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国老男人
文:李昱萱 聂传安
学了四首古诗,作者分别是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他们观沧海、怀友人、思故乡、晒悲苦。单独地看,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命运不同,风格迥异。
但是,如果把他们四人以时间为线串起来看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且看2班李昱萱同学是怎么看的。
四个中国老男人
从小便觉着中国古人有智慧、有个性、有情趣。随意吟诗千百首,首首流传千古。前日学了《古诗四首》,与四个中国老男人的“见面”,更是确定了我心中这个想法。(这丫头,先声夺人啊!)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一个活在汉末的魏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到海的曹操像个孩子,一下子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太阳月亮,灿烂群星,都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大海包揽万物,把世间所有纳入其中。看到海的曹操又像个巨人,海是无边的,曹老头的心亦是如此。他要把眼中如此美好的江山都统一起来——他是一个有志向有气势的人。(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出胸怀大志、气吞万象的曹丞相形象)
李白,一个活在盛唐的大诗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得不说,“我寄愁心与明月”真是十分巧妙。无法与好友当面道别的他,把明月当作自己的替身,代他去陪伴不幸的好友。性格豪爽的李老头,既意气风发,也多愁善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悲,但不乏清朗之气)
王湾,一个也活在盛唐的北方诗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又是一首悲伤的诗。思乡的王湾却并不似别的诗人那般,只有悲。这两句诗虽为景,却给人感到诗人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王老头的乐观,是许多思乡人的心中没有的。盛唐诗人,苦而不萎!(王老头身子似乎也瘦,情感也悲,但时时有乐观与阳光)
马致远,一个活在元朝的诗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天涯。他没有家可回,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离他很远很远。陪伴着的,只有一匹瘦马。漂泊流浪的马老头,多么希望有家可回啊!(这么看来,马老头似乎只有凄苦)
曹操,胸怀大志,豪气干云;李白,怜惜友人,借月抒情;王湾,遥思故乡,心有希望;马致远,孤独漂泊,满目沧桑。(这是对上述四人的概括与总结,从中我们已经看出某些端倪)
如此看来,由三国到唐到元,时代不断发展,而那四个中国老男人,身子一个比一个瘦,表情一个比一个苦,情绪一个比一个低,命运一个比一个惨,衣服也一个比一个破……(这般比较,似乎真是那么回事儿)
如果这是某种规矩,那么再发展到现在,所谓的男生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这个问题会伤害无数现代的男性公民啊)
我不禁无限同情地看了看我四周的男生。(文章戛然而止,留下无限想像给读者,然后会心一笑:男生啊,咋办呀?)
题目为“四个中国老男人”,其中的“老”一定是相对于十二三岁的李昱萱自己而言,且不论。这丫头读书,能读单篇,又能串读,并且读出我们意料之外的东西,让人先是惊诧,然后又不觉一笑。
放在历史发展来看,她的结论必然错误;但就那四篇而言,却又甚有道理(虽说样本太少)。
所以,她的结论可以说是“局部的真理”(马上想到《围城》里的“局部的真理”,笑)。
读书的方式有千万种,有正读,也有戏说。昱萱在正读的基础上,来了这么一段让人忍俊不禁的读后记,正是充满灵性的活读书的体现!
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将文章读出精彩读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