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南骑行11,博鳌到神州半岛-山钦庙
第四天,2021年3月16日,博鳌到神州半岛,99公里
小北推荐我们去五谷杂粮店吃早餐,因为很多本地人都在这个店里吃,确实比较本地化,不过好些点心和江南差不多。
昨天在妈祖庙旁,有人推荐了博鳌禅寺,正好飞登路书将其列为一个路标:约4km平路到博鳌禅寺,然后向南转入219国道。
这个禅寺建成于2005年,应该算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景区的点缀,因为东南亚有好几个佛国,哄他们开心的。
万泉河,古称多河,海南岛第三大河。万泉河有两源:南支乐会水为干流,北支定安水,两水在琼海市合口嘴会合始称万泉河,经嘉积至博鳌入南海。
大乐大桥跨万泉河,从大桥上可以看到位于莲花墩上的观音菩萨塑像,一座高9.9米的塑像,建成于2000年。
从大乐桥上看博鳌禅寺的塔
下桥后继续向南几公里,然后按照飞登路书“左转进入X428县道(一定要走县道,不然要兜大圈)。”这儿还要过一条桥,桥下应该是龙滚河,百度地图标为万泉河,显得万泉河有很多岔流。
龙滚河桥对面的红树林,也是论坛景区的一部分
龙滚河西岸是沙美村,小北轶站推荐的周边景点之一
沿县道南行,不久进入万宁地界。
再前行三公里左右,有一条小路指示通向山钦古庙,庙在山钦湾,靠海,绕过去约2公里,我们决定去看看。
水稻田,背景是椰树林,海南特色
以前是盐田,从这儿继续往里
在曲曲折折的乡道上上下下,来到山钦古庙。
山钦庙不知始建于何时,原庙在“文革”时被夷为平地,现今的庙是八十年代后众人捐款恢复重建,还是叫山钦庙。前几年,有人提出把山钦庙改为山钦古庙,显得历史长一点,所以现在大门牌匾上是“山钦古庙”。
庙祝大爷说,庙中供奉的是侯王,但具体哪位侯王,他也不太清楚。我们看到的是“温州正统侯王”和“温州得道正统”,此地与温州相隔万里,怎么出现了温州地名?
温州当地确实有杨府侯王信仰,而且是温州人的主要信仰神祗。
杨府侯王,又称杨府爷,其身份随历史进程不断演变,从隋唐时期的杨精义,到后来的杨家将、杨亮节、杨泗,乃至山羊、公鸡化身,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杨府爷是浙江沿海一带最有影响力的保护神之一,其影响力仅次于妈祖,是一个全能型的神灵。
杨府侯王,比较符合历史记载的是杨亮节,是宋度宗赵禥的皇妃杨淑妃之兄、宋端宗赵罡之舅。
南宋末,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宋朝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在杨亮节、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护送下,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经温州逃到福州,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宫,史称“二王南迁”,7岁的赵昰即位为宋端宗,尊生母杨淑妃为皇太后,封舅舅杨亮节为侯。
元朝军队追杀宋帝时,杨亮节一直追随宋帝,传说杨亮节曾随宋帝至今日香港境内一带,曾经到过碙州(今大屿山)及官富场(今九龙城),后病殁,被追封为王。后世称其为杨府侯王。
1278年赵昰去世,传位异母弟赵昺。1279年,宋朝军队在崖门战役中败北,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淑妃听到消息后,感叹宋朝复兴无望,投海自杀殉国。
南宋灭亡后,无论是抗辽的杨家将还是抗元的杨亮节,受到(温州)民间的崇拜,但不可能得到元政府的支持鼓励,民间也不可能明确指出其是哪一位侯王。因此,杨府爷信仰在明朝之前只是小范围的信仰,没有广泛流传,其神性只是单一的海洋保护神。
元亡明兴,倭寇不断入侵沿海地区,倭患频繁,愈演愈烈,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祸害。明代江浙受倭寇侵扰最甚,温州也经常受到侵扰,由于温州四面环山,明朝军队很难进入,倭患尤为严重。另外,温州地区的海洋灾难也很频繁。
无论是台风、海溢等自然海洋灾害,还是人为的倭寇之患,都使人们对于海神信仰有着狂热的执着,杨府爷信仰浓厚的水神性正好迎合了这一时期温州人民的信仰观。于是,杨府侯王信仰在明代得到复兴。
这一信仰并不局限于温州一带,随着水手、商旅的移动搬迁,传入沿海其他地区。比如上海曾经有颇多的杨侯庙、杨爷庙,今天你要是去询问杨侯杨爷的来历,恐怕没几个人说得清。
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杨侯庙故址,仅存一棵600年树龄的银杏,当地民众前来祭拜,与拜观音、财神差不多
海南万宁这儿的山钦庙,主祀温州正统侯王,便来源于此。
山钦庙前面有一片沙滩,沙滩上有一些黑色的岩石,形态扭曲,就如同绝望的杨太后、杨侯王和宋末的君臣,看着让人揪心,而且那个沙滩垃圾挺多。
远望像个望夫岩
当年的火山喷发,如何将这些岩石抛洒到此?
去山钦庙路边的香蕉与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