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胜则动
“风胜则动”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今天我们来聊聊这句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风胜则动”。这里的“动”指的是振掉摇动之病,它的本意就是指肢体的动摇。这是比较早就已经确定的中医观点之一。早在《左传》中医和为晋候治病的记载中就提到了类似的思想。
晋候得了病,可能是因为秦国有名医,就求医于秦。秦伯就让医和来为晋候诊治。医和看过以后告诉晋候,已经病重不治,还为他分析了一番病机。其中专门谈及六气太过,则为六淫,并分别分析了六淫致病的特点。与后世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不同,医和说的六淫是阴、阳、风、雨、晦、明。医和所说的风淫致病特点就是“风淫末疾”。末疾,即指四肢的疾病而言。可见“风胜则动”的原意应该就是指四肢的动摇而言。王冰注为“风胜则庶物皆摇,故为动“,将动的症状不再局限于四肢,万物动摇,都与风有关系。则肌肉之跳动、抽动,目睛之转动、震颤、上吊皆可归于风象。但凡看到这类动摇之象,就要想到风邪为病的可能性。既包括外风,更包括内风,临床所见,还是以内风为多。
但是前面所举的动象,如四肢、肌肉、目睛之类,都是肢体之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邱辛凡教授将这个动象又扩展到内脏之动,认为一切“不动而动”和“动而太过”,都可以认为是风象。所谓“不动而动”,是指人体正常无动象的部位出现了异常的动象,如筋肉跳动、面肌抽动等;“动而太过”,则是指人体正常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太过的动象,如头部摇动、四肢抽搐、哮喘、心之悸动等。他的主要创新在于将内脏之动也纳入了风象。比如胃肠本来就是传化之腑,传化水谷当然也是动。将如果传化太过,水谷不及久留即传导而出,就变成了泄泻,这不也是一种“动之太过”吗?也可以认为是风象。再比如心脏本来就要动,但如果动之太过,就会出现心率过快,悸动不安,也可能是风象。
他曾经看过一个病人,是位退休工人。他患有10多年的高血压,还有6年的室性心动过速。主要症状是心悸、气短、胸闷、头昏、倦怠乏力、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而细数。邱教授辨证为心肾阴虚,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7天有效。心率从每分钟140多次降到120多次,但总归未获全功。于是,从风胜则动的思想出发,考虑心动过速是内风引起的,在原方基础上加天麻、钩藤、地龙、僵蚕、龙骨、牡蛎等熄风止痉之品,再服7剂,心率即回复正常。10年后复发,还是用这个方子加减,只用了7天就好了。
邱教授的这种阐发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有医生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又扩展到其它疾病的治疗。比如肾脏病的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可引申为肾脏的 “动而太过”。肾脏每天滤过产生蛋白尿的量是有一定范围的,这是肾脏生理范围的“动”,是正常的 “动”。当“风”邪内扰于肾,使之过动,导致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出现大量蛋白尿,这也是风动之象。在辨证基础上加用风药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都可以从风证论治和都必须从风证论治可不是一回事。当我们看到不动而动,或动之太过的病症时,要想到风,但不能只想到风,不然就失去了辨证的意义了。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师承双博士。先后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周安方、王坤根诸先生。勤求古训,醉心中医,倡内外兼治,针药并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承担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外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网络主播的“从头学中医”课程累计点击五百余万。
门诊安排:
周一上午,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专家门诊
周二全天,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专家门诊
周三全天,浙江省中山医院庆春路院区(浙江省名中医馆),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专家门诊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教学门诊
周六全天,桐君堂武林馆,专家门诊。
微信号 : bmzzyjt
头条号:孙洁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