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水画”开创者,一位被遗忘的大师

新创立公众号“墨分五色”,分享深度艺术观点,洞悉作品背后思想。资讯爆棚时代,让您阅有所获。敬请关注!

墨分五色

分享有深度的艺术观点,洞悉画家创作思想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董欣宾
(1939~2002)
当代著名画家
美术理论家
美术教育家
江苏画院一级美术师
被誉为国内山水画
“南线”画风的领衔人物
新文人画和中国画
学科建设的奠基人
董欣宾是中国画学科奠基人,继傅抱石之后开创江苏画派新面貌,是具有流派开创性的一代大家。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似乎一直被主流淡忘和忽视。
董欣宾天生爱自然,小时候经常坐在河边看夕阳,趴在窗口观风雨,喜欢风里雨里跑,上树捉鸟下水捕鱼,观察色彩缤纷的天地山水风光,家乡美景使他在还没接触绘画时就对美性艺术有了朦胧的喜爱。
十九岁时,董欣宾考上南艺附中,学习素描和色彩,接触了西方文化。毕业时(1962年),正值中国边境有战事,董欣宾毅然应征入伍。复员后他被分到南京新华印刷厂当修版工人,但他念念不忘画画。
厂里有一个不到五十平方的斗室,堆满了纸,他每每钻进去,画画写字,一画就是半天。
有一次,他去一位老画家家里想借一本《高嵩竹谱》回来临摹,遇到老画家冷眼。他奔回自己的斗室,推开窗,望着窗外,迎着风,眼泪哗哗流下来。
他用毛笔逆锋顶着道林纸画竹竿,一刀纸画完了,再画一刀,边画边哭。工人们传说:“不好,董欣宾疯了。”
1979年,董欣宾以40岁的高龄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刘海粟先生唯一的山水画研究生。
读研之时,他研习书画的程度更达到了忘我与痴迷的程度。他简陋的宿舍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之外没有一件像样的桌椅,墙边地上到处是散落的一堆堆画稿、宣纸,几乎难以插足。他在地上作画,落地墨迹,笔砚狼藉。他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画起来想不起吃饭,吃了一半又丢下作画,因此房间里随处可见半只馒头,吃剩的饭菜,床帐上甚至结了蛛蜘网,他是个忘我而刻苦钻研的艺术苦行僧。
由于他的博学和高超的画艺,吸引了南艺校园众多的学子,吸引了全国各地来南京的画界朋友,人们喜欢听他高谈阔论,他的宿舍门庭若市。丁方、张友宪、江宏伟、朱新建、李小山…… 几乎都出自他门下。
1982年,董欣宾的毕业画展轰动南京,轰动江苏,圈内人士奔走相告:“中国又出了一个大师!” 董欣宾在中国美术馆个展,何海霞评曰:“大江南北无出其右,二十年后横行天下。”但命运之神对董欣宾是吝啬的,之后,只给了他十六年。
2002年10月15日,董欣宾因癌症,离开了人世,诚如他所云:“三川四野,一叹而已”,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董欣宾的画基本上都是纯水墨,那种淋漓,那种氤氲,逼的人走向一派艺术氛围。董欣宾有言,“我图画,故我思考;我思考,故我创造。”
他一生愤世嫉俗、心高气傲,眼光锐利而性情耿直,他的画更多的是人生感慨,少为应酬之作,更不为钱创作。
其画法多采氤氲之气滋养的感觉,墨色滋润,笔意参差,草、树、藤交叉,线、点、墨块纷呈,不在意树形枝干的来龙去脉,而是随性情所至,在纷杂参差和多层重叠的运笔中,突出了丰富和滋润,让杂树似有晃动之感。
作为成为刘海粟院长唯一山水画的研究生,董欣斌的重彩画,也有其独到之处。
他常常将粉彩和墨混合使用,粉与水处处浑然一体,既保持了彩的厚重,又发挥了墨的透明,使画面有极强的呼吸感觉,和略带神秘的空间感。而且墨块、色块、线条,皆挥洒自如,又节奏分明。
董欣宾先生作为在一个新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他从传统山水画中寻求笔墨之道,同时又以“野逸”的风格,在“新山水画”正襟危坐的样式,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然而因为早逝,董欣宾只能是位未完成的大师,但他的光芒,将会持久地照亮后来者跋涉的道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