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扁鹊医书刚出土,历史教材就移除了扁鹊,原因为何?

但凡能被选进教科书的文章,都需要满足能教化的要求,能传递正直向上的价值观,给学生们以指引和开导,中小学教科书中有许多经典科目,这也成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但是近年来教科书迎来改革,将原有的经典的篇目都移出课本,原因其实是经典篇目除了能传递争取价值观,还必须经得起学术上的考证和推敲。

比如说《扁鹊见蔡桓公》曾是教科书上非常经典的一篇古文,多少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知道了“讳疾忌医”和“病入膏肓”这个典故,也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课文中的扁鹊医术高超,头脑聪明,不仅擅长用“望闻问切”四法诊断病情,还擅长察言观色,在有权有势的蔡桓公面前巧妙保全自己。

扁鹊已经成为了中医中的“神医”的代表,史书上记载的有关于他的传说也非常多,但通过专家的仔细考证,通过考察扁鹊的病人的年龄,发现了史书记载的扁鹊的生平经历有许多漏洞和矛盾

神医扁鹊,悬壶济世

扁鹊原来是姬姓,秦氏名越人,而后人之所以叫他扁鹊,是因为“扁鹊”指长着大翅膀的一种鸟,“羽化成仙”是道家的传统,鸟的意向与仙人往往紧密联系的,所以人们后来称呼姬秦越人为扁鹊,是形容他的医术如同神仙那么高超。扁鹊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医,但具体的生卒年不详。

扁鹊居中国五大医学家之首,因为他奠定了传统中医诊断法的基础,也是最早使用诊脉法的医生。据说他年少时在长桑君门下学习医术,得到了医术秘籍,大大提升了医术水平,后来他开始了环游列国行医的路途,先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行医,后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魏国都城大梁,秦国的都城咸阳等。

他一路行医,医术高超,留下了不少美名,而且据说他随俗而变,根据不同地区人们不同需要,可以治疗不同疾病,是个全科医生,能治小儿疾病、妇科疾病、内科外科问题等,问诊、治疗、用药都非常高明,堪称十项全能,他还首创诊脉和望闻问切四发来进行全方位的病情诊断

他也通晓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疾病,甚至是最早开始使用麻药,和开始外科手术的医生,扁鹊被后世尊为医学祖师,可以说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医发展的先河,为中医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扁鹊的许多医学主张同样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比如他主张预防疾病,重视养身,比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就劝说蔡桓公,在病情未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之前赶紧治疗,才能防范于未然。

记载的漏洞

无论是史书还是民间传说中记载的扁鹊的生平轶事,初看都感觉不出什么问题,但仔细考究,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小的漏洞。首先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扁鹊行医的例子,似乎过于夸张了,感觉不像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倒像是神话传说。

《史记》中这么记载:“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意思就是说扁鹊学医时,得到了仙人给的仙药,吃下去后其双眼可以透视人体,直接看到人体的五脏上的疾病,因此诊疗病情非常的精准。

其次,虽然扁鹊没有详细的生卒年记录,但通过分析其行医治病的轨迹,以及分析被他救治的病人的年龄,比如史书记载扁鹊在公元前361年曾在赵国邯郸行医,到了公元前310年,史书中也有记载扁鹊曾到咸阳当起了儿科医生,那么大概可以推断出扁鹊曾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

但《史记》中又记载,扁鹊曾经给春秋时期的赵简子治病,赵简子也就是赵鞅,是晋国大夫,他突患重病不省人事,扁鹊去给他问诊后,让他断了五日的医药,结果赵简子的病却不治而愈,这在《史记》中也是一个很神奇的故事,但赵简子死于公元前476年,这与扁鹊生活的年代有较大出入。

《史记》中同时记载了扁鹊还曾为秦武王治病,但秦武王出生于公元前329年,死于公元前307年。假设史书中记载的都是真实发生的,那么扁鹊要做到同时为赵简子和秦武王看病,还要环游诸国行医,那么扁鹊至少要活到两百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史书记载的这些漏洞,只能说明扁鹊的经历有一部分是虚构的。

或者说,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么一个扁鹊都很难说,2013年,中国考古队在四川成都的地铁三号线挖掘出了大量古墓,并且在墓室中发掘出大量的医书,这些医书都是竹简制作的,一共有九部医书,考古学家将医书内容粗略翻译过后,邀请中医专家来研究这些医书。

多位中医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医书涉及多个方面,其理论与扁鹊的行医理论相似,年代与扁鹊所处的年代也大概吻合,所以这些医书极其有可能是扁鹊留下的,但是这些医书没有署名,其内容也遭受了较大的损毁,因此也不能肯定这就是扁鹊留下的医书。

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大量的考证和比对,发现史书记载中不仅有一个扁鹊,在上古传说中,就有一个神医名叫扁鹊,因为他长着鹊鸟一样的外形,传说中他还有一双大翅膀,有神力。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们熟知的那个叫秦越人的扁鹊,而后来还有记载,有一些民间游医也叫扁鹊。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扁鹊可能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指很多医术高超的人,人们把这些医术高超的民间神医都称为扁鹊,正是这些医术高超的“扁鹊们”共同探索,才逐渐摸索出了中医的门道,奠定了中医的发展。

教科书的改革

当然,现如今,关于扁鹊的考证还在继续,或许能发掘出新的历史材料证明扁鹊的真实身份,但在扁鹊身份尘埃落定之前,暂时把扁鹊移出教科书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教科书中所选取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应该奉行真实的原则,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正向的引导。

教科书的编写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为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科书,则毫无疑问,是教育的基础,但之前教科书也总被社会各界批评,说其为了宣传正向价值观,罔顾历史现实,反倒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历史知识。

比如教科书中有一篇著名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得到故事,这个故事也算是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爱迪生发明灯泡的历程,体现了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顽强不息,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从来不放弃,最终终于找到了适合制作灯泡的灯丝材料成功了发明的电灯。但是真实情况是,爱迪生并没有发明电灯,他只是买了电灯的发明专利,并把它发扬推广。

小结:

教科书作为教书育人的基础,应该恪守求真务实的原则,选进教科书的文章也应该多次审核,不要把尚存在较大争议的文章放入教科书,这会给学生不好的引导。

扁鹊虽然一直是历史传说中的名医,他行医救人的故事也很精彩,但如果其本身的历史记载存在漏洞,真实性也有待考证,那么将其移除教科书,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