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击破德育“5+2=0”困局

“5+2=0”是困扰很多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学校5天的德育教育,学生周末回到家后,效果便不断衰减,甚至出现问题。这背后是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也是家校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的表现。

怎么突破?家校合育无疑是最佳选择,但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从2018年开始进行探索,突破了家校合育一系列瓶颈问题,向着家校合育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找准堵点, 消除家校矛盾

“在'轻危机、少矛盾’的情况下,家长才会配合学校,家校合作才有基础。”谈到家校合育的难点,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校长朱鹏说,“倘若家校之间的矛盾不解决,家校合育就难以实现。”

2018年,就如何开展好家校合育,该校首先梳理了容易引发家校矛盾的因素。

“我们发现,教师私下违规有偿补课是家校矛盾的导火索。教师逐利,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降低。”朱鹏说,“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也使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更加苛刻,宽容度大幅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家校合育是没有可能开展的。”

对此,该校对教师私下违规补课行为严肃对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此后,学校不仅不存在私下违规补课现象,不少教师还主动帮助后进的孩子无偿补习功课。”朱鹏说。

守住底线,也要弘扬“高线”。学校通过打造师德标兵群体,令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小学二年级学生小依(化名)上课不回答问题,平常也不与人交流。年轻教师包宇超不仅没有放弃他,而且像大姐姐一样帮助他。包宇超多次家访,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陪伴小依,耐心和他沟通,陪他玩耍。一个月之后的一天,当包宇超送小依出校门的时候,小依突然对她说,“老师,再见”。

一些学生家长长期在野外工作,无法照看孩子,中午即便孩子回到家也见不到父母,学校便安排这些孩子留在学校午餐、午休,由学校来照顾他们。一些家庭离异的学生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母关怀,学校还组建了帮助联盟,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我们愿意多承担一些。”朱鹏说,这样一来,也避免了“教师向家长告状、家长打骂孩子、孩子讨厌老师”的恶性循环。

此外,针对作业引发的家校矛盾,学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坚决把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不在不可控的时间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将课后作业量减下来,有效消除了因作业负担过重产生的亲子矛盾和家校矛盾。

二十四个专题活动引导家长参与

“矛盾减少,实现了家校关系的正常化,家庭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便成为可能。”朱鹏说。

家长和教师关系融洽,为家校合育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成立了家校合育中心,建立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知道学生和学校在做些什么,家长应该怎样配合,以及在家庭中该怎么做,消除了一些家长认为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的错误观念。

2018年,学校根据德育专题化课程,设计了24个专题的配套家长德育活动,包括扬起理想的风帆、行为习惯贵在养成、规则意识、在劳动中成长、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等方面。24个专题联动,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专题德育教育。

每个专题都包含青少年成长规律、家长可以参与的教育策略等8个有效模块。比如,在“讲诚实守信用”专题中,包含影响诚信形成的因素、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家庭教育在诚信方面可以发挥的影响力、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模块,让家长便于在实践中操作。

“每个专题都能被家长独立使用,也就花五六分钟。”家长黄晓丽评价道,“很实用,都来自生活,故事性强,孩子也容易接受。”

与此同时,学校构建起了家校合育“126工作模式”,即一个核心理念:家校携手共同育人,两个机制:家长班集体考核机制,优秀家长评比机制,六项举措:亲子共读,家校活动,家长会、家长讲座,校级家长活动,家长咨询,家长间互助。

“我们希望通过精彩纷呈的德育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懂得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懂得自律能换来自由,懂得感恩,懂得直面挫折、敬畏自然,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朱鹏说。

2020年国庆节期间,家校合育德育活动是家长陪孩子做一个有意义的爱国主义亲子活动。“七天里,我们自愿选择和孩子一起跑步10公里。我们每次跑5公里,分两次完成,一边跑一边和孩子交流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憧憬美好未来。”学生家长王玥涵告诉记者,“孩子上初中跟父母交流机会少,这次活动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磨炼了孩子的意志力,也在无形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帮家长就等于帮学校”

“家校德育一体化构建,实现了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学校德育进程中来的目标,24个家庭德育专题资源,给家长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模式和方法。”朱鹏说。

学校还建立了家校协同育人沟通交流机制,成立家长教师联盟,引导家校心往一处想。家长参与合育坚持“有趣,能完成,采用邀请制,自愿参与,不让家长反感”的原则,教师提供的都是建议,不强迫家长。

“帮家长就是在帮学校,相反,家长帮老师,也是帮自己。”朱鹏说,这一可喜变化,为家校德育一体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校家校合育办负责人李宁介绍,家校德育一体化构建后,教师把帮助家长建立和孩子的和谐关系当作自己的工作内容,下足功夫,目的是让家长理解孩子,打破家长完美主义的观念,让爱流动起来,传达到孩子身上。

学生胡睿洋的母亲黄晓丽说,自己带孩子少,亲子感情不浓。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主动做家长工作,弥合孩子和父母关系裂痕,哪些事需要妈妈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爸爸出面,分别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得家长愿意与教师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在参与德育专题“在劳动中成长”中,学生周子博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给我们推送了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家庭德育活动内容,我和孩子在家搞了个洗碗比赛,过程中,不经意间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困惑。这次活动之后,我意识到陪伴和沟通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家校德育一体化,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性,避免了'5+2=0’现象的发生。”朱鹏说,家校合育,让学校告别了德育唱独角戏的尴尬。随着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的深入推进,北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学生的品德素养像滚雪球一样,在专题的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日前,北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不久前,一项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随机抽样的一位该校家长给学校工作打了120分。这位家长说,如果满分100分的话,我打120分。评估人员询问家长,这多出的20分怎么解释,家长回答道,“这20分是打给家校合育的。”

■记者手记

家校合育 功夫在“诗外”

中小学家校的合育价值不言而喻,但现实中由于种种问题,导致一些学校家校合育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干脆没有开展。能不能破?用北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校长朱鹏的话说,功夫在“诗外”。

家校合育,其实难点和重点都在这个“合”字上,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合育才有基础和可能。如果学校单纯把目光盯在家校合育这个概念上,只一味要求家长这样做、那样做,恐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下足“诗外”功夫,也就是花了大力气破解制约家校合育的难点、堵点,营造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和谐顺畅的紧密合作关系。学校放下了姿态,乐于付出,诚心诚意,帮助家长,维护孩子。这些工作,看似与家校合育关系不大,但恰恰是打通家校合育的瓶颈所在。(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07日第5版

作者:本报记者 蒋夫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