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通,所以汗不止!用活血的方子,治好顽固盗汗,医案深刻隽永【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出汗这个事儿。

有不少读者朋友在后台跟我说,夏天到了,他非常讨厌出汗。但越是讨厌,这汗似乎越多。他们想知道,如何才能不流汗,有没有不流汗的方子。

我说,没有。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调节方式。让人不出汗的方子,不是助人的方子,而是杀人害人的方子。

但是,有些人出汗,的确属于不正常现象,是病态反应。这个时候,就得想办法干预。

今天,我给你说一则经验。这也是我近些年在研读百家医案的时候,学到的。我想把这个经验和你分享。

你知道吗?有一种人,之所以爱流汗,原因在于体内有淤血,是血行不畅导致的。

给你讲个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姓张,男性,当时是55岁。这个人就爱出汗,而且是半夜睡觉出汗。与此同时,夜里睡觉多梦。有的时候,他夜半醒来,就发现自己枕巾、衣服上都是汗。 白天的时候,则口干、心烦、健忘,舌体常有麻木感。

这是怎么回事?他四处看了好多大夫,效果都一般。最后,他找到一位医家,事情有了转机。

因为在诊察的时候,医家发现,患者舌质有瘀点,脉象涩。询问过往用药史,得知患者从前用过六味地黄汤调治。六味地黄汤,是滋补肝肾之阴的方剂。这个方子,和患者的舌脉,是不太相符的。

说白了,六味地黄汤,用错了。

那应该怎么用啊?我们看看当时开的方子——

当归、桃仁、赤芍、酸枣仁、川芎各10克,怀牛膝、生地各15克,红花、枳壳、柴胡、炙甘草各6克。

水煎服。

结果,患者应用到15剂以后,夜里出汗的现象消失了,心烦、多梦、口干、舌麻之感也随之消失。而且,患者经过两年的随访,发现症候未曾复发。

这个案例,就刊载于1993年的《新中医》上。我当时在医案的旁边,写了六个字作为批注:血不通、汗不止。

这其中什么道理啊?

首先,你得明白一个事儿,就是汗的形成,源于“阳加于阴”。也就是说,体内的阳热之性,是汗水形成、流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有阳热之气相迫,才会流汗。

那么,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有热象吗?

答案是有。心烦口干,这不是热象吗?

那么,这个热,哪里来的?

患者从前用过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是滋补肝肾之阴的。用这方子,首先就默认为,热源于肝肾阴虚。阴虚,才生热。但结果证明,这思路不对。药用了,滋阴了,人家还是流汗。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你看,这个患者舌质有瘀点,脉涩,这是不是说明有淤血?淤血这个东西,是可以生热的。血能载气。血在体内运行不畅,气也就总被憋在那里。气是啥?是能量啊。所以,有淤血的人,容易生热。

这个热,在夜间还可能明显一些。因为夜里,气血运行缓慢,淤血更甚,所以血瘀发热会明显一些。

与此同时,人在夜里,体表卫气想相对虚弱。于是里头一热,外头固摄不及,所以就热迫汗出,形成夜里多汗。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化瘀血。淤血没了,热邪就没了,一切问题就都好办了。

怎么化瘀血?医案里,显然用了血府逐瘀汤的化裁。我们再看一看:

当归、桃仁、赤芍、酸枣仁、川芎各10克,怀牛膝、生地各15克,红花、枳壳、柴胡、炙甘草各6克。

这个方子,基本就是血府逐瘀汤的原方,只不过去掉了桔梗,加入一个酸枣仁。其中,当归、桃仁、赤芍、川芎、怀牛膝、红花,用于活血化瘀。生地和当归,用于养阴血。活血化瘀的药,容易伤阴血,所以用当归和生地补阴血、扶正。柴胡和枳壳,行气。调畅气机,是活血化瘀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配一个酸枣仁。酸枣仁,收敛止汗,用于治标,同时也可以辅助养血。

这就是基本意图,你看懂了吗?

自从看到这张医案以后,我对汗症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于实践中,我看到过不止一两个夜里盗汗的人,具备淤血证特点。我模仿原方思路,以活血化瘀法应对,的确见到一定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拜前人经验所赐。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希望你也能有所体认。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亲人,夜里睡觉有爱出汗的毛病,同时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心胸烦热、口干口渴等现象,那不妨自己看一下舌头。如果舌面有瘀点,舌质暗淡,或者舌下静脉怒张,那你一定要考虑,是不是淤血所致。当然,拿不定主意的,还是应该去看看中医,在中医的辨证指导下运用活血化瘀方药。用药的安全问题,还是必须得放在首位。我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一种经验解读,不一定就完全适合某一个人。

另外,我们得多个心眼儿——爱冒汗,不见得完全是因为周遭环境热、气温高。我们体内产生的热,也可以形成多汗。这个热,或源于阴虚,或源于淤血,总之,它有它的来由。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地学习中医知识,争取能早日看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