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谨慎“的智慧

《易经》中“谨慎“的智慧

《易经》中:“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大意是:君子住在家里,发出善美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闻风响应兴起,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如发出不善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而不以为是,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言语是从本身发出,而能影响于百姓,行为是从近处着手,而显现于远处。言行,是君子立身的关键;它就像门的转轴、弓的弩牙一样,一旦话说出口,行为构成事实,是荣是辱就全由它们决定了。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万物的因素,怎能不谨慎呢?”

《易经》中大过卦初六爻:“藉用白茅,无咎。”藉用白茅承垫祭祀品,这是无咎的。

孔子在解释“无咎”原因的时候这样说:“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大意是:祭祀品如放置于地上即可以了,而又承垫之以白茅,又何有灾咎呢?是谨慎到极点了呀。茅草之为物本来很纤薄不贵重的呀,而可用于承垫祭祀品,则其用处很重大的了。人如能以此谨慎之道以行,必能无所错失了。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大意是: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是谨慎守密而不泄漏机密呀。

许攸之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许攸,从小和曹操就是好兄弟,一起长大的。三国乱世,许攸先去了袁绍阵营。后来许攸因为各种原因得罪了袁绍,转而投奔曹操。因为小时候的关系特别好,加上许攸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所以曹操也非常欢迎许攸回到自己的阵营,也因此诞生了一个典故,叫跣足相迎,说的是许攸来的时候曹操刚好在军营中准备洗漱休息,但一听到许攸要来投奔自己,着急的连袜子都没穿,赤脚就去外面迎接许攸。曹操能成大事,很大程度在于对人才的尊重与重用!

许攸来了之后,给曹操献了两个计策,一个是偷袭乌巢,这一策略促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另外一个是绝漳河之水,从而占据了袁绍集团的根据地冀州,给予袁绍集团的最后的致命一击。所以说曹操能够打败袁绍,许攸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功劳。许攸属于智商非常高的人,但许攸在出名以后,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周以前的箴铭以黄帝的《金人铭》为最有名,《金人铭》中:“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大意是:我是古代的慎言人。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说话,多说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难。对于安乐,必须警戒。

《诗经》中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大意是: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后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诫人们应当“谨慎”。

《列子》中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关尹对列子说:“言辞美妙,回音就动人,言辞粗鄙,回音就难听;身体修长,影子就修长,身体短小,影子就短小。名声好比是回音;举止相当于身影。所以说:小心你的言论,将会有人应和;谨慎你的举止,将会有人跟从。因此圣人听见言论便能知道回响,观察历史便能预知未来,这就是圣人先知先觉的道理。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赞韩愈的文章,“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慎尔言,将有和之

《礼记》中:“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大意是:君子用言行引导人们行善,用言行禁止人们作恶,所以讲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后果,做事一定要考察它会带来什么弊端,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说话谨慎做事小心了。

《尉缭子》中:“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慎重在于能警惕小事,明智在于能统筹全局

《清史稿》记录了康熙的一个诏书,诏书中说:“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朕从来莅事无论钜细,莫不慎之又慎。”一件事不谨慎,可能给天下带来忧患,一个念头不谨慎,可能带来百年的忧患,我从即位以来,无论大事小事,都慎之又慎。

《菜根潭》中: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

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

一谋不 成则警议丛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

宁拙无巧。

【译文】

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设计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听到过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孩,脾气很不好,经常动不动的就为一些小事情对他的父母大发雷霆。

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孩子,你的脾气这么坏,老对我们发脾气,这样很不好呀。”

这个男孩说:“没有吧,我怎么怎么脾气不好了?”

于是他的父亲指着自家园子里的围墙说:“那这样吧,你每发一次脾气,生一次气,就往这墙上钉一颗钉子,到时候你自己看看你发了多少次火吧。”

儿子一想,也行,那就看看吧。

于是他每向他的父母发一次脾气,他就往墙上钉上一颗钉子,结果几天下来,墙上就已经钉了一片的钉子了,父亲对他说:“你看,这些你发了这么多次的火。”

这个男孩看到这么多的钉子,也不好意思了,他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我怎么能控制住我自己不发火呢?”

“这样吧,你一天不发就从墙上拔下一颗钉子,这样到最后你就能学会克制自己了。”父亲对他说。

儿子一想:我发一次火就要钉一颗钉子,而一天不发火只能拔下一颗钉子,这样可是挺难的,不过试试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发火,结果他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往下拔,最后当他拔下墙上最后一颗钉子时,他兴冲冲得跑过去告诉他的爸爸,“您看,我的钉子已经拔完了,而我也学会隐忍,克制自己了。”

他的父亲对他说:“是呀,这样很好。不过,儿子,你看那墙上,你往墙上钉了那么多的钉子,又将它们一一拔下来,现在墙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小洞,而这些却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痕迹......”

语言伤害人以后,即使纠错了,也会留下疤痕。

所以一定要“谨言慎行”

附: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中国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英国    

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三次。——意大利    

用时不爱惜,就要损坏;做时不慎重,就要失败。——蒙古族

永远谨慎乃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马克·吐温《夏娃日记》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来证明看起来什么也不怕的人,是多么害怕对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人。——雨果《论司各特》    

谨慎纯粹是一种心的质性,它是凭感觉而不是凭理智进行的,它所能达到的限度是相应地更广阔、更崇高的,使它能够觉察和避免根本不存在的任何危险。——马克·吐温《冉·达克》   

谨慎此其余任何智能使用得更频繁。日常生活中的草率事件使它发挥作用,对微小的事情产生影响。——塞·约翰逊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谨慎的人脑后有眼。——威·罗伯逊    

谨慎是安全之本。——英国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西班牙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法国    

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英国    

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塔西佗   

没有谨慎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德国

浅河要当深河渡。——日本    

人们唯一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玉外纳   

(0)

相关推荐

  • 保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解释: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 ...

  • 《易经》中“剥卦”的智慧

    <易经>中"剥卦"的智慧 <剥卦>象传: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大意是:<剥卦>的卦象是坤(地)下艮(山)上,好比高山受侵蚀而风化,逐渐接 ...

  •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 ...

  • 易经(64)站队跟人是个技术活

    易经(64)牵复吉就是跟人站队的圈子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想考一个重点高中,考上高中,都想考一个重点大学,然而学习过程中,有太多的干扰因素了,情窦初开会浪费时间,有人打篮球一喊又浪费了时间.牵涉的事情总是 ...

  • 揭密坤卦,如何在企业中与领导相处才能时间久?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 ...

  •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全集)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全集)

  • 曾仕强:《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1道法自然,02天地人和,03阴阳之道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1道法自然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2天地人和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3阴阳之道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经典与语录: 1.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 ...

  • 易学届10位大咖权威解读:隐藏在易经中的人生智慧!

    推荐课程 大咖推荐 很多朋友问常鹤鸣老师能否给推荐一下有关学易经的书籍,今天再次给大家着重说一说 1 近现代 首先常老师先给各位介绍凡是研究易经的人都要读的,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或< ...

  • 《易经》中“谦虚”的智慧

    <易经>中"谦虚"的智慧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耳熟能详的如"满招损,谦受益".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在警示后人应该谦虚. 谦虚: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 ...

  • 《易经》中“积累“的智慧

    <易经>中"积累"的智慧 <易经>中: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大 ...

  • 《易经》中“吸引”的智慧

    <易经>中"吸引"的智慧 <易经>中有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相互吸 ...

  • 《易经》中“亢龙有悔”的智慧

    <易经>中"亢龙有悔"的智慧 <易经>中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 ...

  • 《易经》中“物极必反“的智慧

    <易经>中"物极必反"的智慧 "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出自]:<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 ...

  • 《易经》中“损益”的智慧

    <易经>中"损益"的智慧 -1- "损下益上.损上益下" <易经>中:"损,损下益上:益,损上益下","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