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黑龙江博物馆收藏一画,被视为国宝,历代帝王都爱不释手
1983年,黑龙江博物馆收藏一画,被视为国宝,历代帝王都爱不释手
文 | 韦爵爷
一幅能让历代皇帝都喜欢的画,那该是何等精美的画作?从宋朝到清朝,前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楼璹的一幅连环画成为历代皇帝收藏的佳品,每位皇帝对这幅连环画都视若珍宝,就连现在的专家见了都忍不住叹道“视国宝而无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幅连环画背后空间隐藏了什么秘密,竟让人如此爱不释手。
揭秘前先来说两个皇帝,第一个皇帝是出身农民的朱元璋,原本就不是什么世家公子的朱元璋也没有那些王孙贵族的小癖好,什么喝个小酒,听个小曲,写首小诗或者欣赏个字画,这类事在朱元璋眼里,显然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在他眼里唯有工作和杀人这两件大事,而且朱元璋还曾说:“国君的爱情太多,国必亡”。
第二个皇帝是顺治皇帝,这位皇帝除了治国以外,还有一个喜好,那就是信佛,信佛跟爱画也没什么必然联系。不过这两位皇帝对楼璹的这幅连环画也相当喜欢,或者说是假装喜欢。
楼璹曾是南代於潜县的县令,当县令的时候,楼璹画了24幅情节连贯的《蚕织图》,送给了宋高宗,从此以后这幅《蚕织图》就受历代皇帝的喜欢。那么这幅蚕织图有什么神秘的魅力,难不成里面有藏宝图?其实画里没有藏宝图,倒是有些帝王小小的虚荣心。当时宋高宗看到这幅画特别高兴,嘉奖了楼璹,还让翰林画院摹之。
当时宋高宗对这幅画如此喜爱,有个背景原因,那个时候宋高宗为了巩固政权,急需励耕重桑。只是宋高宗当时忙的没空亲自下地干活,所以每天就看一眼蚕织图,就代表他下地干活了,代表他关心黎民百姓,代表他重视生产。后来的历代皇帝也纷纷效仿宋高宗,重视这幅蚕织图。有了历代皇帝的重视,这幅蚕织图保存的也非常完整,最终被末代皇帝溥仪从北京带到了长春,流落至民间。
1947年,大庆市有位市民机缘巧合下购得此画。1983年,此画被纳入黑龙江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当时看到这幅画时,他们得出的的结果是此文物为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