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新知加餐(下) | 殖民火星不仅仅是科技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现在假设现在已经 20 年过去了,第一批开拓者也都老了。火星上的定居点的人口成分越来越复杂。老中青都有,拖家带口的也不少。有些孩子干脆就是在火星上出生的。有了孩子就必须有幼儿园和学校。人多了总要有商店,老人多了,医疗服务需求也会变多,难道得了阑尾炎只能回地球去动手术吗?这个一个小社会必定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时候火星上的殖民小镇很像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在大山里建立的那些工厂。这些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建立在了偏僻的大山深处,厂区内部五脏俱全,无论是学校、医院、商店,样样不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人类登陆火星以后的前 10 个火星年都在解决生存的问题,建立能够自持的生态系统。经历多年的努力,这个目标基本达成。现在,火星小镇开始解决来这里的目的问题。我们费劲巴拉的从地球来到火星,克服了很多艰难困苦,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火星上气候不如地球舒适,资源也不如地球丰富。我们难道就是为了开拓而开拓。为了殖民而殖民吗?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这是为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地球上的人灭亡了,火星上还有备份。如果这就是火星殖民的目的的话。也显得太过虚无缥缈了。
先驱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他们也许有着坚定的理想,因为他们本就是被崇高的使命召唤来的。但是他们的儿孙可不是这样。儿孙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可不想被奉献。他们也许是厌烦火星上铁锈一样的颜色,厌烦出门总要穿上厚重的宇航服。他们要看看蔚蓝色的地球,他们从望远镜里已经不止一次眺望自己的老家,尽管他们一出生就在火星,从来没回去过。他们期望去地球就像父辈们期望去火星一样。
在这个火星小镇上,恐怕年轻人的生活从一出生就确定的了。小镇只有一所学校。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全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没有激烈的小升初考试,也没有中考高考,你只要愿意读书,那就一路读下去。读出来以后,你能获得一个小镇的工作岗位,要么就分配到遥远的考察站去工作,那里的人更少,也就是十几个人吧。说实话,火星能提供的岗位也就只有那么多。除非,扛起背包回地球去,那里可是个花花世界。有蓝天白云,有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比不上绿水青山。地球上还有动物园和水族馆。这些都在 VR 眼镜里看到过,但是总比不上看真的。地球有着无数新奇的职业,钢琴调音师这种职业,火星上没有。电子乐器是不需要调音的。地铁上早高峰负责在把人推进地铁车厢的职业在火星上更是不可能存在。
年轻人适应能力很强,回地球唯一要担心的是重力。从小出生在火星的孩子似乎适应了低重力。火星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回到地球是不是会直不起腰来呢?这只有靠加强锻炼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之,这个小镇虽然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生活太过无聊。人生似乎没有什么悬念。要么去前方的考察站,要么就在总部找个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火星。老人们回不去,地球老家的房子早就卖了,要他们住到哪里去?再说了,在火星上享受免费医疗,虽然水平不高,但是好在不用排队,随时可以去看病。地球上据说看病贵死,老人们恐怕负担不起。火星和地球的货币也不通用。算了,就在火星安度晚年吧。
火星殖民的成败,非常依赖于地球的政策,假如地球能找到那么多愿意上火星定居的人,源源不断的连续输送上百年,那么火星上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那么各种产业都会兴起,这个经济系统就活起来了。但是地球不可能不求回报的持续做下去。从火星上运回去的矿产贵的要死,根本就不划算。太阳系在形成岩石行星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成分基本一致。说实话,也没有那哪种东西是地球上没有,而火星特别丰富的。也许,可以靠旅游业来拉动火星的经济,前提是票价不能太贵。如果维持20万美元的单程票价,恐怕一来一回没多少人承受的起。去火星总比登上珠峰要贵吧。每年登珠峰的人也就那几百号人。而且限于地火往返的发射窗口期,一趟旅游算上来回的时间,恐怕需要六七年,这个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也是一道巨大的门槛。出去旅游一次六七年才会回家,这是旅游呢还是离家出走呢。
所以马斯克强调,要快速移民 100 万人,慢腾腾的是不行的。热情与兴趣总会被漫长的时间消耗殆尽。他热切期盼着每到发射窗口期就能看到 1000 艘飞船腾空而起,飞向火星。我对此还是深表怀疑的。因为火星上的定居点建设没那么快。
你也许会发现,似乎制约人类成为星际生物的因素并不来自于外部,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来自于内部的。我们似乎总是会被经济因素所制约。为什么阿波罗登月在17号以后就停止了呢?因为太贵了,得不偿失。阿波罗计划本来就是个面子工程。至于给科学与工程技术带来的进步,那都是附带效应。
是什么导致了大航海时代的早期殖民者那么艰苦,是什么导致了三线建设那些封闭独立的小镇衰败。似乎背后总是有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这一切。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之中。亲属、朋友、工作伙伴构成了人际关系网。你买东西也离不开商业网络,这个网络包括物流和信息流。这些网络层层叠叠的把每个人都嵌入进来,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络的一个节点。
网络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复杂网络系统的定性和定量规律的崭新的交叉科学,从学界到商界,很多人都在尝试用网络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毕竟网络科学本身就是复杂性理论的一个分支。比如谢显锋也在利用网络系统来研究复杂的商业规律,他写了本书《球面商业规律》,里面就描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球状网络,他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消费者的各种行为,各种现象。在跟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的有些观点挺有意思,比如说,他提到,可以从网络的角度去看看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和协作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从网络角度去重新解读大航海时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过去人们认为,大航海是为了寻找资源。你看,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弄回了大量的金银,于是西班牙人就突然之间暴富起来了。一艘艘大帆船来到了当时的中国,用白花花的银子购买了大批的瓷器、茶叶、丝绸带回了欧洲,马上能赚更多的钱。
实际上,大航海是把东西方庞大的人口联系在了一起,大帆船只是中介。中国出产的丝绸和瓷器茶叶都是靠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真正的财富是人的劳动。后来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西班牙人的银子都被英国赚了去。西班牙人成了过路财神。英国人富起来了,英国人出售的是科学与技术,出售的是智慧,着同样也是人的劳动。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大航海实际上是把本来无法连接在一起的人群给连起来了,正是这种全球化的商品交换产生了大量的财富。
那些到达东方的航海家们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的,可是北美殖民地为什么一开始那么惨呢?因为没人,人口少得可怜。后来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手段有点下三滥——贩卖黑奴。从非洲弄了大批青壮年来到美洲。非洲流失大量的人口,这对非洲是个沉重的打击。
社会协作网络,连接越多,就越发达,越富有。人口就是一个个的网络节点,当然是节点越多,连接数越多。假如把一小部分节点从整个大网络里面分割出去,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网络,经济必定会一落千丈。国际上要制裁某个小国,切断了它一切对外的经贸往来。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惨。靠那点人口,即便是再能吃苦耐劳,也很难翻身。
同样,把几千人放到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下,这一群人因为节点数太少,因此很难维持足够多的连接数。假如没有外来资源的注入,很快就会衰败。俄罗斯有大量当年因为军事需要而诞生的小城,这些小城只知道编号,不知道名字。现在这些小城几乎都人去楼空。变成了鬼城。火星移民是不是也会重蹈覆辙呢? 人口说少不少,说多不多,经济凋敝,进退两难。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个时候是火星殖民成败的关键时期。决定着未来的成败。
假如马斯克的想法成功了。他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移民 100 万人去火星。那么火星城市应该是有机会完成自我循环,成为一个有自持能力的城市。我们不妨胆子再大一点,假如把地球上的一半人移到火星上去。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大家想想看,几十亿个节点,这些节点之间有大量的连接,假如我们把这些节点分割成无法相连的两部分,总连接数必定是腰斩。如果总连接数真的与经济繁荣程度相关。地球上少了一半的人口,经济会一落千丈。
假如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推理。当地球上移民到火星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地球的经济衰退就足以造成星际殖民活动难以为继。于是孤悬在火星的殖民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宇宙里的智慧生物即便是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恐怕也是很长时间迈不出第二步。或者干脆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宇宙间有星际殖民的现象。高级智慧生命相互协作的复杂网络是很难被分割的。这到有点像是黑洞的面积定理,黑洞只能合并,不能分割。大过滤器假说不能只考虑是外因,不考虑内因。
既然人类的协作网络不能分割,那就只能带着地球去流浪了。平哥觉得,这不是开脑洞,这是必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电影《火星救援》镜头
说到底,地球拥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社会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之内。这个系统是自然演化而来的。这个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量其其庞大的网络系统。现在地球的环境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演化的结果。可是假如要殖民火星,火星定居点在初始阶段必定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类成了掌控者,这个网络系统本身从一开始就是失衡的。因此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隐患。能不能度过这个阶段,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从火星殖民来反观我们的地球,你就会发现,地球真的是太好了,这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毕竟,地球是没有备份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