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假期,在家试试这几款汤水吧!
“听风听雨过清明”。清明时节,春意正浓,万物“吐故纳新”,天气回暖,时晴时雨,不时仍有冷空气入侵。春主生发,清明阳气渐盛,清气上升,肝木正旺,湿气弥漫,此时养生不当极易出现肝郁化火、肝脾不和的表现,如情志不畅、易怒、失眠、口苦、腹痛、头晕目眩等。寒湿侵袭肢节还会引起关节肿痛。故清明时节养生注重疏肝清肝,健脾祛湿。
材料:老桑枝20克,北芪15克,生薏米30克,老母鸡半只,生姜3片,红枣5枚(去核),蜜枣1枚。
烹饪:桑枝洗净,浸泡片刻,鸡洗净,切大块,先焯水。将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前后多雨水,气候忽冷忽热,人体容易为湿邪所困,出现四肢困重,肢节疼痛、麻痹、酸软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也容易在梅雨天气发作。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气水的功效,《岭南采药录》中记载其“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体风痒。北芪是补气的要药,配合红枣补血,薏米除湿。本汤有祛风湿,益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广东民间常用此汤调治寒湿侵袭关节所致四肢挛痛、麻痹等病证。
材料:干黄花菜(金针菜)30克,豆腐2块,排骨250克,红枣5枚(去核)。
烹饪:排骨洗净、焯水备用,干黄花菜先用清水泡发、洗净、沥干,豆腐先用油煎至淡黄色,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小时左右,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黄花菜,古代医家称之为萱草、忘忧草,《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其“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本草图经》言其“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以花入汤,有着清热利湿,宽胸解郁,凉血解毒的功效,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适用于肝郁化火人群,症见情志不畅、焦虑失眠、烦躁易怒、口苦等的调治。
注意:黄花菜请选用干品,鲜品需先焯水,然后浸泡数小时方能食用。脾胃虚寒者慎食。
材料:鲜嫩艾叶100克,鸡蛋1个,糖或盐适量。
烹饪:将艾叶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煮3-5分钟,再打入鸡蛋花,煮沸即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糖或油盐。
功效:艾叶,苦、辛,温,归脾、肝、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温中,逐冷,除湿。”配和甘平养阴的鸡蛋作汤,有温经散寒,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虚寒体质、寒湿侵袭所致痛经、腹痛、月经不调、四肢冰冷等人群。
材料:枸杞子10克,杭白菊6克,猪肝250克,玫瑰花3克,红枣5枚,生姜3片。
烹饪:猪肝洗净、切厚片,用沸水焯去血污;红枣去核,生姜切片;玫瑰花、杭白菊另放备用。将上料同放炖锅内,加适量清水,炖1.5小时左右,将熟时放入菊花、玫瑰再煮10-15分钟,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枸杞子可滋补肝肾、补血益精、明目,白菊花可平肝明目、祛风散热,猪肝有“以形补形”,养血补肝之功。配合理气解郁、和血调经的玫瑰花,益气养血、健脾益胃的红枣。杞菊炖猪肝有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春季由于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眩晕、目涩、腰膝酸软的调养,或阴虚体质、容易视物疲劳人群均可使用。
注意:高胆固醇、痛风人群慎食。本方出自邓沂·《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