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华朗诵|填补《十年空白》,珍惜大好青春

领读者

吴晓华,绍兴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FM103.5绍兴私家车广播主播。

填补《十年空白》

⊙麦秸

一面白墙,白墙的右上角挂着一张年历,左下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盏台灯,一摞书籍,最上面是一本字典工具书,然后就是一名青年男子伏案学习的背影,一件外衣搭在椅背上,给人一种沉重和凝思。

  这是朱世平先生早期的一幅摄影作品《十年空白》。我一直久久地端视、沉浸其中。我的理解,这幅作品反映的不是个体的命运,而是那个时代里那一拨人的共同命运,十年荒废,大好年华已去,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看做作者本人,也可以看做是当时无数个渴望学习进步的青年,总想找回十年动乱期间所失去的宝贵时间。

  “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很是坎坷,出生逢上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上学时又逢上文革的十年动乱,参加工作后又是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这一系列的经历跟着共和国的脚步在摸索前行。”朱世平语气沉重起来。

  想起来了,在我很小的时候,父辈们时常在一起讲的也是这些话,被在一旁玩耍的我有意无意中听到了。

  朱世平: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十年空白》、《忘我工作》、《戏迷》、《喝不完的家乡酒》、《欲滴》、《戏台》等等。多幅作品被《大众摄影》、《摄影世界》、《光与影》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获奖。个人业绩被《中国摄影家全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大型典籍载入。

  “我老家在陕西榆林佳县,那里也是《东方红》最早的传播者——李有源的故乡。父亲是南下干部,我生在绍兴,稽山中学毕业的,82年开始学摄影,记得最早买了一台折叠式海鸥照相机。西北老家,那是一个只有六户人家的山村,所以我每隔三五年都要回去一趟,寻根或者探访,那里的陕北老乡头上都裹着白羊肚手巾,很是憨厚好客,每回去一次就感动一次。”

  在他的描述中,我还原着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为响应“知识青年下乡去”的号召,毕业之后,背着铺盖去上虞的一个乡下插队的场景,他在广阔的天地里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田间卷起裤脚插秧、施肥……两年后返城便进入了浙江省第四地质大队做了一名地质勘探队员。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朱世平的摄影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地质队员经常翻山越岭,而每当我去一个地方,都会被祖国的大好山河所惊叹,于是我有了一种想把眼前的美景,看到的一瞬拍摄成影、定格永恒的念头。”

朱世平就这样开始了把玩相机,钻研技艺,很快的,一幅反映地质勘探队员《忘我工作》的作品获得了全国有色系统首届书画摄影展二等奖,作品中表现地质勘探队员爬山越岭,风餐露宿的工作热情,一次进餐时,忽然发生井下故障,勘探队员便放下饭盒投入紧张的抢险工作,这种忘我工作精神,时刻都呈现在作者面前,以虚与实,静与动的对比手法,展示勘探队员精神风貌。

  说起当初从发烧友做到一名摄影人,回顾这其间走过的路却是异常艰辛,或不被人理解,“那时的摄影器材都是我从百元工资里抠出来的,记得我的一幅作品《童心》在82年被《浙江日报》刊发,拿了五元稿费时异常高兴,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便打了老酒,就着茴香豆,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分享。”

《水乡初雪》摄影作品,是一幅不可挑剔的好作品。画面布置极致,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少余的,完美组合,朦朦胧胧的小雪花映衬着江南水乡的美,大船与小船的呼应,人与人的距离,桥与民居的错落都是那么的协调,不能复制的一瞬间。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

  “为了拍《水乡初雪》,我冒着风雪,鞋子湿透,在西郭门外一站就是半天,完全是为了构筑一幅好图,为了画面人物的灵活再现。夜里回到家里,在暗室里制作照片,用显影水冲洗放大,经常是通宵达旦,很多时候用裁纸刀划破了手指。”

  有这样一段记录他当年摄影的文字,也被他一直剪贴在笔记本里——

  “正月里,人们沉浸在幸福的喜庆里,享受合家团聚时,你却独自背着摄影包或约上几个发烧友,步履匆匆拍社戏,摄灯会。夏夜,宿舍改成的暗室格外憋闷,你却守在放大机旁通宵达旦;秋风萧瑟,你又踏上金色树叶铺成的道路,翻山越岭拍摄英姿勃勃的地质勘探队员;瑞雪纷飞时,你把镜头对准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现任绍兴市人大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继岗先生早些年在《浓缩美的人——记朱世平》的一段文字,文中还写到,“为获得一个最佳构思,你殚精竭虑,甚至彻夜不眠,反映十年浩劫后,青年追回时光,奋发努力的作品《十年空白》,堪称'耐得三更寒’而后得。”

  我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父辈那一代人的经历在儿时的记忆早已熟悉,而此刻在朱世平缓缓地讲述中又重温了一遍。于是我再一次把话题转向了《十年空白》上,我知道,这是一幅无法忘却的作品。

  说起当年为什么会创作这幅摄影作品时,“拍这幅作品我是花了心思的,后来能获得大奖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拍摄作品前我是下足了功夫。”朱世平甚至有些志满意得。

  “这幅作品在1987年元月获得绍兴市首届青年艺术节获特等奖,记得当时由市委书记章耀徳在绍兴剧院颁发奖杯的,随后在《八小时以外》杂志举办的全国摄影赛中拿了一等奖。

  作品《十年空白》,是作者经过了精心构思和加工提练,大胆运用高调的拍摄方法,画面简洁,布局合理,右上方留下大面积空白,给读者去想象,这空白干什么?给人启迪什么?引导读者去深思和回顾——文革时期的十年浩劫,给当时青少年带来重大灾难,荒废了学业.误了前途。作者由此为创作题材,表现一位青年埋头学习.奋发努力地夺回失去的时间。没有表情,没有动作,只有伏案写作的背影,给人想象,给人震撼。这幅作品能屡屡获奖,能得到评委们一致好评,也是意料之中的。

  “玩摄影是要烧钱的,而且不能求能得到任何的回报,现在的摄影器材不仅装备贵,而且也要有大把的空闲,有时候为了生计,把自己的爱好不得不暂抛一边,后来我选择了个体经营,出去拍照的时间少了,但我对摄影的那颗热爱之心一直都在。”朱世平最后说到。

- 关于作者 -

麦秸,原名陈向炜,陕西富平人,浙江省作协会员,绍兴越城区作协副主席,有诗作刊于《星星》、《北京文学》、《天涯》、《知音》、《诗歌月刊》、《延安文学》、《浙江日报》等。绍兴市十佳新绍兴人,入选浙江省作协“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出版诗集《给我一个地址》《来去之间》并获奖。

- 关于作品 -

领读·最绍兴是一个发布原创诗歌美文的平台,以音频、视频、图文结合的形式表达,挖掘绍兴文化题材、遗存和新作,由专业主播和朗诵爱好者共同参与,你领我读,传达绍兴能量,讲好绍兴故事,让绍兴声音走出去,把外地朋友请进来。“诗话绍兴,一页江南”。

·

▎更多领读者

薛飞朗诵《盐帮古道》;继承朗诵《夜访云门》芳草朗诵《我的水乡我的梦》吴晓华朗诵《塘栖来信》夏天郭铮合诵《2500年的线装》郭红波朗诵《知味停车》红尘浪子朗诵《在雨中循声而望》晓辉朗诵《风之语》; 茶香朗诵《挂在空中的思念》子瀚朗诵《零点的雨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