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周轶 聂传安
开学第一天接10班,趁有同学去图书馆搬书的时间,与在教室里的孩子玩起了文字游戏。我拿着点名册,看了看,就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林楠。我说,这是咱班一同学名字(学生脸上的表情很古怪,意思是这还用你说么?),看看能不能用本班其他同学的名字与之对仗,我提示可以用谐音。
学习古诗时一般会讲到对仗,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而这班二字名的并不多,一一尝试似并不难。但也许这些娃的智商因初遇新班主任而瞬间降低为0,所以最后还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他们熟知的名字:
周轶。
周易,林难!
于是,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今天看周记(天哪,“周记”二字与“周轶”如此接近!)周轶的名字又在我脑海中得以强化。
她文章的题目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文章不长,且录如下:
周末在背诵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时,我不禁想到这个“怜”字为何意。语文书给的官方注释是“喜爱”,整句翻译为“依然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送走游子的小舟”。
可我却在反复读这句诗时,体会到了“怜”字的不一样的含义。“怜”有“喜欢”的意思,也有“怜爱”的意思,即怜惜、疼爱,那么诗中的“怜”,是否有更多的“怜爱”意?
我认为有。
李白年纪轻轻就仗剑走天涯,一身的豪放与不羁,他怎么会用如此细腻的诗句来描写故乡水?当然是太依恋故乡了!故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而故乡的水仿佛一位辛劳的母亲,不仅把他哺育大,而当他远离故乡时,故乡的水又依偎着诗人的小舟,不远万里,殷勤伴随。所以当李白低下头看着行舟下的江水时,心里产生的远不止喜爱,更多的是怜惜与疼爱:你们一直这么陪着我,都不累么?
此时的故乡水,承载着多少亲情与思乡情啊。
所以,“仍怜故乡水”的“怜”,与其说是“喜爱”,倒不如说是“怜爱”!
这是一个情感多么细腻对文字多么敏感的学生!
她能马上感觉到“喜爱”与“怜爱”的不同,她能从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中辨析出此时的“喜爱”之情太浅太淡太薄甚至太“无情”,此时,唯有“怜惜、疼爱”才是李白心理的真实反应:送我那么远,你不累么?!
教学之时,总能被一些细节打动,而很多细节来得又是那么突然。
如这个不唯书有见解的周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