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一个人越厌恶什么,他自己就是什么

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人喜欢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识人。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爱读书、爱运动,我们就要看他的行为和他的言语是否一致。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通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判断其为人,其实我们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用一个人讨厌的事物来判断其为人。而且,从一个人厌恶的事情上来看人,更加准确。

就如作家周国平先生在《人性现象》这篇文章中所写:

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人们在爱的问题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隐瞒利益的动机,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误认做爱。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

心理学上告诉我们: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越代表他缺少什么。

同理,人性现象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越讨厌什么,他就是什么。

人性当中,存在着虚伪的一面,而且根深蒂固,人们总是喜欢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

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听人说话的时候,要多留心,不可全信,尽量反过来听人说话,最后往往就八九不离十了。

下面我通过几个小例子和大家解析为什么“谁告诉你'他厌恶什么’,他就是什么”!

第一:说不在乎钱的人,往往最在乎钱

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特别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嘴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处处都离不开钱,连孔老夫子都说“君子爱财”,只是“取之有道”,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肉体凡胎呢?

所以说,大家都一样,都是俗人一个,何必假装“高大上”,说自己不在乎钱,还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的大话呢?

反倒是,那些说不在乎钱的人,往往最在乎钱。他们往往把钱看待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这种人眼里,有钱就好说话,没钱就不好说话。如果你与他们有利益瓜葛,他们就会占尽便宜,对你丝毫不讲情面。

大家是否觉得很讽刺,那些说自己讨厌钱的人,最后反而最在乎钱。其实,这就是人性,明明心里很喜欢,但是为了遮人耳目,非要强调说自己不喜欢钱,然后背地里又钻进钱眼里面去了。

第二:大骂坏人的人,往往最后也成了坏人

我们时不时可以在网上看到这么讽刺的一个场景:有些领导,当众大骂贪官污吏,说自己对贪污腐败分子深恶痛绝,但是最后他自己被查了,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这就是人性虚伪的一面,嘴上说自己怎么怎么痛恨那类人,但是因为那类人有利益可图,最后自己也活成了这样的人。

甚至,有些人本来就很坏,他通过痛骂坏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好让大家把自己划归到好人行列。

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讲话讲得越冠冕堂皇的人,人格是越低劣的。

有些人未出社会的时候,喜欢当愤青,动不动就批评自己讨厌的人和事。但是,等他们自己入了社会,过了三五年,他们却活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比如说,某人当初特别讨厌有心机、阴险狡诈的小人,后面他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小人。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当我们讨厌什么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受其影响,最后自己也变成了这样的人。

如果大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有些男女刚开始像仇人一样,不打不相识,后面又成为了相爱的情侣或夫妻。

第三: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句人性箴言,大概意思就是说:

那些向我们讲述他人是是非非的人,往往自己就属于搬弄是非的是非之人。

比如说,朋友A过来告诉你说,朋友B多么小人,为人不咋的。其实,这也就是不打自招,当朋友A说他人人品不行的时候,他自己的人品也很值得怀疑。

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身上的最大毛病就是爱“搬弄是非”,他动不动就写信议论他人的短处和缺点,还揭发别人的隐私。曾国藩手下的将领或高级幕僚,如左宗棠、李元度、冯树堂等,都被他多次写信讥笑批评过其短处。

曾国藩实在看不下去了,批评弟弟说道:“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 ,皆骄也。”

他还说:暂且不说你的指责是否正确,就算是正确和恰当的,也是“天道”不允许的。可见,喜欢背后议论他人是与非的人,往往人品也不行。

结语:

鬼谷子有句名言叫: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但是,他老人家可能不知道人是表里不一的,是很喜欢“说反话”的动物。有些人,明明心里很爱某样东西,却偏偏要说自己厌恶,这就是人性。能够读懂人性的人,都是识人的高手。

琢磨君——剖析人心冷暖,解读人性规则,品味人生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