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塔之演变
明、清惜字塔
惜字塔,亦称惜字炉、惜字亭、字库、焚字库、敬圣亭等。一般在两湖地区称惜字塔,闽、粤地区称敬字亭,四川、贵州称字库。是昔日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建筑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的历史。特别是明清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举盛行,对知识的顶礼膜拜达到了极致。人们到处建文庙、修文昌阁,对知识、对文人尊敬的同时,对传播知识的文字、作为载体的纸张特别珍爱。有的明文规定: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得派以裱糊、包裹,更不能践踏,果真成为废品,必须送到惜字塔(炉)焚化,看到字纸丢弃在地,必定捡起来用火烧掉。这一习俗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四川是全国字库塔遗世较多的地区,据统计已发现有170余处。字库塔以“敬惜字纸、惜字祈福”为信仰追求,以焚烧字纸为主要功能,具有中国古塔形态特征的古代建筑小品。字库塔一般建在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或人流集中的场镇街口,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再有与风水塔合并为一体,位于山巅之上、水口之间,起到“镇凶煞、兴文运、调风理气”的作用。
字库塔虽模仿佛塔来建造,但具体形制是灵活变通的。由于它具有焚烧字纸的功能,所以它必须有投放字纸的入炉口和排烟口。且内部是较狭窄的空筒。另外在装饰方面,字库塔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儒释道中的内容、传统吉祥纹饰等美好的主题都被表现在塔身上。塔刹造型形态多样,蟾蜍、蝉虫、狮兽、莲花等,都可用于顶部。它们体量一般不大,但造型挺拔匀称、构造精巧典雅、装饰华丽多彩。可以说,在所有地区的惜字塔中,四川字库塔无疑是姣姣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珍贵类型。
成都大慈寺门前,位于北糠市街字库塔,建于清朝年间,高约7.6米,六面两层,用青砖砌成。每层均是重檐飞翘,似高高扬起的翅膀。顶部为攒尖顶,各处的石雕图案十分精美。
成都蒲江县的西来古镇,在老街中心院坝上,矗立着一座清代建造的字库塔。字库塔高约20米,分3层,外加宝顶,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底建成。
四川蒲江西来古镇字库塔 (网络照片)
字库塔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为正六方形五层,高约20米。
兴贤塔位于成都邛崃牟礼镇新街社区场镇内,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兴贤塔全为琉璃砖和素陶砖雕砌而成,坐南向北,呈六面形,为三层重楼式砖塔,通高16.5米。
字库塔坐落在四川广汉雒城镇房湖公园内,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砖石结构楼阁式,通高14米。
仓胜宫字库塔位于德昌县城东北仓胜宫旁,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仿楼阁三级六角攒尖式,砖木结构,高11.5米。
江油大康镇英明村字库塔修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九月(1885年),塔尖似为一琉璃瑞兽,通高约七八米。
四川合江福宝古镇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天中月,高8米。
惜字库塔位于四川绵阳安县友谊村七组秦家坝的字库山顶,字库坐北向南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塔高9米。
四川南充嘉陵区七宝寺镇王家嘴村,明代修建的字库塔,高约10米。
仙林惜字库塔位于四川西充县仙林镇场东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修建。石塔高16米。
西充县罐垭乡场镇川井坝村字库塔。塔身落款处“清同治十年”,高约7.1米。
分水白塔位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区分水镇东端,为字库塔,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塔高15米。
雅安上里古镇字库,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高10米。
三多寨字库塔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乡芦家村,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塔身为黄疆石建造,约三米。
石塔位于重庆潼南县龙形镇高楼村,建于清光绪年间,通高8.5米。从外形结构看,该塔应是字库塔。
石桶山惜字塔位于重庆万州区恒合乡石坪村,修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高约9米。
罗田字库塔位于重庆万州区罗田镇,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通高7.5米。
重庆彭水高桥字库塔坐落在一个叫碾坊的山上。塔高20多米。修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