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健:理发

父母是小县城里的普通职员,却养着我们兄弟姊妹七人,生活艰难而辛苦。父母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操劳忙碌,为了简单的生活,为了我们七个幼小的生命能够少些风雨,多些遮蔽,就是这样的生活,也不乏乐趣和温暖。譬如理发,每当我们的头发长长,凌乱不堪时,就会围坐在小院里,等待归来的母亲为我们理发。

家境的贫寒让我们都去不起理发店。母亲便自学理发,成了父亲和我们七个孩子的义务理发员。母亲的理发工具很简单,一把买来的二手剪刀,一把生了锈的手动推子,一块一米见方的白布,这就是母亲理发的全部家当。每每月底,母亲就把我们兄妹聚在门前的小院子里,开始为我们理发。母亲端一把小竹椅,旁边放一个摆着脸盆的洗脸架,墙上临时安上一面勉强能照见人的玻璃镜子,墙角放一个烧水的小炉子,炉上搁一铝壶,铝壶里冒出一缕缕热气。母亲就用那里的热水为我们洗头。每当母亲温软的手抚摸我的头颅时,我总会感觉到丝丝的暖流顺着头顶流入心田。

母亲理发,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把长长了的头发剪短,谈不上审美的要求。不过每当母亲为我们理完发,我们也会倍感清爽,顶着小平头,蹦跳着跑出家门,不见踪影了。剪头也不都是高兴的事情。有一次,我的小妹就是因为那把旧推子夹了头发而大哭一场。不过, 这没有改变什么,母亲还是我们的理发员。在斜阳余晖之下,母亲站在夕阳下理发的影子,那是一道充满沧桑的风景。时光的脚步虽然渐行渐远,但彼时彼景总萦绕于怀,久久难忘。那时,我很好学,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每当母亲为我们理发时,我总是在旁边看着,心想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拿起剪刀推子,为弟弟妹妹们剪头理发。为此,还发生了一件家庭理发“惨案”呢。弟弟初中毕业,要参加同学聚会,头天便在家里等待母亲回来,为他理理发,好精精神神地去见同学,不巧的是,母亲因事迟迟未归,看着弟弟着急的样子,我一时英雄气起,自告奋勇给弟弟理发。刚开始,弟弟是死活不肯的,但拗不过我,加之他心里着急,也就勉强答应了。其实,我当时也是心里没底的,那毕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啊。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做好一切准备,开始理发。动起手来才发现,原来看的和做的是那么的不同。我的手开始发抖,又加上弟弟一直催问:“你行不行啊?”骑虎难下,只有勉为其难了。天不遂人愿啊,就在推到弟弟后脑勺时,突然弟弟的头动了一下。毁了!弟弟后脑勺出现了深深的一道沟,和两边的头发那么的不和谐。看着这个“杰作”,没办法,我只能把弟弟的分头推成个秃头了。为此,我和弟弟的关系着实紧张了好一段时间。

如今,我们兄弟姊妹七人都已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了。母亲为我们理发的小院早已变成了参天大楼。那里的一切就像母亲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每当我和弟妹们回到家乡小聚时,总能回想起那时围在母亲身边,一边理发,一边打闹的情景。当然,回忆那次“惨案”是必不可少的了。

现在不同了,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也可以到理发店找专业的理发师理发了。洗剪吹全套服务,有干洗,有烫发,还有染发,样样俱全。可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这里享受完各式理发服务之后,心里总是像缺少点什么。难道是这些专业的师傅手艺不如母亲,还是他们的服务不够贴心?思来想去,也许理发店再好,总归是缺少了那份母亲双手抚摸孩子头颅时的缕缕母子情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到中年,我的头发已渐渐稀疏,每次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小时候母亲为我们“理发”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我好像发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怜爱,充满牵挂的目光,在背后深情地注视着我……

季健,资深媒体人。中国朗诵联盟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理事,如皋市作家协会主席,如皋市全民阅读大使。曾出版《岁月留痕》,《岁月留声》,《岁月留印》,《岁月留影》,《笔尖下的流年》等专著,主编《声入人心——我是朗读者100期文汇》。

(0)

相关推荐

  • 张友良:理 发

    理   发 张友良 "虽是毫末技艺,却属顶上功夫",说到理发,很多人都会想到这副对联. 过去,农村男孩子哪有条件理发?基本就是剃个大光头,条件好的人家,也不过是把底下的头发剪的只剩 ...

  • 散文||我的理发师

    我的理发师 我的首位理发师是我的父母. 小的时候,也正是国家贫困时候,国穷家不富.家里孩子多,我们弟兄4人,可能是为了省些钱,或许是为了方便,家里置办了一把理发的推子,白色铁制手工的.当时家里能够置办 ...

  • 如风往事之——再话关于剃头发迭桩事体

    儿时的记忆 勒拉老底子,笔者去写过两篇搭剃头发有得关系呃文章,迭嗰两篇文章分别就是--<如风往事之--閒话关于剃头发迭桩事体>搭<如风往事之--閒话剃头发外一篇>,自家觉着还有 ...

  • 【远方】安徽 《理发的小故事》作者:马洪星 主播:枫韵

    作者:马洪星 主播:枫韵 编辑:小鹿 理发的小故事 中学毕业后,我被留在校办工厂,做了一名临时工.虽然没有走向广阔天地的农村当农民,但也算走向了社会.周边相处的依然是校园里的领导和老师,以及一同劳作的 ...

  • 白玉稳 / 白先生的理发故事

    白先生的理发故事 文丨白玉稳  晚上回家,小妹子来了,给老人理发焗油,准备过一个好年.我说,是不是也得焗焗油,让自己清爽一下,改头换面?小妹说可以,看着镜子里凌乱的杂毛,必须出去捣治一下,归顺截短.没 ...

  • 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今年春天有幸随界首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到东城参加"喜看东城新变化"采风活动,一路走,一路看,大家被东城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的村庄,万亩森林公园让大家流连忘 ...

  • 季健:兰斋

    一般情况下,凡有点文化的人,总想有间书房.尤其文化大家更喜欢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每当别人逛街,或者找朋友品茶喝酒时,文化人总喜欢静静的,在自己的书房里,那可是他一生的寄托,文化人的情感,全放在这个小 ...

  • 季健:报海泛舟乐无穷

    大千世界,无"集"不有.有的喜欢集邮,有的爱收集火花,还有的热衷于收藏古钱币,而我却独爱集报.谈起集报的酸甜苦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学校我就喜欢搞剪报.闲暇之际,泛舟报海, ...

  • 季健:同名之累

    人的名字,不过是符号而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假如人类没有各自的姓名,那该是不敢想象的事实.然而名字在带给人们诸多方便的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始料不及的事情. 吾本姓季,生不逢时,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全国自 ...

  • 季健:快乐的“家庭煮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一日三餐,吃在首位,每天花在"吃"上面的时间占三分之一.也许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家里来客人都是母亲下厨.六七十年代,虽没有丰盛的菜肴,可聪慧的母亲一双巧 ...

  • 季健:朋友不要“圈”

    曾几何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网络时代同化,控制,俘虏.当QQ.微信流行天下的时候,我也不甘落伍,学会了QQ,学会了美图,学会了微信红包,学会了网购,忙得不亦乐乎!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利是生活便捷,丰富多 ...

  • 季健:难忘《三套车》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歌曲.三十多年来,这首歌伴随我走过多少难忘的日子.这些年来,我走南闯北去了很多的 ...

  • 季健:我与篆刻

    姑父是刻字社的一名职员.记得我十岁那年,姑父送我一方印章,章刻的很是漂亮,圆朱文印,但对里面的文字我不知其意,那时我对篆字一窍不通.母亲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毕竟见过世面,告诉我这叫"藏书章&q ...

  • 季健:上海情缘

    我有两个舅舅.两个姨娘在上海,从小对上海这个城市就有一种向往.不光是那里有我的亲人,更有我的梦想.七十年代初期我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放暑假,我平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平生第一次坐上公共汽车.早上五点半就被 ...

  • 季健:家有“宝马”

    提起自行车,我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说是喜欢自行车,倒不如说是更喜欢骑自行车时的那份怡然自得,那份随心所欲.如果骑自行车也讲驾龄的话,我的驾龄可不低了,有四十多年了吧.这四十年里,无论上学,上班,还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