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顿庄园里做一场梦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唐顿庄园》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英剧,看完第一季以后,心里思绪密密麻麻。

最初,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我对英剧美剧存在一定偏见,虽然不过是建立在人云亦云的基础上。

我总以为,国外的热剧,左不过是卖腐、卖肉、血腥、暴力、恐怖。

而《唐顿庄园》像一股清流,给了我云开见月明的观剧体验。

它的取景,是英国伯克郡的一座极其典雅奢华的庄园——海克利尔城堡,外部看来,端凝沉着,历史感厚重,仿佛独立隔绝的一个世界、一座纪念碑;

而庄园外,是青青草地,碧蓝天空,鲜丽明净,色调明快,你会一扫从前听到英国瞬间产生的,阴雨绵绵,雾气缭绕的刻板直觉。

故事便围绕居住在唐顿庄园里的格兰瑟姆伯爵一家主仆上下的生活境遇而展开,并交错一些历史上真有其事的著名事件,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此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反映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态势。

这种凝缩即是精华,芥子纳须弥,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里比比皆是。

中国四大名著的扛鼎之作《红楼梦》即是借助展现贾氏家族的荣华兴替来反映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动态。

以及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虹》,美国小说《喧哗与骚动》和《飘》。

尤其是几代同堂的大家族,因为存在诸多利益纠葛,性格冲突,人情世故,故而最容易反映出“袖珍社会”里人与人摩拳擦掌,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生态环境。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唐顿庄园的继承权问题。

因为格兰瑟姆伯爵没有儿子,所以只能将伯爵的称号以及唐顿庄园的拥有权过继给家族里旁系的子嗣。

故事由这个矛盾展开——

本来大有希望的继承人,也就是玛丽的表哥兼未婚夫(虽然她并不心甘情愿),在泰坦尼克号的灾难中丧生,于是另一位合法继承人,身为普普通通中产阶级的律师马修登场,也即格兰瑟姆伯爵以及夫人内心钦定的玛丽的第二任未婚夫。

为了让家族产业利益最大化地惠及嫡系的后代,不得不采取这种类似“政治联姻”的手段。

同时,借助婚姻纽带的维系与巩固,格兰瑟姆伯爵也能够更加安心更加坚定地将承继了许多个世代的唐顿庄园“拱手让人”。

唐顿庄园里,有格兰瑟姆伯爵性情殊异,各美其美的三个女儿。

这仿佛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或者说叙述母题。

《灰姑娘》的童话传说,《乱世佳人》的南方奴隶主种植园阶级的挽歌,莎翁名作《李尔王》里,都是三位女儿,这并非巧合。

“一个”难免单调,缺乏戏剧感与描写的张力,“两个”足以进行对比,但始终不及“三个”的复杂性与完整性。

三个不同性格的女儿,更加有利于揭露人心人性的多面性,有助于提供充分的戏剧冲突与矛盾。

这是艺术作品赖以生存的氧气。

流传至今,也就是所谓的“三个女人一台戏”,类似“金字塔结构”,让人得以在其间畅游,灌注众多言之不尽,意味无穷的情思。

三位女儿的婚姻归宿问题,是矛盾问题的核心。

这也是英国文学以奥斯汀小说为翘楚的作品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小姐玛丽美丽大方,出入交际场合从容优雅,如鱼得水,享受众多爱慕的目光,与父母殷切的盼望,故而心性高傲不群,怀有不甘为人后的私心。

这些都是为人所知的部分,但内心深处,她也渴望被宽容、被体谅,拥有主动选择自己心仪的伴侣、向往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与权利。

但她作为格兰瑟姆伯爵的长女,享受这种自主婚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她还是能够拥有部分选择权,但最后的仲裁权始终掌控在家族长辈的手中,因为家族产业归宿问题的梦魇始终笼罩在她的头顶。

从一开始,她就无法纵情任性地曼舞,手脚始终“戴着镣铐”。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公”,才使她的心性里有着一些幽暗的、狭窄的、冲突的,也未尝不是心酸的、寂寞的部分。

她无法和森严的家族制度作对,更做不到向铁面的社会约束抗礼,于是只能一边咬牙切齿,一边隐忍接受,逐渐宽宥、服从,以善解人意,识大体的姿态来自我吞噬,自我消解。

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家教谨严的庄园里,她不是不现实的,或者说,物质的。

也理所应当,她没有理由为了虚无缥缈的爱情而委曲求全,而挫骨扬灰地自我改造。

所以,她能够选择的对象也极其有限,不过是在各种慈善晚宴或者上流舞会上出没的成功体面男士,以此实现“平行迁移”。

像亦舒喜欢说的,含着一只牙刷就可以登堂入室的伴侣

本来,她的家世,她的美貌,她的谈吐,她的气质,在上层社会里谋得金龟婿也并非难事。

她的毛病在于眼高于顶,挑三拣四。

追求物质之外,还需索灵魂。

她要一个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心照不宣,兴趣相投的良人。

其实,这未尝不是尘世间万千女子共同的夙愿,只是更多人因看透这金碧辉煌梦境里千疮百孔,空洞无物的真相而选择委曲求全,秘而不宣罢了,生怕旁人耻笑白日做梦,胡言乱语,懂得放低身价,恪守沉默是金科玉律。

所以,她的婚姻问题一直搁置再搁置。

直到马修的出现。

她最后对他上心,甚而爱慕也不是简简单单,一言能蔽之的问题。

最开始,她对他是有偏见的,正如他对她怀有偏见一样。

她认定他觉着她的家族借着上层阶级的名声而自视甚高,目空一切所以言辞激烈,正如他因为难以幸免的自卑而刻意显得冷淡疏离。

他们怀着各自的偏见而戴上了沉重的面具。

完全是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路数。

而最后她对他动心,在我而言,有这样几个缘由——

第一,是日久天长,互相陪伴与了解之后,她未尝不被他的性情气质打动,而且,她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她的炽热诚心,在目光所及,手臂所及的距离之内,不过只得这一个稍微拥有共鸣的马修而已

第二,是家族的支持与拥戴,她与他结合,能够让长辈宽心,同时自己家族的利益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

第三,是她怀疑小妹妹西比尔对马修动心,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她的占有欲,即便那个人平庸乏味,即便她外表显露得多么优雅高贵,但如果身边的人对自己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人)眼红,一个人难免情不自禁地生出掌控心理,这未尝不是一种人之常情;

第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玛丽的失身,这对她是一次严厉的打击,也影响了她在当地上流社交界的名誉,虽然别人不能知根知底,但单单是这样的捕风捉影,已经足够让同样势力精明的、追求门当户对的追求者们退避三舍,因为往往越是养尊处优的贵族越是顽固保守。

但马修不一样,他不一定没有听闻过这样的流言,但他依然不改初心,这种执着未尝不让她感动,即便将来知道了,想来他也不至于大动干戈,因为他爱她,爱得这样深,不至于像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里精神脆弱的男主角。

何况,无论如何,他是“高攀”的,格兰瑟姆家族对他有着提携之恩,他不能不心里有着戒备。

于情于理,他都是最妥帖,最适宜的那一位。

但第一季结尾,她因为姑姑的劝说而产生了片刻的犹豫,让敏感多心的马修彻底泄气与失望。

她也不至于就真的那么信服姑姑的话,她怨的是马修的不信任,是他从始至终从未烟消云散的,根深蒂固的对她的偏见,这毋宁说是一种羞辱与嘲讽,像一记冷冷的巴掌,生生地打在脸上。

所以她也就此灰心丧气——

(当然这看似“无情”其实“有心”的延宕,统共不过是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不然,如此轻轻松松就皆大欢喜,观众会觉着不过瘾,编剧也发愁重新开疆拓土难难难呢。)

《唐顿庄园》里,她哀哀哭泣,瘫倒在管家胸膛里的柔弱身影,令人惋惜,但也无可奈何,甚而有一丝看着她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的爽快。

这种听起来有些变态心理的言语和她对妹妹伊狄丝的报复行为有关。

虽然,那也不过只是她黔驴技穷,为泄心头之恨而走的下下策。

妹妹伊狄丝是她的死对头。

从最开始安娜的未婚夫表哥,到后来的老好人,她始终在刻意追求本应该属于姐姐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能力。

那样东西不见得有多么好,但因为是她染指过的,所以她也必须得到。

这种攀附竞争心理,最深层的动因,还是因为她的自卑。

无论从外表、谈吐、姿态,伊迪丝在交际场合时的表现,以及从家族里所得到的关照,都略逊一筹。

所以她对姐姐安娜,心底不是不恨的。

这种恨,日久弥深。

因此她才会去信揭发土耳其友人猝死家中的秘密真相。

即使,这种行为的后果,可能是让姐姐面临牢狱之灾,或者来日方长,在公众面前永久抬不起头来的悲惨境遇,甚至会让整个家族(包括她自己)蒙羞,而前途受损,但嫉妒、愤恨、怨怼、报复的快感,已经足以让一个女人失去理智。

她只看得到眼前的恨,眼前的发泄的快乐,看不见深层的后果。

这与面对烂摊子时选择和女儿同仇敌忾的格兰瑟姆夫人与诚惶诚恐,但始终怀有“唯亲”思想的老夫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因为姐姐玛丽在即将向自己求婚的老好人面前挑唆和制造事端而失去一次被求婚的成就感的伊狄丝,哀伤地捂住脸哭泣,也未尝不令人同情和心软。

对于她,真正是哀其不幸,也怒其不敏。

三女儿西比尔是格兰瑟姆家族里,最最清澈动人的存在,像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

她是热情的女权主义者,不顾及风口浪尖的危险,去观看和参与党派宣讲会,在家里,积极鼓励,力所能及地支持女仆歌薇追求她想要的生活。

她的女权主义,她的对仆人的关怀已近乎散发着民主的光彩,在伤痛之中还不忘为仆人伸张正义,即便会面临与父亲剑拔弩张的境地。

这些都是落于实处的,身体力行的,而不是流于夸夸其谈,徒呼喝喝。

在两个姐姐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中,她也只是观望者的姿态。

毕竟,她那样纯净美好,也许眼里容不下这样的尘埃污垢。

又或者是无视,她觉着自己的无可奈何,何况,同为自己的至亲,护拥哪一方,敌对哪一方,都是不明智的。

其实,故事还穿插着另外一条线,就是唐顿庄园里不同地位的仆人之间的权利倾轧,以及利益纠葛。

至少在第一季里,这种明争暗斗,刀光剑影的情节是贯穿始终的。

比如托马斯和格兰瑟姆夫人的贴身女仆之间狼狈为奸,费尽心机,耍尽手段来坑害身患残疾的贝茨。

但正义终究战胜不了邪恶,这是一条最为朴素却也并非空穴来风的真理。

还有黛西与托马斯、威廉之间的感情纠葛;大管家卡森的过去、女管家休的人生抉择、女仆歌薇对自己理想的未来生活的打算,以及为了成为秘书所做出的曲折但始终不懈的努力;

包括善良慈悲的安娜,对待身边人宽容真诚,对待履受排挤的贝茨赤胆忠心,爱得勇敢无畏,令人感慨动容。

尤其是她情不自禁对贝茨表露衷心的那一段,看了隐隐地双眼润湿。

她说,可是我爱你,虽然这不像是一个淑女该说出口的话,但是我本来就不是一个淑女,我也不刻意表现得是。

俨然便有当初简爱面对罗切斯特吐露真心的影子。

他们都是鲜活的,有生气的,不是平面化的,性格单一而虚假的。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私心,各自有各自的执迷,各自有各自的于情于理。

他们非亲非故,因唐顿庄园而相聚在一起,有时鸡毛蒜皮,营营役役,却也互相扶持,惺惺相惜。

第一季的结束,仿佛是一种新气象的到来。

最心怀鬼胎的托马斯离开唐顿庄园,歌薇也开始了人生中的新篇章,世界大战打响,伊狄丝和安娜的爱人双双离场,未来不知怎样,但是,斯嘉丽不是说过吗,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唐顿庄园》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取景——豪华明净的英国庄园风光,庄园里精致美观的布置、陈设和装潢。

上一次被电影里的风光打动,是法鲨的电影《麦克白》和小雀斑的电影《丹麦女孩》。

美好的风景,已经让一部电影成功了一半,对于我这样“颜控”的观众而言。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那一丝不苟、丝丝入扣的英式礼节,人与人之间迎来送外的自矜与得体,让人如沐春风。

虽然这种外表的谦逊与尊贵背后,未尝没有虚伪与冷漠,但是比起无所顾忌的“随性”,我依然更迷恋这种“涂脂抹粉”的分寸感,以及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是对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尤其对于中国观众而言。

也是它的安安静静、平平淡淡、有条不紊讲故事的方式,是它的平实中蕴藏着无尽人生智慧的台词。

第一季第四集女管家休和老管家卡森的深入人心的对话,有关昔日的恋情,有关逝去的岁月,有关物是人非,情随景迁的人生,令人惆怅,感慨,却也如响磬音——

她说,那一晚我遇见他,我们一起共度晚餐,在格兰瑟姆小馆,之后,他带我去了庙会。

卡森说——像亦舒小说里喜欢操持的语调,然而他糟糕透顶,油光满面,胖得不像样,你在诧异,自己当初为何看中他

休说,他依然善良。他待我如初。是的,他有点发福了,衣服撑得有点紧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最关键的地方,他还像从前一样

卡森问他,那么,他是否再次向你求婚,而你是否应允?

休回答说,我有许多个理由应许。但是,我久已不再是那个农场少女。我很欣慰,甚而沾沾自喜。但是,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了,卡森先生。

卡森说出了令我心悦诚服的话。你见识过沧海,我亦途经桑田。但是,如果一切照旧,我们一成不变,所谓人生,又有何益?

是的,所谓不忘初心这句话,其实值得深思。

不忘初心,是固执地一成不变,还是柔韧有余地笑对余生?

岁月,不正是因为一站有一站的风景,才会令人心怀期待,收获层出不穷的愉悦吗?

也许生活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去细心经营,从而收获自己愿望得到的风景。

也许人生路上,难免遇见处心积虑,心怀不轨的人,但只要心怀善意,正大光明,终究会得到命运的眷顾。

因为你是清泉,所以才会有花瓣坠落下来。

(0)

相关推荐

  • 书评||评《唐顿庄园》

    评<唐顿庄园> 最近,我看完了英国著名作家杰西卡.费罗思的著名小说<唐顿庄园>.这是一部被誉为英国版的<战争与和平>.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在英国上流社会一 ...

  • 现实版的《唐顿庄园》 | 走进英国海克利尔城堡

    " 英剧相对于美剧和日.韩剧而言在中国起步最晚,但影视剧<唐顿庄园>却一直人气不减,成为长期的热门话题.该剧全程在英国著名历史建筑海克利尔城堡取景拍摄,海克利尔城堡的历史故事和贵 ...

  •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竟拥有古老的王室血脉

    大家都知道拥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著名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众多后世苏联和俄罗斯研究者评为军事理念超越时代数十年的战略天才,苏联红军的缔造者,苏联大纵深战略理论和大后勤理论的 ...

  • 孙悟空学道前死过一次,是菩提让他起死回生。悟空还以为做了场梦

    来源:观察君/编辑:历史观察君 西游记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读性很强,而且作者的用词很讲究,我们也应该细心的去品读.最近,小编读西游记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孙悟空在学道之前已经死过一次了. 关于这个问 ...

  • 苏东坡56岁那年做了场梦,醒来后就把梦写出来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其书或丰腴劲秀端雅,或丰 ...

  • 【书画欣赏】 苏东坡56岁那年做了场梦,醒来后写就《南轩梦语帖》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8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苏 ...

  • 30岁,再做一场梦又如何

    我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小到大,从未间断. 很小的时候,叔叔给我做了木刀.木剑,我痴迷的在院子里练习,不管风雨,我说我将来要做一名行侠仗义的大侠. 小学的时候,每天晚读,别的同学在朗读课文,我放肆 ...

  • 微舞《十里红妆一场梦》

    十里红妆一场梦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他--齐凤坤,齐家的长子,天赋异禀,是百年不遇的将帅之才. 果然,十六岁的年纪,便已是战功赫赫,功震三军. 她--萧幻,萧家三小姐,精通音律,颇有鬼才. 一曲 ...

  • 她在超市,做了场梦 | 专访疫情歌舞片《额温枪女孩》导演郭容非

    她在超市,做了场梦 | 专访疫情歌舞片 <额温枪女孩>导演郭容非 采访:冯琛琦 编辑:张劳动 10月18日,凹凸镜DOC联合刺鱼书店和荟读空间以"我记 二零二零"为主题 ...

  • 你终究是惊艳我整个青春里的一场梦

    云与逸之初,见于听雪楼. 喜遇知音幕,难得君莫眸. 欢聚轩墨竹,寻觅上心头. 你揽风月故,从此郎中搂. --题记 记得初见你的第一眼,便惊艳了我整个青春的时光,遇见你的时候,我才懵懂什么是心动?曾经我 ...

  • 【人生一场梦,梦里梦外做自己】

    人生一场梦,梦里梦外做自己文字/网络  编辑/思思 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

  • 我在唐顿庄园做了一场梦,还和伯爵夫人聊人生

    ▼ 卡那封伯爵夫人专访预告片 英国的海克利尔城堡, 不仅是电视剧<唐顿庄园>的取景地, 更拥有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艺术收藏. 小鹿十分荣幸地采访了城堡真正的女主人 --卡那封伯爵夫人菲奥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