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愿景的力量—“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三十三

文化愿景的力量

西域都护甘延寿和西域副校尉陈汤,曾经假托圣旨,纠集数万兵士,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因石显与甘延寿有个人恩怨,于是联合丞相匡衡,上书弹劾甘延寿和陈汤,说他们假托圣旨发兵,功不抵罪。

甘延寿、陈汤上奏书说:“臣等听说天下的大道理,应当是天下一统,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只有郅支单于反叛对抗,没有受到惩罚,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郅支单于臣服。郅支单于残酷毒害百姓,罪大恶极通达到上天。

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诛伐,依赖陛下的神灵,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明丽,冲锋陷阵打败敌人,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杀死了名王以下的人。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稿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昭示万里之外的人,让他们明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我们探讨一下,你是否认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还是一些力不能及的疆土,应当弃则弃,免得劳民伤财?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我们客观地来分析一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翻版,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大一统的愿景,《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得到百姓的支持,因为这是汉族这个组织内在的文化DNA。

优秀的领导者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善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为组织愿景服务。而通过文化的认同,引发共鸣,激励员工的,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这种手段不少领导者都用过,例如毛泽东在红军转战陕北的时期提出“我们不做石达开”,激励红军战士英勇作战。

毛主席又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南阳人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对他指挥的昆阳大战评价很高,并作为以少胜多的战例收入《论持久战》,激励全国人民应树立信心,对日本侵略者坚决对抗。

华为任正非引用汉武帝提拔霍去病的典故,提出“要在华为要培养千万个霍去病”。霍去病17岁成为英雄,19岁成为将军,22岁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通过霍去病的故事激励华为年轻一代努力奋斗,建立功勋。

所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一种文化DNA的认同,容易达成共识。这在无数朝代都被印证。清康熙年间,针对台湾是否应该收复,康熙皇帝曾在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

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索额图就提出台湾孤悬海外,不容易治理,当弃则弃;当时的刑部尚书明珠则针锋相对,提出应天大一统,坚决收复台湾。最终明珠的意见得到康熙帝采纳,其中就有对于这种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所以,观点没有对错,关键看如何去用,怎么为你的愿景所服务。

请思考:你认为构建愿景力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