆,交费全靠他母亲上下楼梯去办理,母亲还得拉着那个小女孩,生怕有个闪失。我看到这里,心想,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挺壮实,是不是腿脚有残疾,否则他怎么不亲自去办理交费取药呢?事后才知道,这个小伙子从小娇惯,长大后没有一点自理能力,办什么事都束手无策。正是那种“说不了一个人的话,打不了一个人的架”一个人。小伙子平时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一是不会干,二是不敢干。家里大小事务都得父母亲自出面。他除了去超市买零食花父母的钱去消费之外,几乎干不了什么事,有时心情不好还对父母吹胡子瞪眼,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通过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农村老家。大约是我五六岁的那一年腊月(我还没有入学),全村的许多人不明不白地染上了“伤寒”病,那时候一说“伤寒”,都谈“病”色变,轻者难愈,重者死亡。现在我们知道,“伤寒”病正是如今的重“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起先是母亲染上的,已经有五六天了不见好转。那时的农村,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有了小灾,小病全靠自己扛,一定抗不过时,才想办法。母亲的病不但不见好,而且有病情加重的意思,头疼,高烧,说胡话,浑身无力,最严重时还昏迷不醒,坐起来都有困难。当时的农村,人们的认知水平低,医疗条件更差,不知道是得了一种什么病,全村人都很害怕,到外地医院治疗又没有钱,大部分人都靠身体抵抗来自愈。母亲瘫痪在炕有几天了,就靠父亲服侍,又过了两天,母亲的病稍有点儿好转,父亲却被感染上了。这一天的深夜,父亲病情发作得更厉害了,全身发抖,不能说话,高烧不退。我们全家除了小孩子就是父母,现在父母都病倒了,真是束手无策,怎么办?母亲当时想,这是不是老天爷要要我们一家的命呢?一时间全家人手足无措,最大的哥哥还不足十岁,姐姐比哥哥小一岁,这时母亲叫醒了哥哥和姐姐。

让他俩穿好衣服起来,先找隔壁的高九叔,再由高九叔带着他俩去找当时村中驻军的卫生员。因为高九叔平时与部队的卫生员比较熟。母亲吩咐了哥哥姐姐该怎么做,可是哥哥姐姐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有点儿不敢去。正值腊月,外边的天气漆黑一团,呼呼的西北风也刮个不停,这时我也醒了,也听到了他们的说话,又看到父母亲双双躺在破被子里,缩成一团不停地呻吟着,心里难过极了,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是一种什么感受。我一骨碌爬起来,幼小的心鼓起了大勇气,勇敢的说:“让我去先找高九叔,再找解放军卫生员叔叔”。可是父母看到我这么小,哥哥姐姐都不敢去,他能行吗?再说外边天气又黑又冷。让他去转了向,迷了路,那就更麻烦了。正在为难的时候,我已穿好了衣服,坚定地说:“不怕,我一定能找来卫生员。也不会转向迷路”。父母亲再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我,让我去找卫生员。母亲又指使姐姐跟着我,能给我壮胆。他比我大三岁,还能引路。就这样,姐弟俩在漆黑的冬夜穿好了衣服,半夜叫开了高九叔家的门,找到了隔壁高九叔,热心的高九叔听明白了情况,立刻起身带着我姐弟俩深一脚浅一脚地找到了部队营房,又叫开了卫生员的门,卫生员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立即起床。

背起卫生箱,与我们匆匆往家赶。到了我家,卫生员看到我父母病成那个样子,屋里点着昏暗的煤油灯,家徒四壁,还有几个小孩子,卫生员也有点儿心酸动情。立即手脚麻利地打开药箱,取出了体温计,听诊器和一些药品。然后分别给父母诊断,之后给父母各打了一针,配了药,才对我们说:“不要紧,吃点儿药几天就会好的,不要担心”。至于得了什么病,卫生员也没说,我们也没敢多问。

约摸过了一两个小时,卫生员又安顿了我们几句话,钱也没收,背起卫生箱就匆匆地离开了我家,回到了营房。

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只到现在几十年了还记忆犹新,一颗纯真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竟能勇敢地承担家庭的责任,现在想起来自己还有点儿不相信。打那以后,不管家里有什么大事我都不怕了,该念书时念书,该干活时就干活,成了父母最大的帮手。

我将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心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刻苦学习,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现在再回头看看那个牙疼的年轻人,30多岁了,还不会居家过日子,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得依靠父母来生活,真是值得我们深思啊!

投稿微信:nmrwsd

竺元平

【作者简介】竺元平,生于1964年2月,1984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喜欢阅读,擅写回忆性的散文,常作历史性的探索,热爱生活,向往明天。

(0)

相关推荐

  • 爱情,都在日子里

    当准备写下这篇文章时,我仔细回想父母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爱情,我首先想到母亲曾说过这样的话,权作标题. 我父母是在我们这个城市刚刚解放后经组织介绍认识并结合的,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父亲是37年前 ...

  • 老家的楝子树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老家的楝子树 作者:姜佃广 在老家的院落里有一棵楝子树,树苗是父亲不知从何处捡来的楝树果种培育 ...

  • 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苦尽甘来

    一个努力奋斗的人,注定要人生坎坷,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要跋涉必无坦途,不前进永远不知路途之遥远.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从记事起,我依次经历了天真苦涩的童年,快乐阳光的少年,奋斗不息的青年以及成熟老练的中年 ...

  • 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人到中年

    艰难曲折的青年时代,青春亮丽自然与我天生就无缘.外表的沉着,内心的煎熬,成就了我而立之年的刚毅,果敢.看到青年时代的同伴那欢快,无忧的生活节奏,内心的自卑与遗憾,痛苦与挣扎,依然深埋于心底. 无情的岁 ...

  • 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艰难曲折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开天辟地的改革序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奏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给人们指明了奋斗的航向,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阶级斗争为纲"向" ...

  • 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阳光少年

    我的少年时代比较快乐,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心里干净又单纯,基本上没有多少烦恼.这大约可以从我读初一时的1976年开始说起. 村中读小学时,正是全国"批林批孔"的高潮期,同时又是&quo ...

  • 竺元平 | 往事回忆之幼儿记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成年后,大约从三四岁就开始有了朦胧的片段记忆,我也不例外,当夜深人静时,大脑的神经元开始活跃,在纷繁复杂的记忆深处,搜寻着幼年的痕迹,渐渐地一些颇有意义的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 这些 ...

  • 竺元平 | 小镇往事

    1984年夏,正是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酷暑.两年来为了打工挣钱而多地奔波,如今鬼使神差地流落到了苏尼特右旗白银哈尔镇,这个具有浓厚蒙古族特色的小镇就坐落在集二线铁路的一个咽喉要道上.小镇内居民不多,却放 ...

  • 【099】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竺元平作品

    迈步漫漫进修路 眷恋浓浓家乡情 竺元平(内蒙古) 上世纪80年代末,为振兴内蒙古乌兰察布教育,加强乌兰察布教师队伍的建设,1989年5月份,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出台了"第二届名代师&qu ...

  • 竺元平 | 相识老Q子

    老Q子,原名乔有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曾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人,近二三年以来红遍了我们内蒙古商都县的文学界.在商都,不论是混迹文坛多年的八十老者,还是初出茅庐的奶油小生,都能在网络平台或者老 ...

  • 竺元平 | 千言万语思故情 遥寄当年养育恩

    清明祭扫泪两行, 人间何处情断肠. 如烟往事不留痕, 凄风苦雨梦常在. 千言万语寄深情, 化作飞蝶恰恰啼. 几天前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文学<母亲的葬礼>,该文通过对18年前母亲葬礼的回忆,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