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泗水——走近杉洋

【历史文化名镇杉洋】余泗水——走近杉洋

敖江源头灵山秀水,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清新福建这里展现,蓝田瘦马带你踏遍。

安溪余泗水

【编者按:这是一篇由远在安溪的余氏宗亲撰写的关于杉洋与蓝田书院高浓缩的好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各地余氏宗亲对祖籍地的深厚情愫。安溪余氏苦于历史上找不到自己的根,这次闽、粤、赣、台、澳各地余氏宗亲的恳亲会国庆节期间在杉洋蓝田书院开办,安溪及远播台湾的余氏宗亲惊喜地发现了他们安溪的乡贤堂里祭祀的名人余克济竟就是杉洋著名的朱文公十八门人之一的余隅(字占之,号克斋)。会后他们返家后即欣然写下这篇文章,深情的语言感动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余氏宗亲与杉洋民众。诚愿圣贤宛在,蔚起文光;桃李争艳,百家同风;福泽桑梓,长濡后昆。本微信特意收录此文转发,征得作者同意对原文作了一些修改。】

古田古邑之东,与宁德、罗源交界地带,有一个“路通九县、界连三郡”的山村重镇,深藏于鳌江之源的崇山峻岭中,这个钟灵毓秀地方名叫杉洋。

杉洋历史上叫三阳,地处武夷山脉东南脉支脉,其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十多座,东、西、北被高山阻隔,南面地势平缓,连绵延展出一片宽阔谷地,如箕斗状般。鳌江、蓝田溪、鸳鸯溪在此交汇,濡养着这里的大地生灵。

杉洋余氏先祖余焕公随父余青公宦居建阳,时值唐室纷更,禁制严厉,贻谋甚远的余焕公遂向闽东南寻山问水,另择良居,经过三阳之地见舆图形胜,廓然大观,遂于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卜居斯土,开创大业。他把祖上自泗州下邳郡以来的三次迁徙:第一次迁江西鄱阳,第二次迁福建建阳,融会于此次的驻足,把此地定名为三阳。一方面取三阳开泰之意,另一方面以期续得从鄱阳、建阳一路过来先祖们的庇荫。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避黄巢之乱的皇族李氏也从浙江迁入杉洋。因避闽王审知家族之乱的彭氏于后晋二年(公元937年)也落脚于此,还有清代从福清迁居来的林氏。四姓皆为中原旺族流裔在这个山间小平原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开荒拓土,繁衍生息,逐渐形成现在这样一个拥有近万人的山城小镇。

千百年来,杉洋英才辈出。余氏不但有北宋丞相余深、工部尚书余靖等历代官宦,亦有状元余复、朱熹门人余隅、余范等儒家先贤,还有余廷章和余理民等等许许多多的地方文人。而杉洋李、彭、林姓中,有古田开科进士李蕤、五代威震八闽的行军使彭官,清末“英夷犯顺,单骑退敌”的抗英英雄林朝聘等等。仅杉洋余氏历朝历代就有过一个状元,二个宰相、三个尚书、进士七十多人,堪称地灵人杰佳处。

余氏家族繁衍兴盛始终都凝炼和秉承余氏家族精神,勤学博学,慎行笃行。清余文溪在《文苑遗言》序文中历数先贤,总结自焕公以下,子孙诗礼传家,义方有素,代不乏人。而能拥有如此蔚为大观的辉煌成就,余氏家族心头始终有自己把持:视簪缨轩冕、荣华富贵为一时之荣,而对可垂世方来者的人文世事,则珍视为万世之宝。正因如此,才孕育出敢于皇帝面前唾沫横飞“名高三谏,望重四贤”的余靖、“清慎自矢,声名啧啧”的员外郎余仁椿、著言立行,名藻赤县的余隅等等……

而为文风兴盛、人才辈出提供源源不竭动力的那便是杉洋的书院了,这些书院中最著名的当属福建最早书院之一,古田九大书院之首的蓝田书院。杉洋余氏六世祖余仁椿,曾任永贞(今罗源)县令,积学有素,品诣端方。辞官归乡中,一边思忖着过上“幽窗松竹下,浅酌遣余生;有田三五亩,种竹作渔杆”的闲适生活。一边却身体力行着一项宏图伟业,倾其一生的积蓄和田产,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在其隐居地仕坂的附近“相地宜,创学馆。萃山川之秀,额以蓝田”。书院落成后,还考虑到寒门学子求学之需,另“留田七十余亩,岁入谷八十石”,用以资助族中学子安心求学,名曰“油灯田”。此后,蓝田书院便承担起启智教化之功用。自兹自斯,人文蔚起,科甲连登。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蓝田书院迎来了一位游学讲论到古田,著名理学家李侗先生的门生--理学大师朱熹,十里八乡仰慕者云集,蓝田书院成为闽东盛极一时的书院。庆元间(1197年至1999年),为避“学禁”,身心疲惫的朱熹在弟子黄干,林用中、林允中兄弟,余隅、余亮叔侄的陪同下,出考亭,再次踏上这个人文荟萃的山城。朱熹再度入杉洋,云集高弟十有八者于蓝田书院。并写下了《东斋记》,东斋系蓝田书院别称,《东斋记》对仁椿公创办蓝田书院二百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簪缨间出,子孙显荣,皆由此始”的高度评价,而“书始末告来者,庶诸生异日奋起,徒步而梯青云,知所自以斋志。”也给出殷切寄语。

朱熹庆元间入杉洋这期间,是他人生遭受劫难的关头,也是他人生迟暮之年。然而这期间,在蓝田、浣溪、螺峰、西山、溪山、魁龙、兴贤、擢秀、谈书书院的讲学,让看到脚下这片土地理学之火作燎原之势时,即兴作《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道出了他对时局愤懑无奈而转向豁达开朗心语。三年后,十八门人送别了朱熹,便分赴诸院施教,门人遍闽,理学终成燎原之焰,这不能不说是当时八闽大地鼎盛的文化大观。杉洋乃至古田,经过朱文公教化振甫,前后二十年间,人才出现井喷现象,仅余氏有余复荣登状元榜,还有余隅、余亮叔侄、仁椿六世孙余飞、日严、余及、昭攀、宋兴等人高中进士。

有幸坐在修葺一新的蓝田书院讲学堂,一场余氏文化交流正在千年书院开讲,来自闽、粤、赣、台、澳宗亲聆听着余家历史教谕,翻阅着余增福宗亲汇编的《三阳开泰》专辑,逐一历数三阳余焕公派下历代登科仕宦名单,当注目到焕公派下十二世余隅:字克斋,朱文公高弟,著《通解》十五卷……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安溪县志记载的余克济公!安溪县志载:余克济,龙兴里,宋五年登进士第,任长泰知府,梅州知州,入祀安溪乡贤堂。这位在安溪县志多有著述的先贤,完成学业,居然是在千里之外的蓝田书院!出于什么动因我们无法考究。给人震撼的是,蓝田书院作为一方家族学堂,不但罗集杉洋学子入泮,还能吸纳八闽学子踵步,可想当时名气之大!影响力之深远!

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兴衰成败的律动规律,书院作为社会一个缩影也不例外。然而蓝田书院没有一次在衰落中沉沦不振,余氏后人都有着独特的意念般的使命领受与责任担当,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宋乾道年间,书院几近坍废,因此教学迁于西山隅。然而,就是这样看似顺理成章的搬迁,致士风浸微,文场屡败,三十年气象不振。乾道二年,余公端卿幡然醒悟,遏追先猷,日疚于怀,率宗盟,鸠财僦工,复于旧址,一依旧向,营建而鼎之。使得蓝田书院再度呈现规模宏壮万瓦鳞鳞,焕然一新的景象。

漫说风流不可追,起衰事业在人为。

旧家更复弦歌地,薄俗都换辑让时。

欣木真源多故迹,两齐遗训有余师。

他年重揽蓝田志,辈出争看毓秀奇。

这是清代古田县令方亨衢赴新任时因感念蓝田书院的颓废给三阳绅士的一次鞭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儒雅的殿堂一度成为“批孔、斗私批修”学习班,千年书院满目疮痍,令人怆然。书院似乎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莫名地毁于一炬。惟有那“蓝田书院”题刻,连同诸多遗憾在废墟中深深掩埋。

又是一个三十年,二00五年增福先生有感于蓝田书院的荒废,作《尚余墨迹香千里,先贤文化入人深》文章在《闽东日报》发幽古之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龚自珍的这二句诗句在数年后终于在三阳蓝田书院有了最生动的验证。乙丑年阳月由余云辉博士个人出资重建蓝田书院工程动工,历三年的精雕细琢,壬辰腊月一座崭新的蓝田书院宣告竣成。

通往蓝田书院的小路是一条约两三百米长、两米宽的人行路。路的一旁是浇灌良田的水渠,从书院庭前蜿蜒而过,水清如许,汨汨流淌。路旁的银杏树成排,直抵圣坛。如此精心布局,也许是让书院免遭车马之喧;也许是让前来拜谒的人们用徒步方式接近它,以示对千年书院的景仰。书院门前左侧树石碑,镌刻着:明德、亲民、至善。书院门额悬挂着朱熹亲笔题写的“蓝田书院”匾额,门联作此番吐纳:珠明碧海,玉润蓝田。两边门门额写着“立雪”、“登云”,以书卷式图形作活泼点缀。书院面前是无垠的稻田,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不倦地演绎四季的斑斓。远处是麒麟山草甸,绿草蓝天,莽莽苍苍。

书院仿其旧制,灰瓦白墙,风貌古朴。书院屋顶上,两条化龙鲤鱼口含屋脊,寓意书院胜地,教贤育智,先贤过化,鲤跳龙门。千年书院愈显其尊!示其贵!

拾阶而上,享堂正中悬挂先圣孔子像。孔子目光慈祥,凝望着弟子,凝望着近处的稻田,凝望着远处的群山。中堂两旁由现武夷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赵玉林先生书写的原蓝田书院古对联: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无以异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在兹乎?

千年讲坛肃穆于此!

蓝田书院浴火重光,千年杏坛的重建,是杉洋人文精神大厦的重建,是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归宿感的重建。诚愿圣贤宛在,蔚起文光;桃李争艳,百家同风;福泽桑梓,长濡后昆。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陈仕玲 | 朱熹与闽东

    自西晋太康三年(282)置温麻县以来,闽东地区淳朴的民风和甘醇的山泉,养育出了一代代显赫的名臣武将:又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山海文化吸引着无数的名人墨客竞相涉足.据考证,流寓闽东的名人有葛玄.陶弘 ...

  • 余氏祠堂|福建省宁德古田杉洋余氏蝉林祠

    余氏 余氏杉洋开基祖焕公第三世隐公世居杉洋,第五世褐公宋建隆年间(960年)创禅林寺于古田县杉洋镇北三公里的狮岩山下风水宝地,宋景德四年(1007年)于寺左建祠堂.宋宣和年间余褐六代孙太宰余深上奏宋徽 ...

  • 千年古村祖祠---航拍下杉洋余氏禅林祠

    千年古村之迷 杉洋,古代称三阳.蓝田.杉关. 因杉洋肇基拓主余氏先祖始自下邳郡(今江苏地界)迁江西鄱阳,继之迁闽北建阳,后于唐末迁居此地,故以"三阳"名之."蓝田&quo ...

  • 余氏始祖余焕是怎么到福建古田杉洋的,你知道吗?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余",先点上面蓝字余姓余氏,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古田建县在公元741年,余焕开拓杉洋时间是在公元755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官从八品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福建古田杉洋镇

    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东接宁德,西界鹤塘,南邻罗源.闽候,北靠屏南.蕉城,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 该镇交通便捷,2011年省道304线宁古公路全面完工,纵穿南北的县道914线杉洋至善德段也全线动工,东至 ...

  • “白兮队”走进古田杉洋……

    青春三下乡·福外在路上 7月14日上午九点,在白溪村委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前去参观茶园以及茶叶加工厂.近年来,茶业.茶文化旅游正在兴起,人们走入茶园.走入茶艺的清芬中,去感受那久违的轻松惬意:各种新式的 ...

  • 你会是我们一生的记忆——古田杉洋

    青春三下乡·福外在路上 7月15日上午,我们走访并直播了杉洋的两大祠堂感受宗祠文化--李氏凤林祠跟余氏禅林祠.两个祠堂皆是木构建筑,祠内文物内蕴丰富,保存着宋.元古碑,是研究历史沿革和宗祠文化的宝贵资 ...

  • 【宋柏杉 :顽固崩漏一年余】

    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 作者/宋柏杉  王某,女,51岁,患者阴道下血1年余. 曾在某医院行止血治疗,输注止血药,身体僵硬,把身体都输硬了,用她的话说:"这血都定了,要凝了,但是我 ...

  • 富春三小 余泳迪《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的奥秘"活动习作之4 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 富春三小  四(2)班 余泳迪 今天是2019年5月19日,我参加了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